撕破教育产业化的遮羞布
文:鸿雁南飞
http://blog.sina.com.cn/u/1489999422
日前,张书记在其博客发表了博文《办教育不能因噎废食》,本人看了极为不爽,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在其博文发表了评论,却被博主删掉,剥夺了我说话的权力。您不让我在您的博客说,草民我就在我的博客说。反正现在是“春风吹,两会雷”,新浪博客上谁怕谁?(各位看官注意,这里的雷是雷人的雷,也是雷死人不偿命的雷)
张书记的博文《办教育不能因噎废食》,讲了一堆大道理,貌似都很正确,但最终的意思就一条,继续支持教育产业化。因此,我决定放三发炮弹来轰一轰:
第一发炮弹是毛泽东思想。胡总书记讲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
张书记您首先犯了不实事求是的毛病。您在博文中说“社会对发展高等教育还有强烈的需求,我们应该满足”,到底是社会需求还是教育产业化的利益集团需求?一个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学费、生活费等等总共要花费4-6万元,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这4-6万元是10年的全部收入,要想让孩子上大学,就得全家人10年不吃不喝。可是就是这倾家荡产的大学,还是有很多穷苦人的孩子在上,通过贷款也要上啊。为什么?因为官员、精英利益集团,为人民画了一个大大的饼,一个让孩子通向精英之路的饼,那就是“只要上大学就有前途,又有钱图,就能改变命运”,再加上自古中国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优良传统”。人民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不知不觉得就中了官员、精英们设下的这个圈套,倾家荡产让孩子上了大学。这就是你所谓的高等教育需求?从孩子上大学第一天起,这4-6万元就变成了扩大内需的资金,而入了利益集团的腰包。证据在哪里?国家把高等教育甩手推给市场实行产业化,这些年来,高校欠下的债,竟高达5000亿元。这些债哪里去了?难道不是因为高校扩招,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去了,其中一部分学生承担了,另一部分只好借债?只要高校能继续扩招,就能利用扩招的学生交的钱偿还贷款?难道不是这个逻辑吗?这些年,高校的宿舍越盖越漂亮,现在竟连夫妻房都提出来了,学生不需要花钱吗?然而,当孩子毕业的时候才知道,毕业就等于失业,4-6万元打水漂了,自己的精英梦和改变命运的梦并没有因为上大学而改变。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圈套啊!你说社会对发展高等教育还有强烈的需求,从何谈起?其实人民需求的只不过是怎么改变自己下一代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的途径,需求的只是怎么让自己的下一代安身立命。虽然安身立命并不一定都要上大学,但教育产业化利益集团告诉你,上大学才是正道,他们正是利用人民的这一需求在行骗。
张书记您其次犯了不为人民服务的毛病。其实是教育产业化的政策不为人民服务,但是既然您支持教育产业化政策,那么您也就是从犯了。一个国家把教育当作产业来办,我不晓得该如何理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了。我记得在我上大学那一年,我的母校的学费是2500元,而我前一届的师兄师姐,学费才700元,再前一届的师兄师姐,学费更是少到一百多元。我们当时心理落差很大啊,我们凭什么就成了教育改革的牺牲品和第一个试验样本?有一件事值得我的同学们欣慰,那就是我们还有每月汉族59,少数民族61的伙食补贴。我描述这些说明什么?说明在1996年之前(我上大学是1998年),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全免费的大学教育,每年每个大学生学费一百多元,但是伙食补贴一年就几百元呢,学生上大学其实不用花钱,反而有钱拿。然而1998年后,我国实行了教育改革,为什么而改革,不得而知,但是改革的方式确是将高等教育完全推向市场,全面实行了收费制的高等教育。是国家财政负担不起吗?我认为不是。让我们来看看,1995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是6242.20亿元,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数是290.6万人;2008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是61316.9亿元,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2021万人。13年来,国家的财政收入增长到原来的9.82倍,国家比以前富了几乎十倍,而在校大学生人数仅增长到原来的6.95倍。为什么1995年国家还相对穷的时候,全国都能实行免费的高等教育,2008年国家比1995年富了10倍,而大学生数量却只增长7倍的情况下,国家却负担不起免费的高等教育了。我看根本的原因还是发展教育的目的变了,原来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现在我们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教育,为富人服务的教育。教育的产业化,已经剥夺了无数穷人受教育的权力,教育产业化,成为了贫富分化的助推剂。
第二发炮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主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讲究的是需求决定供给,任何事物都要供需平衡。
在这个框架下,既然现在国家将教育当作产业来办,那么一个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下,就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果把教育机构当作工厂,其产品是毕业的学生,其客户就是社会。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在降低的时候,学校应不应该减少学生的产出?我想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答案是“应该减少”,你张书记不会没学过经济学吧。你在博文中说:“而正在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有代表建议‘应以就业规模决定招生规模’。接下来顺理成章的管理模式就是要‘控制高校发展’,‘减少招生规模。’我并不赞成这样的逻辑推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您正在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告诉我们,市场需求什么类型的商品,我们就得生产什么样的商品,产业化的教育也一样。我们的国家,如果要在“世界工厂”的道路上从天亮走到天黑,需要的并不是成千上万的大学生,而是成千上万的技术工人,因而职业教育更需要大力的发展。如果您秉承着广东某些政协委员的观点,让大学生毕业后又去当“走鬼”,我想这正好戳穿了教育产业化骗人的把戏,教育产业化就是故意制造高等教育的需求,从而盘剥受教育者的财富。因为按照咱老百姓的常识,当走鬼并不需要受高等教育,当走鬼前受高等教育就跟脱了裤子放屁一样。
第三发炮弹,是“不折腾”,胡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大会上发言,强调改革要“不折腾”。现今,全国人民都在讨论“不折腾”、学习“不折腾”。到底什么是折腾,放在高等教育这一点,我看大学生都大量失业了,还要继续扩招就是“折腾”。其实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这也不是金融危机以后才出现的,自从扩招以后一直都有,只不过今年形势更为严峻一点而已。您张书记现在还支持扩招,就等于是支持“折腾”。
三发炮弹打完,总结一下战果,发现您张书记的观点,既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又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不尊重“不折腾”的最高指示。如果要为教育产业化找一块遮羞布,您的观点是最佳的,但是被证明不符合三代国家领导人的指导思想,我看您这块遮羞布已经被撕破了。
注:部分数据根据经验推测,统计数据全部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的官方公布数据和根据官方数据采编的新闻资料。
声明:本文观点仅针对新浪博客的相关博文,与文中提到的人物的公职无关。
附:《办教育不能因噎废食》全文:
办教育不能因噎废食 (2009-03-07 11:54:52)
标签:杂谈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