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国强、毛著定盘星--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15周年

2025-02-14 学习 评论 阅读

大国强、毛著定盘星

----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15周年  

听婵释禅  

  

“大国强,毛著定盘星,民心热”。许多被现代了的人,当读起听婵释禅的《满江红》中的这句词句时,都会对其中的“毛著定盘星”一句不以为然。但我们从建国以来,伟大领袖毛主席开创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和文化制度等来看,其中除了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等有了部分中微观的改变和改进外,其它似乎都还没有跨出和超越毛泽东主席的任何宏中观架构。  

  

一、毛泽东缔造了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和制度  

  

从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的架构上看,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政治协商制度,以及中央人民政府也即国务院领导下的各级政府相对集权的政府行政组织体系和制度等基本组织架构等,几乎是不曾有过任何宏中观的改变。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适当做些微观上的调整,也是必然的,更是情理之中的。毛泽东天才般建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这一对社会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领域能够起到超级稳定作用和有效的“分权并相互促进及相互制衡约束”的政治体系和政治制度架构,及其超群绝伦的自我修复、消融和调整功能,强有力地维护和推动了建国以来国家的稳定、安全和发展。  

  

可以说,无论是大自然对人类生命财产血腥杀掠的唐山汶川地震的晃动,还是对亿万家庭的生存极限发出无情挑战的下岗狂潮的撼动;无论是面临两条路线斗争而最后不得不交给人民去抉择的“文革”那样的无奈涌动,还是在忧国忧民情结下民众情绪蔓延失控的“六四”那样困惑中的激动;无论是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诱导下引起各社会利益集团在中微观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迁状况下的利益疯狂瓜分的骚动,还是那让国人输不起的虚荣软肋给人欲罢不能的奥运心动,等等。“三十追寻功与过,百年探索刀和血”,不管诸如此类的历史性事件,当时展现在民众面前的是怎样措手不及的山摇地动,其都不能丝毫改变和减弱这种天才政治架构对社会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领域所起到的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安全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和超群绝伦的修复、消融和调整功能。  

  

当然,一些洋奴买办会比照西式政治架构进行抵毁。但除了不了解中国国情外,再就是盲目的崇洋媚外了。毛泽东所缔造的政治架构,可以说,不仅具有有效的“分权并相互促进及相互制衡约束机制”,而且其包容万象的体制机制设计,还能几乎把社会上所有有点“脓水”的精英都网罗在这个体系之中,然后俸薪滋养,从而断绝了社会精英领人造反的人才供应渠道。这种花点薪资小钱,唯求社会稳定安全发展的政治体制。很显然,这种渗透着东方传统文化特色和几千年传统政治智慧的无与伦比的天才设计,可是要比西式政治架构有着不同凡响的特色、优势和实际治世效能的。可以这样说,中西政治架构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治世功能和效果却无疑是殊途而同归的。  

  

如果从“政府职能”上加以划分,这种架构又是一个“大政府”的“决策、执行、安全、监督、参议谏议教化”等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完整完备的行政体系,也就是说,现在的“公务员体系和比照公务员体系”都是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政府”的行政体系范畴之内的。从上至下的党、人大、国务院也即中央人民政府等形成了“大政方略、法律典政、具体规章制度和实施政策”等的大致三个“不同级别”的即有效分权,又相互促进及相互约束的决策行政体系。也即:一是从上至下形成了以党中央及各级党委的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略”的决策行政体系;二是从上至下形成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典政”的决策行政体系;三是从上至下形成了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具体规章制度和实施政策等”的决策行政体系。  

  

除了“大政府”的“决策”行政体系外,还形成了“大政府”的“执行、安全、监督、参政谏议教化”等职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发挥的完整完备的行政体系:一是从上至下形成了国务院、各级地方政府、司法等各自形成了对“三级决策体系决策”的执行体系;二是从上至下各自形成了公安、警察、典狱等的国内稳定安全的执行体系;三是从上至下各自形成了党、人大、国务院、司法等的监督体系;四是从上至下各自形成了党、人大、政协(包括民主党派,各群众团体)等的参政、谏议、教化体系。这种可使政府行政功能有效发挥的组织架构体系,无论从何种角度讲,都具有真正稳定社会、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作用。当然,也不能否认,其还存在着某些方面急需完善和修补的“制残规缺”。  

  

毛泽东的政治思想遗产,以及他老人家所缔造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等,是国家稳定发展,社会繁荣昌盛,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政治基石和“定盘星”。  

  

二、毛泽东缔造了中国特色的军事体制和制度  

  

从军事体系和军事制度上看,毛泽东所架构的中国军事体系和军事制度等,也即从上至下形成了中央军委和地方军事委员会的“国家安全方略”的决策行政体系及其执行体系,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及其形成的制度体系,更使中国军队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国家军队的明显特色。可以说,直到今天,从宏中观上并无有什么改变,甚至包括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以及军队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根本革命精神。也就是说,毛泽东军事思想及革命精神已深深地注入到了中国军队的军魂之中,比如现在那些基层的连队的名号还仍然冠着红军时期,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名号。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军队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进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军事体系的架构却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的无与伦比的基石和“定盘星”。  

  

三、毛泽东创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制度的灵魂仍存  

  

毛泽东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可以说是变化比较大的。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系上看,在“以私有化取向的改革和对国民经济二次分配做出重大政策调整”两大分配制度进行30年的改革之后,社会财富的分配取向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社会财富向少数人手里集中的基本体制和制度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政府,运用毛泽东重新架构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对“市场经济”进行宏中观的管理、调控和规划计划等的基本取向和体制制度依托等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变化的只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其管理、调控和规划计划等的方式方法有了一定的调整和改变。  

  

同时,从宏中观上看,国家权力和权威的依托和象征,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国有企业还主导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也非常大,目前仅国有企业为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就已达一万亿元人民币。也正是有了这种国家能够说话算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撑腰,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才能有效地对“市场经济运用”发生实质性的作用。像国际油价的大涨大跌,而中国油价能相对稳定,无疑就是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而起到的稳定调节作用的功劳。如若全是私有的,恐怕就不会有这种调控效果了,比如全面私有化的房地产行业的高房价,不就是调控多年却没人理睬吗?即使在金融经济危机来临了,该怎么高房价不还是怎么高房价吗?  

  

至于毛泽东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把大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更是体现了经济利益上的“以民为本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而这些难道不是现在政府所倡导追求和广大民众从内心所发出的呐喊吗?而毛泽东时代那种为了在国际上有个生存空间和国家根本安全的长远意义上的工业化发展追求,又有谁能说不是那个时代的“最科学的发展观”呢!因此说,即使在当今变化最大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方面,毛泽东的经济思想仍然无容置疑地“宏观架构和灵魂烙印”着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体系。  

  

至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微观经济层面的改革除了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外,再就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抛弃了人类追求“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把“改革”这种达成目标的手段当成“事业”来做,不问青红皂白地为了改革而改革所制造的“瞎折腾”,进而形成了当前的“商品生产过剩与大众消费能力严重不足”之间的基本经济矛盾加剧的改革失误,则终将会受到历史和人民的修正。  

  

很显然,这种建立在毛泽东所重新架构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基础上的对“市场经济”指导和调控,和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基础,正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灵魂所在。  

  

四、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理念”的文化重新架构为中国未来的必然发展方向奠定了思想基础  

  

伟大导师毛泽东从创建中国共产党和进行推翻反动统治的革命开始,到以后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毛泽东想用“社会主义的思想理念”来武装和占领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而“社会主义”所包含和包罗的“公平、效率、正义、民主、全局、科技、开放、发展、公共、公益、协调、自由、和谐、稳定”等的丰富思想理念,正是毛泽东在那个时代播种和渗透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灵魂和骨髓里的对社会主义的信仰、理想和追求的文化思想理念。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当年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的文化重新架构和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武装”,那么即使到了现在,也不见得会跳出“封建思想理念体系”有多远。由此可见,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又何止是创立了新中国和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等,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的文化重新架构”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虽然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的文化重新架构”工作因为时间等原因,没有再给毛泽东更多的机会去完善,并有很多方面被后来者所抛弃,但毛泽东通过几十年的思想教育改造工程,已把社会主义那种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许多文化思想理念植入到了中国人民的灵魂和骨髓里了。这也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理念”仍然能够在中国的大众心中时时受到“回望和珍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从文化制度和文化体系上看,以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理念”构建的文化制度和体系,也即毛泽东思想,还在中国的文化大地上占有着主导的地位。最典型的就是汶川地震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口号,竟成了亿万民众从心底发出的最自觉自愿的声音。如果不是一种文化烙印在一个民族的灵魂上,又有哪种行政命令可以有如此震撼的号召力和感召力。当然,毛泽东注入中国人民灵魂中的“公平正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等的文化政治经济意义更是无法想象的,直到今天他仍然是全体劳苦大众生存生活的追求、希望、寄托和梦想。  

  

当然,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理念的冲击也是不可小视的,但中国传统文化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理念却还是在中国占主流地位的。也正是这种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和全体社会成员意愿和述求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理念体系”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渗入灵魂和骨髓的深远影响,才使中国始终是中国人民的中国,才使中国始终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说话行事,才使中国成为一个在世界上有影响,说话有份量的国家。  

  

总之,毛泽东思想是照耀中国前行的指路明灯,毛泽东及其思想所缔造的各项宏中观意义上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制度和体系,不仅是现在,而且在将来也必将对中国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决定作用。可以说,只要是有点正常思维的人,无论是从中国的政治经济架构,还是从军事文化等的架构上,都会毫不费力地找到毛泽东的“印记和符号”。有谁能想象到,一旦中国抛弃了毛泽东的这一切,中国会是个什么样子?又有谁敢去做这样的试验呢?  

  

对于一个离开他所缔造的国家和他所热爱的人民已久的伟人来说,其仍然能够用他所“重新架构”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体系和体制制度等来统治这个国家的亿万人民的头脑,指挥着他所缔造国家的“政权机器”按照他的意志和愿望去运行,掌握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大国强、毛著定盘星”。对于“千古一人”的毛泽东,那就是个永远的成功者和胜利者!  

 2008年12月24日   

  

  

标签:毛泽东   体系   文化   思想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