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怀念“公福铁”--各地媒体纪念文章选摘

2025-02-14 学习 评论 阅读

毛主席诞辰纪念日 怀念“公福铁”

http://www.022net.com/2008/12-26/44343236337129.html

〖人民网·天津视窗〗

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纪念日。去年的9月9日我写了《工人怀念毛主席》。说了几点理由:第一怀念的是尊重。第二怀念的是重视。第三怀念的是保障。第四怀念的是公平和平等。

今天着重说保障。具体地说,就是公福铁。什么是公福铁?公费医疗、福利房、铁饭碗就是,简称“公福铁”。我们今天怀念毛主席,从根本上说就是怀念公福铁。

什么是幸福?答案可以有多种多样。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场上可以这么说:幸福就是公福铁。民间经常说的是“花钱买个放心”。怎么才能放心?老百姓有了公福铁,对今后的日子就放心了。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不管你说GDP翻了几番,什么什么又填补了国际空白,什么什么又居于领先地位,最后全都要落实到百姓的幸福上来。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日求三餐夜求一眠,纵有豪宅万间,夜里睡觉最多只占两平方的地方。普通百姓不奢望两套别墅,不奢望拥有私家车,更不打算到奢侈品市场去显摆。百姓心中的幸福,就是公福铁。有了公费医疗,有了福利房,有了铁饭碗,比什么都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公福铁。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充分理解百姓的心愿,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就毅然实行了公福铁。毛主席真是百姓的贴心人。

那个时候的公福铁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第一,它只给了部分公民,农民和没有单位的自由职业者是享受不着的。覆盖面太小。第二,它是低水平的。公费医疗好是好,可是医院太少,床位太少,住院都要托关系、“走后门”,医疗水平也比较低;福利房好是好,但等待分房排队时间太长,住房建筑水平太低,面积小且结构差,那时候的住房是没有“厅”的,有客人来访一律只能在卧室接待,招待客人吃饭,也只能在卧室;铁饭碗好是好,但工资太低,月薪30多元、40多元,只够温饱,离小康差远着呢。

因此,在百姓心目中那种公福铁是应该改革的。百姓认为的改革,第一要让全体公民都享受公福铁;第二要让公福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让中国百姓全都安居乐业、安享幸福。百姓对改革抱有极大的期望。然而,百姓的公福铁却被无情地砸烂了。现在只剩下官员们继续享受与时进俱进的高水平的公福铁了。官员甚至点铁成金,铁饭碗快变成金饭碗了。

本文的意思很明确:砸烂公福铁是不对的。不能让百姓享受公福铁的改革就不是成功的改革。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和总结,很有必要。时值毛主席诞辰,以此表示怀念,以此表示反思。(田嘉力)


今天是什么日子?
--------------------------------------------------------------------------------

中原网(www.zynews.com) 发布时间: 2008-12-26

http://www.zynews.com/2008-12/26/content_534748.htm


  □张翼

  今天是一个自然的冬季里不算最寒冷的一天,因为寒冷还在后头。今天是部分西方人(所有西方人都过圣诞,那是一种比以为音著协就是南霸天,就是土地爷更不可容忍的无知)的后圣诞节。同时,也是我们人民共和国自己的领袖毛主席的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纪念日。

  记得去年12月13日,我问一位历史系学子:“今天是什么日子?”,他揉揉眼说:“今天,今天是好日子呗”。那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而且是七十周年纪念日。有些遗忘是不可原谅的。

  我也忘记过一个日子:农历五月初八,那是我母亲的生日。那时,我正在忙于一些看上去不忙就不能填补空虚的欲望的事情,却忘记了,母亲那天也许是在等待什么,或许什么也没有等待,只是一个电话。历史是整体推进的,而个体当然不是有些人鼠目寸光里的孤独一枝,突兀耸立,而是与这共同体呈现正面或者负面的相关性的。所以,我在黄土地上耕耘了半辈子的母亲的生日,是不该被遗忘的。

  我们的遗忘何止于此呢?当你看不到大多数的时候,看不到大地的时候,当我们走不出那个被欲望私利肉体支撑着的空荡荡的“我”,你就没有办法去触摸历史,去仰望理想,去追问现实。那就只能是在网页的边边角角里追寻,两眼放着光。打开各大类个级别门户网站的主页,对今天,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标示,甚至正常发生的比如韶山纪念活动,也转载不多,倒是对于无数个提供直接和间接的“第三产业”供给者之一的某东洋女人之死闪回追踪,也是一件很特色的事情。嘉靖年间有散曲云:“从交夏,攘到秋,缠定了不离左右。饶你满身都是口,尝得出那些儿香臭”。那首曲子名叫《咏蝇》。

  今天也是某经济研究所发布受到福特(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哪)基金会资助的关于中国粮食问题亦即吃饭问题的报告的第二天,那篇报告让人想起另一篇也是有美帝国主义(我试试看,今天这个日子,在这个还有“社会”两个字的主义国度里,“帝国主义”是不是敏感词汇)背景的关于提高烟草税以控制烟草消费的政策建议。这些都是进行时,而且那种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只要是从“狃约克”过来的,就神圣不可侵犯,知识产权化,人力资本化,科技高端化,哲学山头化,教育工厂化。资本连纱布都不带,丝袜蒙头,摆弄着教授的纤纤素手就过来了。而我们的村长们居然就捧着大脑奔过去了。呵呵。

  有一种关于什么个人崇拜的指责,且不说到今天的奥巴马在某些小资产阶级女人心中激荡起的波澜,如今不是还有华盛顿这个地方吗?不是还有那么多以某宣言制定者名字命名的街道吗?州官放火,百姓点灯的道理,只能是古代意义上的一州之内而言,那就不只是彼苍者天知道了。

  老百姓心里清楚得很,给故去的老人做冥寿,那也就是说说心理憋屈的事儿,在苦闷无聊的日子里,找一点当年的记忆,说说那些与理想有关的话语,走出自私自利的日常逻辑,想点儿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了的主意。如此而已。

  至于民族,国家,世界,人类,我们既然都在创造,谁都有一本帐,谁都有一个愿望,只不过不是用教授专家们的语言说出来而已。人民创造历史,也是现在正在进行时。

  那么,主席,生日快乐。(中原网济南12月26日电)


用特殊的方式纪念毛主席
http://www.changde.gov.cn 2008-12-26


(来源:常德日报)

  一间朴实的屋子,一位朴素的老人。12月23日,老人翻开18年心血的结晶——15册厚厚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相册,看着相册中一张张毛主席的老照片,老人的眼眶湿润了,用激动的声音告诉记者:“毛主席是我一生最崇敬的领袖,我要用这种形式永远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献给主席115周年的诞辰。”这位老人,叫何泽远,今年已经78岁高龄。
  “是党、是毛主席教育我,助我成长,党和主席的恩情,我一辈子都还不完。”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何老,生在旧社会,长在新社会,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总想着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毛主席。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朴素的感情,1991年,何老从工作岗位退休后,开始着手收集毛主席照片。买书、借书、租书、翻拍照片占了他退休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他成了图书馆、书店、旧书交易市场的常客。

  这些照片从1901年毛主席在韶山读私塾开始,直到1976年5月27日毛主席最后一次会见外宾为止,涉及到毛主席不同时期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其中不少照片鲜为人知。有一次,何泽远在再就业广场翻看旧杂志时,无意中看到一张毛主席和江青在延安上吉普车的照片,这是第一次看到,何老激动不已。

  18年来,何泽远从未间断过对毛主席照片的收集。有一年,单位组织到韶山、井岗山等革命圣地旅游,可何泽远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收集毛主席的照片上,他翻拍了不少毛主席的珍贵照片。即使今年遭遇百年难遇的冰灾,何泽远依然坚持每天下午坐公交车,或步行到图书馆找资料。全家人也积极支持,老伴帮他拍照、冲洗,大女儿在电脑上收集照片,小女儿核对资料,买相关的音像制品,就连小外孙也很热心,为外公买刀片、浆糊。在全家人的支持下,经过18年坚持不懈地找寻,何泽远终于收集到了5000多张毛主席的珍贵照片。

毛主席在我们艇上试航
2008-12-25 13:57:10


http://news.lnd.com.cn/htm/2008-12/25/content_468175.htm

  银州区 董振久

  在我的影集里,保存着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那是毛主席试航国产鱼雷快艇时留下的珍贵瞬间。50多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我仍记忆犹新。1958年6月,我由旅顺海军基地训练团刚结业,被分配到鱼雷快艇131大队,当时的大队没有艇,集训几天后,就到江南芜湖造船厂接艇去了。到厂后,我被安排到230艇当电航兵,每天除技术业务学习外,就是艇上维护保养工作。

  9月20日这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清晨,我们来到艇上擦拭后,大队参谋长姚宝江紧急集合全大队官兵,传达命令说:“今天国家领导人来试航,要求大家着装整齐,待命迎接。 ”大约十点钟,我们整齐列队在各自艇的甲板上,这时看到码头上,视察的警车,来来往往。随后,一连10辆轿车和吉普车来到码头上。当车全部停稳后,只见从第一辆车上走下一位上校军衔的首长,急忙来到第三辆车旁,打开车门,从车里下来的是我们最敬爱的领袖毛泽东主席,这时大队姚宝江参谋长,从艇上以威武的军人姿态,跑到码头上距主席一米的地方,立正,敬军礼,声音洪亮地向主席报告:“报告主席,鱼雷快艇16支队131大队接艇完毕,请主席试航。报告人,131大队参谋长姚宝江。报告完毕。 ”毛主席还礼后,迈着矫健步伐神采奕奕地向艇上走来,边走边向我们招手致意。登上我们230艇甲板后,毛主席举手高呼:“同志们好! ”艇员们齐声高呼“毛主席好,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又高呼“同志们辛苦了!”全体艇员高呼“为人民服务! ”当毛主席及随行试航的各位首长分别登上230、231、232等9条艇后,姚宝江在230艇指挥台上,用超短波向大队各艇下达了“各就各位,准备试航”的命令后,霎时,只听启动机器声隆隆震响,一声警笛长鸣,鱼雷快艇依次起航离开码头,驶入长江试航。

  毛主席站在我们230艇指挥台旁,笑容满面地观看着131大队全体艇员操纵首批国产鱼雷快艇的编队航行和鱼雷发射、枪炮射击模拟表演。他高兴地向旁边的陪同人员说:“我国有能力制造舰艇了,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保卫祖国的海疆。 ”航行中,毛主席走到鱼雷兵刘云智战位旁,问到:“小鬼,你能把鱼雷发射出去击中敌舰吗? ”刘云智向毛主席敬了军礼说:“报告主席,请主席放心,保证准确击中敌舰。 ”“好啊,要练好杀敌本领,为保卫祖国的神圣海疆杀敌立功! ”毛主席亲切地握着他的手,刘云智激动得热泪盈眶。

  经过一个小时的中速、高速试航航行,就要返回到造船厂码头的前十分钟,我按照航海手册规定“凡军以上首长登艇视察都要求签字留做纪念”,急忙拿出航海日志,交给艇长齐玉玺,他明白我的意思,接过日志,转身向毛主席敬军礼说“请主席签字留念。 ”毛主席微笑着拿出钢笔在航海日志上签上了“试航,毛泽东,一九五八年九月廿日。 ”艇长把航海日志递给我时,我们传阅着主席的签名,如获珍宝。

  照片是返航靠码头后毛主席要下艇,全体艇员急忙出艇欢送时,记者抢拍了这个镜头。寄给我们大队一张原照,留做纪念。大队给我们参加试航者每人翻洗一张,我珍藏至今。

  

来源: 辽沈晚报铁岭版

标签:毛主席   百姓   我们   今天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