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世袭”,能否保持国家的社会主义方向?
电视剧《毛岸英》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光辉形象,非常遗憾的是他入朝作战不久就牺牲了。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那么中国七十年代的政治版图或许是另一幅图景——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岸英为首的党中央,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带领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世袭,是一个遭人非议的字眼。对于红二代接班,尤其是子承父业,必然引起一片噪动,反对之声将不绝于耳。右派会立马群起而攻之,口诛笔伐,什么封建皇朝,什么家族统治,什么“毛二代”、“毛三代”云云。左派的一部分理想主义者们也会荒腔走板地鹦鹉学舌,认为“世袭”就不是社会主义,例如指责朝鲜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因为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制度,党和国家领导人应该由人民选举产生,不能由领袖们自己决定。
共产党是以反封建为己任的,毛主席更是反封建的旗手,因此一般认为毛主席是不会培养毛岸英做接班人的。但是,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的话,随着中国上层建筑政治斗争的错综复杂,党内走资派的日益做大,而毛岸英又德才兼备,具有较高的政治斗争艺术,当中央在接班人问题上没有现成答案,左右为难,举棋不定时,那么毛主席会怎么考虑呢?
举贤不避亲。假设,如果毛岸英的确具备接班人的综合素质(在《毛岸英》中可见端倪),抗美援朝凯旋后,他回到北京的工厂从党委书记做起,或者留在军队,从师政委做起,一步步地上升,经过十多年的基层修炼,到六十年代中期,当可进入中央委员会,并进入中央军事委员会任职。当毛主席察觉干部脱离群众,打江山坐江山思想“蔚然成风”,形成超越人民的权利集团,艰难地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时,为什么就不能提拔他“老百姓的儿子”到决策岗位呢?如果那样的话,也许就没有林彪的行左实右,没有xx的妇人当道(毛岸英为人之好,与继母关系融洽),也不会有什么“做火箭上来”的王洪文之流,更不会有为保权力“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华国锋了。如果毛岸英能取代林彪当年的位置,也许就不会有“太子党”的兴风作浪,不会有忠字舞之类的形式主义,不会有波及全国的武斗事件,不会有刘少奇等生命的夭折,文革将在党纪国法的框架下平稳进行。
一般来说,各派别博弈的结果,是互相搞不定,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于是大家就会推出一位居于其间、享有威信、共同认可的人物,而这个人物一定是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国际共运史反映了有趣的现象,社会主义政权,如果不搞“世袭”,即使卫星上天也会红旗落地;如果搞“世袭”,则国际邪恶势力对之毫无办法。
斯大林的儿子牺牲了,斯大林的继承人马林科夫功力不够,被赫鲁晓夫篡权,在苏联推行修正主义路线(与中国七十年代末的政治诡异何其相似),三十五年后苏共解散、苏联解体。而东欧各红色政权都没有子承父业的接班模式(社会主义嘛),也都纷纷改旗易帜,例如那个“亚得里亚海上的社会主义明灯”也人亡政息了。它们都是被内部走资派和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里应外合所摧毁。胡志明主席无子嗣,接班人黎笋却继承了苏修的衣钵,搞地区大国沙文主义,后继者又推行所谓的“革新开放”,使越南重走资本主义道路,虽然它也有与中国如出一辙的“XX基本原则”。
惟有古巴和朝鲜这两个小国,仍然高举社会主义红旗,没有被封锁围困打倒,其原因就是“世袭”。菲德尔·卡斯特罗指定其胞弟劳尔·卡斯特罗接班,使美帝颠覆古巴政权的希望再次落空。金正日二十几岁就进入劳动党中央,得到较长时间的锻炼,顺利地接班。现在又培养其子金正恩,以保持朝鲜社会主义国家不变色。
金日成时代中后期是朝鲜的黄金年代。当时社会主义阵营蓬勃兴旺,朝鲜得益于经互会国际分工,依靠东方国家间的贸易,经济快速发展,七十年代以前人均收入高于韩国(笔者儿时亲见朝鲜产载重汽车)。为什么金日成身后相对困难了呢?一是因为朝鲜没有石油,是无油国,且可耕地贫瘠,只占国土20%(石油、耕地,是一个国家独立生存的基本条件。例如委瑞瑞拉富油,查韦斯便能与美帝叫板),当各国走资派将社会主义阵营搞垮后,朝鲜的国际贸易体系就崩溃了,这种弹丸小国不靠国际贸易是很难发展的(韩国天灾致大白菜欠收,没有了泡菜原料,如果不是中国输送,恐怕要改变饮食习惯了)。二是遭遇大范围的自然灾害。三是帝国主义严酷的封锁制裁(没有石油也不许搞核电,否则禁运粮食等)。面对“天灾人祸”,是坚持独立自主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道路还是改走新殖民地的资本主义道路?金正日选择了“苦难行军”,他继承父亲的主体思想,绝不向帝国主义投降,继续推行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的社会主义国家福利,使朝鲜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假设,如果不是金正日接班,而是他人,就很难抵御各种诱惑而改弦易帜,因为没有血缘关系,就没有义务继承前任领导人的国策,那么南北韩就会像东西德那样,成立一个资本主义的新大韩民国,说不定美军就会堂而皇之地从三八线推进到鸭绿江,完善东北亚对中国的包围。
过去,人们对毛岸英知之甚少,对毛主席也了解的不深。感谢剧组及刘思齐老人,让我们从《毛岸英》中深刻理解到主席父子的拳拳赤子之心,毛主席是心系劳苦大众的人民领袖,他的儿子毛岸英也对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情感。岸英弟兄从小流浪在十里洋场,阅尽人间疾苦,体察社会不公,目睹了资产阶级、买办官僚及洋人的横行霸道。在苏联期间,勤奋学习,刻苦攻读,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苏德战争爆发后坚决要求上前线,并且加入了苏联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深入农村体验生活,与农民打成一片,了解中国的“三农”问题,他是心甘情愿这么做的。除了学习农活,他还饶有兴趣地向老乡们学习方言,以便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如果没有一颗为人平等之善心,是很难放下身段的。在土改复查工作中,他掌握党的政策,反对领导的斗争扩大化错误,实事求是地处理阶级成分。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朴素,尊老爱幼,关爱群众,团结同志,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冲锋在前,勇于承担。他了解马列主义和中国历史,会四种语言,对军事战略尤有兴趣,参加过欧、亚战争。他做毛泽东的儿子是合格的,做老百姓的儿子也是合格的,因此他具有领导人的素质。党和政府没有必要回避毛泽东的儿子以致埋没国之栋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免了,已经历过了“必先”,就可以摘其“果”了嘛。
毛岸英是马列毛主义天然的继承人,如果他能从父亲手上接过承载着千百万先烈遗志的革命重担,就一定能使中国保持社会主义方向。但是毛岸英为中华民族复兴过早地牺牲了,则党的事业“在腥风血雨中交班”不幸被主席言中。主席在接班问题上的遭遇跟斯大林相仿,那么中国共产党是否会步苏共的后尘呢?就要看新一代领导人是否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