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批孔反复古,批判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

2025-02-14 学习 评论 阅读

近来中国尊孔复古之风日胜,世界各国孔子学校遍地开花,国人美其名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不要?回答是肯定的,但如果有人把传统文化与孔孟之道划上等号,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学。其实这一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儒文化萌芽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也就是常说的先秦时代)。同一时期(先秦时期)中国文化思想界有诸子百家之说,《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这一时期,可谓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时期。  

诸子百家中不乏先哲们思想上的闪光点。儒家文化大家都比较熟悉,笔者不再啰嗦,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其他各主要流派:  

道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把“道”抽象化,概括未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还提出“天发威,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绝对权威。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途径是“守静”。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又名《逍遥游》是与《道德经》齐名的道家经典。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为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庄子》一书更像是以故事的形式对道家学说加以解说。其中的语言形式对中国的古代小说和传奇的文本表达有重大的影响。道家思想讲究一切讲究自然,不可强求,与儒家思想相反。  

法家。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秦国的商鞅,他通过变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制度,确保地主阶级的兴起,并使秦国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为秦国最终击败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兵家。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一部军事名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就出自这本书。今天此书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很多西方的军事学校都把它列为教材。战国时期,孙武的后代孙膑继承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写成了《孙膑兵法》。他们当时被称为兵家。  

纵横家。纵横即合纵连横。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主要人物是:鬼谷子,《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最后苏秦失败了,张仪胜利了。在张仪、苏秦之后,齐国又出了一位著名的纵横家鲁仲连,人称布衣丞相,布衣之士!在后期最后一次操纵和六国抗秦,不过还是以失败告终!  

阴阳家。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  

农家。农家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所重民食”是农家的特点,尊神农氏。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可见于《管子·地员》、《吕氏春秋》、《荀子》。  

杂家。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以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杂家,列于诸子中,是很鲜明的一派,因为它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小说家。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指的是一类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人,而小说家被归类于古中国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刘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甚小。然而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侧面,却是其它九流学派都无法所能代替的。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流光溢彩,无不为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增光添彩,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儒家文学出人投地是在西汉的时候。有个叫董仲舒的儒家子弟,向当时的皇帝(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看到尊孔复古(周礼)有利于巩固皇权,便采纳了他的建议。自此,诸子百家的学说受打压,儒家学说蓬勃发展。孔子生前流离失所,死后却被历代皇帝尊为圣人。至隋唐以后,中国逐步确立了科举制度,更为儒生们打造了一条通往荣华富贵的“康庄大道”。  

直到今天,人们一提起中华传统文化,言必称孔子和儒学,仿佛孔孟的儒家学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代表。这事实上就是儒文化对中国的毒害。由于儒思想的长期禁锢,中国经历了长达二千多年的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明朝中期时,资本主义已经在中国萌芽,但由于儒家思想的禁锢,当时提出闭关锁国。自此中国文明逐步落后于欧洲国家,到了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从此沦落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陷入了沉重的灾难中。  

现在,有人提出要全面恢复儒文化,我说这是历史的倒退,它不仅不能拯救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反而会再次将中国推向另一个鸦片战争!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且看我作如下分析。  

儒家学说的“精髓”是“三纲五常”。所谓三纲,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其意就是大臣必须听命于皇帝、子女必须听命于父亲、妻子必须听于丈夫。如果这些皇帝、父亲、丈夫们说得是对的,我们当然得听了(对于任何其他人正确的观点都要听),但对于他们错误的命令(观点)也要听从的话,未免太荒唐了。  

先看这个君纲。有句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君纲的最好注解。皇帝无缘无故要你去死,你必须得死,换作现在的你愿意吗?这里不得不提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当然那时的女真族既今天的满族已是我中华大家族光荣的一员),在朝庭十二道金牌下达后,竟然放弃曾经许下的诺言——直捣黄龙府,恢复故土,迎回徽、钦二帝——而受诏回去,在风波亭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之死,死得冤枉,死得毫无价值!表面上岳飞是尽忠了,实际上他牺牲了汉民族的利益(不要以今天中华民族的眼光来看待)。还有,岳飞奉君命,残酷镇压钟相杨么农民起义军,成为其个人的历史污点!  

再说说父纲。现代人很崇尚婚姻自由,可儒家思想教导我们,婚姻大事必须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约”,否则就是乱了纲常,严重的会被塞进麻袋沉入江河。那时候,有许多人被父母从小定下了娃娃亲,更有甚者竟然是指腹为婚。如果说被定了娃娃亲或者指腹为婚的这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以后又彼此真心相爱,那自然无可厚非;但如果两个人彼此根本不喜欢,那未免是强人所难了吧,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更荒唐的是,有时候两人素未谋面,甚至一个是年已八旬的耄耋老翁、一个是年方二八的黄花闺女,也强迫二人结合,并且直到洞房那天掀开红盖头才知道彼此模样,这样的婚姻能甜美吗?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祝英台的父亲将她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梁山伯闻讯后忧郁而死。英台被迫出嫁,行至山伯坟前,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两人死后才化蝶结合,这是人们对于婚姻自由的渴望和对有情人的美好祝愿。  

而另一对情侣——司马相如 和卓文 君——可幸运多了。两人在 文 君家中相遇,一见钟情,但 文 君的父亲竭力阻扰他们。相如 和文 君无可奈何,只好以私奔的方式来反抗,有情人终成眷属,传为千古佳话!  

再说那个夫纲,就更加荒诞不经了:只许男人拥有三妻四妾;女人们只能从一而终,如果丈夫早亡,女人们只能守寡,此所谓守妇道。有些妇女同胞起来反抗这种压迫,往往被视为荡妇,不是被沉猪笼就是被乱棍打死。还有强迫妇女同胞缠小脚、甚至上贞洁锁等,则更是惨无人道了!在这种情况下,妇女不仅是男人发泄淫欲务的工具,而且是一部无偿干家务的机器。对于丈夫的话,对也得听,不对也得听。所以才有五四时期提出解放妇女一说,深受广大妇女同胞的欢迎!(当然,对于眼下所谓的“性解放”,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两人一见就上床,今天同这个明天跟那个上床,毫无廉耻之心;还有第三者插足,破坏别人的幸福家庭。所以我认为,“贞操观”还是要的——这不仅仅指妇女,男人也要守住贞操。婚姻对于夫妻双方来说,不仅仅是性,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  

我们再看看什么是五常。五常既“仁、义、礼、智、信”,是封建儒家学说约束人们日常行为规范的道德标准。从字面上理解,这五常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但是,如果我们处理所有事情的时候,都无条件的讲这五常,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举个例子,春秋时期,宋国跟楚国要打仗,宋军在一边摆好阵地,排好队列,楚军从另一边渡过泓水来进行交战。就在楚国渡河的过程中,宋国有人建议来个“半渡而击”,没想到宋襄公却把脸一拉说,这怎么能行呢!君子在战争中是不能攻击已经受伤的人、头发已经斑白的人,敌人处于险境的时候,不能落井下石,现在敌人没有做好准备,我们绝对不能突然袭击。于是就眼睁睁地等着楚军全部过了河之后,宋军才展开攻击。结果由于寡不敌众,宋军大败,宋襄公在战争中也受了伤,回去后不久就死了。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由于宋襄公迂腐的遵守“{仁义礼智信”,导致惨败。再打个比方,在抗日战争中,日军烧杀抢劫毫无人性可言。我们对这种禽兽去讲“五常”,无异于自杀:侵略者来了,我们要讲“仁义礼智信”,不是拿起武器抵抗,而是以礼相待,拿出美酒佳肴款待敌人;侵略者攻陷南京,我们的军民相信“仁义礼智信”而被禽兽们屠杀于下关;敌人要我们说出八路军藏在哪里,我们根据“信”字,老老实实地告诉敌人八路军的位置……其后果是什么?就是抗日军队全部被日军消灭,中国人民彻底沦为亡国奴,永无翻身之日。欣慰的是,我们的人民不信什么“仁义礼智信”:日军叫王二小带路,王二小把它们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以自己的牺牲换回了抗日力量的保全!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不过是统治者为了加强自身统治,用来麻痹人民思想的一种工具罢了。如果中国再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话,中华民族将被打入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我们要坚决地批判孔子的儒家思想,坚决反对复古主义。同时,我们要理性的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剔除其中的糟粕,汲取其中的精华,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标签:思想   中国   学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