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阴影下的摩根书房

2025-02-28 学习 评论 阅读
  

  阴影下的摩根书房

  

  2008年09月27日 《环球财经》杂志

  

  
  美国监管部门的救助,已经被市场普遍认为是华尔街“坏孩子”欲望的源泉。而“超级美联储”,更被视为酝酿金融风险的母体

  

  □ 本刊记者 高韬/文

  

  1895年,在美利坚合众国金融史上,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大量黄金(194,-2.60,-1.32%,吧)从国库中外流,剩下数量不到法定黄金储备量的一半。

  

  国家金融体系行将崩溃之际,作为美国总统,不得不向摩根——华尔街的领袖,屈尊求援。在摩根总部的白色书房,他向JP.摩根虔诚地问道:“摩根先生,您有什么建议?”

  

  在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区的历次危机中,摩根财团担当美国央行的角色长达数十年。在没有美联储的时候,每当金融市场处于关键时刻,“摩根书房”承担了拯救美国的角色。

  

  “摩根书房”重回华尔街

  

  现在的“摩根书房”,大部分时候在美联储,有时候在财政部。但最近的次贷危机,让“摩根书房”似乎在华尔街出现。金融官员和金融巨头的多次聚会都在那里完成。包括卖出贝尔斯登、为金融巨头提供融资、拯救房利美和房地美等行动。

  

  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成立联邦住房融资机构,接管房利美和房贷美,并营运“二美”直至稳定为止。

  

  这可能是摩根士丹利为美国监管当局开出的一剂药方。由于担心两公司破产对美国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今年7月30日,美国国会授权财长保尔森在必要时对两家公司进行救助,措施包括由财政部向两家公司提供贷款和购买其股票等。

  

  2008年8月6日,保尔森和摩根士丹利签署协议,就“二美”财务状况向财政部提供建议。不得不提的是,从7月30日国会通过救助方案,到8月6日摩根士丹利签署协议,只有7天时间。而这份被摩根士丹利董事长马克称为“荣幸邀请”的顾问协议,摩根士丹利不收取任何费用,仅将从政府获得9.5万美元用于相关开支。

  

  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2008年8月18日,摩根士丹利宣布,将回避与“二美”相关的多项业务。根据公布的合同文件,摩根士丹利承诺不向这两大抵押贷款融资巨头提供财务建议、管理其债券出售或帮助其融资,同时该投行就这些问题向财政部提供咨询。不过,摩根士丹利宣布,不排除参与“二美”债券的“例行标售”的可能。

  

  1933年之后,被拆分出来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一直被国际金融界认为是继承了美国史上最强大的金融集团—摩根财团的大部分贵族血统,并维持了其霸主地位。即便如此,十大财团的继承者们,显然还不具备前辈们的魄力和底气。和几十年前,此回合的“摩根书房”,摩根士丹利也许只是小弟的角色。和现任监管部门高管关系密切的高盛,更像是21世纪“摩根书房”的主人。

  

  当次贷阴影掠过欧美,北岩、贝尔斯登成为历史,美林、花旗等损失惨重,惟有高盛不仅独善其身,而且大获其利。高盛的做法并不高明,他们出售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并且由于对此类债券价格将下跌早有预期而获利。这一点,让全球金融界和媒体界不断拷问道,华尔街第一大投行是否在发次贷“国难”财?

  

  朝里有人,或许是高盛在危机中游刃有余的最大资本。2006年5月30日,前高盛董事长保尔森,被布什正式提名为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曾于7月底聘请高盛资深投行家Kendrick ·Wilson担任银行及信贷政策方面的免费顾问。

  

  监管部门和华尔街的人才双向流动,导致监管部门里四处充斥着华尔街的熟面孔。当衰退的阴影在天边聚集时,老牌金融巨头依然是美国监管部门不得不倚重的力量。换言之,“摩根书房”又回到了华尔街。

  

  不打“坏孩子”的板子

  

  2008年1月29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宣布,正对14家公司在次级抵押贷款中可能存在的会计欺诈、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展开调查。

  

  4月21日, FBI局长Robert Mueller手上的被调查公司名单,拉长到了19家。这些调查涉及投资银行、私人直接投资公司或对冲基金。

  

  2008年6月25日,FBI宣布,已对406人进行了指控。有60多人因涉及抵押贷款欺诈案件而被捕。抵押贷款欺诈案件总数已经上升到了144件。

  

  2008年8月21日,美监管机构扩大拍卖利率债券(ARS)调查,40家公司下周将被审查。

  

  “如果说惊动FBI大驾介入次贷调查,就推断他们将扮演着最后公正角色,那这个想法就大错特错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称,他认为,联邦特工们的介入,只是保证美国国家利益不会受到重大伤害。“007”们的主营业务还是围剿恐怖分子,犯不着为市场经济大打出手。

  

  对上述“坏孩子”提出指控、作出处罚的,应该还是美国的金融监管官僚。美国媒体戏称,美国各级监管部门在这件事情上表演了“集体失声”的“行为艺术”。

  

  次贷危机爆发后,有关会计欺诈、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的曝光层出不穷,造成了多起美版“老鼠仓”案件。但迄今为止,鲜有公司和个人受到惩罚。拉尔夫乔菲和马修坦宁,是目前“唯二”受到处罚的个人。

  

  2008年6月19日,上述两位贝尔斯登公司对冲基金经理被联邦调查局逮捕,他们被指控涉嫌欺诈。这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机构首次有投资管理人遭到犯罪指控。

  

  与此同时,另一个重要的金融监管机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不断与违法者达成“和解”协议。

  

  今年2月,由于次贷危机造成的银行流动性紧缩,价值3300亿美元的ARS市场轰然崩塌。此后,包括纽约州总检察长、美国证交会和12个州的监管当局,联合发起了对相关银行的调查,指控它们在销售ARS的过程中故意向投资者隐瞒了流动性风险。在此之前,已有花旗、瑞银、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美联等5家金融机构和当局达成了和解协议,承诺回购超过450亿美元的ARS,并同意支付罚款共3.6亿美元。加上高盛、德银和美林,身陷“拍卖利率证券门”的国际大行已有8家了结了指控。

  

  一方面,被绳之以法的个人寥寥无几,另一方面,还不时上演“捉放曹”式的好戏。在华尔街“坏孩子”面前,监管部门始终无法狠下心来,在“坏孩子”的屁股上打上几板子。

  

  市场人士指出,如果美联储等金融监管机构能秉公执法,监管行之有效,那也就无需调查局来介入次贷调查,也无需瑞银们支付高额的罚金。

  

  超级美联储

  

  小孩子在一开始从来都不会是“坏孩子”。

  

  但欲望一旦失去控制,就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监管部门的救助,被市场普遍认为是华尔街“坏孩子”欲望的源泉。而“超级美联储”,更被视为酝酿金融风险的母体。

  

  1998年,美联储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救助引发了广泛的批评,反对者认为,“逢死必救”的传统,可能将使华尔街更加无视风险。

  

  这次对贝尔斯登的救助,也超出了美联储传统承诺的救助范围。拯救使那些不顾风险放贷的金融机构,不顾实力硬要买房的借款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业内普遍认为,次贷泡沫是美联储一手造成的,为了挽救“9·11事件”后的衰退局面,从2001年起连续 13次降息,以 50年仅见的低利率造就了一个50年仅见的房市大泡沫。

  

  今年3月31日,正当美联储召集欧美金融巨头们在怀俄明州召开一年一度的夏秋季金融会议时,保尔森也公布了《现代化金融监管结构蓝图》。这项被认为是美国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主要提出了建立三大金融监管机构的目标。

  

  根据改革方案,美联储的权力将得到大幅扩张。除监管商业银行外,还将有权监管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新的法案一旦通过,不仅造就“超级美联储”,也是对以格林斯潘为代表的一代美国金融家们拥戴的“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的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和主张的大否定。

  

  次贷危机,让这一极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监管思路确实存在着如索罗斯所指出的缺陷。早在2000年,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葛兰里奇就揭示美国的金融监管存在严重的空白。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监管   金融   美国   危机   美联储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