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对所谓“《1949-2003人口数据》系毛左伪造”一事的调研

2025-02-28 学习 评论 阅读
  

   近日,一个题为“爆料:《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系毛左伪造”的帖子突然在数个知名论坛上(例如飞扬军事出现。
经本人搜索,此帖“原创”于凯迪的猫眼看人,为“浏星雨”:

  

   此帖的主要内容是对据说是“毛左”的伪造数据行为进行抨击:
“相信不少读者看过这样一个造假新闻,题目叫着《揭秘:1930年美国大饥荒至少饿死800万人》,于2008年1月18日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际在线”刊出。今年,经过笔者的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已经将假新闻删除,并辞退了相关责任人。”

  

   这事本人倒是确有耳闻。
不过,此帖的目的并不在于此,而是揭批所谓的“新谣言”:
“昨天,笔者发现,毛类左派竟然假借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之名,伪造《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然后根据这个假造的数据表,写出文章《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再次痛批"饿死三千万"的谎言!》,说1959-61的人口数据都是正增长!
而事实上,这篇假冒的《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拷贝于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DUS整理的《1949-2001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从格式到内容,一直到注释几乎类同。
。。。”

  

   既然“笔者”说是“昨天”才发现,读者显然会以为这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再次痛批"饿死三千万"的谎言!》”是“毛左”最近的谎言了。
于是,“笔者”就可以达到抨击“毛左谎言”从而攻击“毛左”信誉的目的了。

  

   那么,关于此帖的事实是否如此呢?

  

   经本人搜索,事实是:以“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为关键词,能够搜到的最早出现时间是2005年1月5日的人民网强国论坛:
全文如下:
“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及说明(供参考)
[海啸03] 于 2005-01-05 21:16:00上贴

  

   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及说明

  

   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
(1949年以来)
年份 年末总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总和生育率
    (万人) (‰) (‰)  (‰)  (个)
1949    36.00 20.00  16.00   6.14
1950    37.00 18.00  19.00   5.81
1951    37.80 17.80  20.00   5.70
1952    37.99 17.00  20.99   6.47
1953    37.00 14.00  23.00   6.05
1954    38.19 13.18  25.00   6.28
1955    32.18 12.28  19.90   6.26
1956    33.67 11.40  21.39   5.85
1957    34.03 10.80  23.23   6.41
1958    29.22 11.98  17.24   5.68
1959    24.78 14.59  10.19   4.30
1960    20.86 17.91   2.95   4.02
1961    18.02 14.24   3.78   3.29
1962    22.63 10.02  12.61   6.02
1963    40.00 12.11  27.89   7.50
1964    30.68 11.50  19.18   6.18
1965    38.42 9.50  28.92   6.08
1966    31.82 8.83  22.99   6.26
1967    33.04 8.43  24.61   5.31
1968    36.70 8.21  28.49   6.45
1969    35.35 8.03  27.32   5.72
1970    35.07 7.60  27.47   5.81
1971    34.42 7.32  27.10   5.44
1972    30.59 7.61  22.98   4.98
1973    30.49 7.04  23.45   4.54
1974    25.91 7.34  18.57   4.17
1975    24.59 7.32  17.27   3.57
1976    21.35 7.25  14.10   3.24
1977    23.03 6.87  16.16   2.84
1978    20.86 6.25  14.61   2.72
1979    20.59 6.21  14.38   2.75
1980    18.26 6.34  11.92   2.24
1981    20.21 6.36  13.85   2.63
1982    22.28 6.60  15.68   2.87
1983    20.19 6.90  13.29   2.42
1984    19.90 6.82  13.08   2.35
1985    21.04 6.78  14.26   2.20
1986    22.43 6.86  15.57   2.42
1987    23.33 6.72  16.61   2.59
1988    22.37 6.64  15.73   2.31
1989    21.58 6.54  15.04   2.25
1990    21.06 6.67  14.39   2.17
1991    19.68 6.70  12.98   2.01
1992    18.24 6.64  11.60
1993    18.09 6.64  11.45
1994    17.70 6.49  11.21
1995    17.12 6.57  10.55
1996    16.98 6.56  10.42
1997    16.57 6.51  10.06
1998    15.64 6.50  9.14
1999    14.64 6.46  8.18
2000    14.03 6.45  7.58   1.22
2001    13.38 6.43  6.95  
2002    12.86 6.41  6.45
2003    12.41 6.40  6.01
2004  

  

   说明:
1、1949—1956年人口总数根据《统计工作》1957年第11期提供的总人口数据(各年人口都是年底数,没有包含台湾省、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其中:1954年底总人口为60,172万人,调整到60,266万人;1956年底总人口为62,780万人,使用此数据。
2、1962—1977年人口总数根据《半月谈》编辑部编《时事资料手册》(198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1982年3月第一版),第179页,《建国以来历年人口统计表》的总人口数(各年人口都是年底数,没有包含台湾省、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
3、1979—2000年人口总数根据国家统计局《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表《4-1 人口数及构成》中年底总人口数(各年人口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数据, 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
4、2001—2003年人口总数,根据国家统计局2001、2002、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公布的年末总人口数(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
5、1954年人口总数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整理的《1949-2003年中国人口密度》和《1949-2001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其分别根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03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54年末人口总数为60,266万人,采用此数据。该人口数与《统计工作》1957年第11期提供的1954年总人口60,172万人,不一致,而采用60,266万人与相关的自然增长率基本一致。
6、1957—1959年人口总数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整理的《1949-2001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三年提供的自然增长率1957年 23.23‰、1958年17.24‰、1959年10.19‰和1956年62,780万人,计算得到1957年万人、1958年 万人、1959年万人。
7、1960年人口总数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整理的《1949-2001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和《半月谈》编辑部编《时事资料手册》(198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1982年3月第一版),第179页,《建国以来历年人口统计表》,两者均给出1960年总人口为66,207万人。
8、1961年人口总数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整理的《1949-2001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的1961年自然增长率3.78‰,1960年66,207万人计算,得到1961年万人。
9、1977、1978年人口总数,根据《半月谈》编辑部编《时事资料手册》(198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1982年3月第一版),第179页,《建国以来历年人口统计表》,1977年94,524万人,1978年95,809万人,而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整理的《1949-2001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中1977年94,974万人,1978年96,259万人,分别比前者两年的人口数各多出450万人。国家统计局《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表《4-1 人口数及构成》中,1978年96,259万人,也比95,809万人多出450万人。其实这种差距,1979年—=450万人, 1980年—=450万人。考虑到这个时期计划生育中大量隐瞒出生“黑户口”突出的问题,把1977、1978年这两年人口总数折中为1977年万人(即+250=万人)、1978年万人(即+350万人)。这样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就顺畅了。
10、2004年人口总数为国家统计局预测2004年1月6日的13亿人口日的人口总数。
11、五次人口普查。
⑴、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含大陆港澳台人口),其中28个省、市、自治区为为 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男子占58.92%,女子占48.18%,100岁以上的有3384人,最高年龄为155岁。
⑵、第二次人口普查。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总数为万人,其中28个省、市、自治区为69,458万人,性别比为105.5,港澳台和国外华侨为2,849万人。
⑶、第三次人口普查。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截止1982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为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性别比为106.3。
⑷、第四次人口普查。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性别比为106.6。
⑸、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时全国总人口为万人。其中: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万人,性别比为106.7。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
历次人口普查为人口提供最基本的和全面准确的数据,当然各次人口普查质量并不都很乐观。而各次普查之间的人口数据主要依据户籍登记、出生登记和死亡登记来统计上汇总等。但是这其中有相当的疏漏和误差。特别是正规人口普查和身份户籍登记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很多数据就是靠历史人口数据相互推算以及核实比较而得到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另部分说明待补充)”

  

   很显然,这是“海啸03网友”自己通过分析和综合各种不同途径搜集到的人口数据而计算并制作出的数据表,数据表后面的“说明”则详细地给出了表中各年份段的数据的来历和计算方法。
在这个贴中,“海啸03网友”并没有将之称为“国家统计局数据”,因为那时还不是“国家统计局数据”。
在一个跟贴中,他还对“说明”进行了一点修正:
“一点小小大遗憾,更正一下。
[海啸03] 于 2005-01-06 11:47:23上贴

  

   --------------------------------------------------------------------------------

  

   将说明中的“2”大选取年份更正为“1962—1976年人口总数”,如下:

  

   “2、1962—1976年人口总数根据《半月谈》编辑部编《时事资料手册》(198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1982年3月第一版),第179页,《建国以来历年人口统计表》的总人口数(各年人口都是年底数,没有包含台湾省、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 ””

  

   一年以后,苏拉密网友(本人猜测:他可能是“海啸03”网友或其合)在百度的“东方红吧”于2006年2月11日贴出《国家统计数据已彻底粉碎“饿死N千万”的弥天大谎!》一文,并于2月13日对部分网友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回应。
由于百度的“东方红吧”已被注销,本人无法找到苏拉密网友的原帖,只找到了他的回应贴(全文如下:
“两天前我发表了《国家统计数据已彻底粉碎“饿死N千万”的弥天大谎!》的主题文章。文章发表后有些网友从两个方面质疑我引用的数据:

  

   1)引用的《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出现2002以后的2003、2004年统计数据。
2)网上存在有另一个版本的《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即:196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7‰的版本;和我引用的196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5‰的版本不同。

  

   现说明如下:

  

   2003年底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依据原有的《1949-2001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和国家统计局《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以及本年底的数据编制了《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一表
。。。
数据问世以后,遭到了一些专家的广泛质疑,
。。。
于是,在录入2004最新数据基础上,国家统计局对2002年的数据进行勘误并对勘误过程进行详尽的说明(甚至还包括了一些辩解),遂形成最新的权威数据:

  

   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及说明

  

   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
(1949年以来)
年份 年末总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总和生育率
(万人) (‰) (‰) (‰) (个)
1949 36.00 20.00 16.00 6.14
1950 37.00 18.00 19.00 5.81
1951 37.80 17.80 20.00 5.70
1952 37.99 17.00 20.99 6.47
1953 37.00 14.00 23.00 6.05
1954 38.19 13.18 25.00 6.28
1955 32.18 12.28 19.90 6.26
1956 33.67 11.40 21.39 5.85
1957 34.03 10.80 23.23 6.41
1958 29.22 11.98 17.24 5.68
1959 24.78 14.59 10.19 4.30
1960 20.86 17.91 2.95 4.02
1961 18.02 14.24 3.78 3.29
1962 22.63 10.02 12.61 6.02
1963 40.00 12.11 27.89 7.50
1964 30.68 11.50 19.18 6.18
1965 38.42 9.50 28.92 6.08
1966 31.82 8.83 22.99 6.26
1967 33.04 8.43 24.61 5.31
1968 36.70 8.21 28.49 6.45
1969 35.35 8.03 27.32 5.72
1970 35.07 7.60 27.47 5.81
1971 34.42 7.32 27.10 5.44
1972 30.59 7.61 22.98 4.98
1973 30.49 7.04 23.45 4.54
1974 25.91 7.34 18.57 4.17
1975 24.59 7.32 17.27 3.57
1976 21.35. 7.25 14.10 3.24
1977 23.03 6.87 16.16 2.84
1978 20.86 6.25 14.61 2.72
1979 20.59 6.21 14.38 2.75
1980 18.26 6.34 11.92 2.24
1981 20.21 6.36 13.85 2.63
1982 22.28 6.60 15.68 2.87
1983 20.19 6.90 13.29 2.42
1984 19.90 6.82 13.08 2.35
1985 21.04 6.78 14.26 2.20
1986 22.43 6.86 15.57 2.42
1987 23.33 6.72 16.61 2.59
1988 22.37 6.64 15.73 2.31
1989 21.58 6.54 15.04 2.25
1990 21.06 6.67 14.39 2.17
1991 19.68 6.70 12.98 2.01
1992 18.24 6.64 11.60
1993 18.09 6.64 11.45
1994 17.70 6.49 11.21
1995 17.12 6.57 10.55
1996 16.98 6.56 10.42
1997 16.57 6.51 10.06
1998 15.64 6.50 9.14
1999 14.64 6.46 8.18
2000 14.03 6.45 7.58 1.22*
2001 13.38 6.43 6.95  
2002 12.86 6.41 6.45
2003 12.41 6.40 6.01
2004

  

   注:*为五普数;1990年以后数据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调整。
数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

  

   说明:
1、1949―1956年人口总数根据《统计工作》1957年第11期提供的总人口数据(各年人口都是年底数,没有包含台湾省、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其中:1954年底总人口为60,172万人,调整到60,266万人;1956年底总人口为62,780万人,使用此数据。
2、1962―1976年人口总数根据《半月谈》编辑部编《时事资料手册》(198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1982年3月第一版),第179页,《建国以来历年人口统计表》的总人口数(各年人口都是年底数,没有包含台湾省、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
3、1979―2000年人口总数根据国家统计局《2001年中国统计年
鉴》表《4-1 人口数及构成》中年底总人口数(各年人口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数据, 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
4、2001―2003年人口总数,根据国家统计局2001、2002、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公布的年末总人口数(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

  

   5、1954年人口总数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整理的《1949-2003年中国人口密度》和《1949-2001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其分别根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03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54年末人口总数为60,266万人,采用此数据。该人口数与《统计工作》1957年第11期提供的1954年总人口60,172万人,不一致,而采用60,266万人与相关的自然增长率基本一致。
6、1957―1959年
人口总数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整理的《1949-2001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提供的三年自然增长率1957年23.23‰、1958年 17.24‰、1959年10.19‰和1956年62,780万人,计算得到1957年万人、1958年万人、1959年 万人。

  

   7、1960年人口总数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整理的《1949-2001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和《半月谈》编辑部编《时事资料手册》(198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1982年3月第一版),第179页,《建国以来历年人口统计表》,两者均给出1960年总人口为66,207万人。
8、1961年人口总数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整理的《1949-2001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的1961年自然增长率3.78‰,1960年总人口为66,207万人,计算得到1961年万人。
9、1977、 1978年人口总数,根据《半月谈》编辑部编《时事资料手册》(198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1982年3月第一版),第179页,《建国以来历年人口统计表》,1977年94,524万人,1978年95,809万人,而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整理的
《1949-2001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中1977年94,974万人,1978年96,259万人,分别比前者两年的人口数各多出450万人。国家统计局《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表《4-1 人口数及构成》中,1978年96,259万人,也比95,809万人多出450万人。其实,这种差距,1979年―=450万人, 1980年―=450万人。考虑到这个时期计划生育中大量隐瞒出生“黑户口”突出的问题,把1977、1978年这两年人口总数折中为1977年万人(即+250=万人)、1978年万人(即+350万人)。这样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就顺畅了。
10、2004年人口 总数为国家统计局预测2004年1月6日的大陆人口总数达到13亿人。
11、五次人口普查。
⑴、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含大陆港澳台人口),其中28个省、市、自治区为为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男子占58.92%,女子占48.18%,100岁以上的有3384人,最高年龄为155岁

  

   ⑵、第二次人口普查。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总数为万人,其中28个省、市、自治区为69,458万人,性别比为105.5,港澳台和国外华侨为2,849万人。

  

   ⑶、第三次人口普查。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截止1982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为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性别比为106.3。

  

   ⑷、第四次人口普查。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 ),性别比为106.6。

  

   ⑸、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时全国总人口为万人。其
中: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万人,性别比为106.7。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

  

   历次人口普查为人口提供最基本的和全面准确的数据,当然各次人口普查质量并不都很乐观。而各次普查之间的人口数据主要依据户口登记、出生登记和死亡登记来统计上汇总等。但是这其中有相当的疏漏和误差。特别是正规人口普查和身份户籍登记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很多数据就是靠历史人口数据相互推算以及核实比较而得到的。”

  

  很显然,苏拉密网友在此文中给出的,正是后来被广泛张贴的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再次痛批"饿死三千万"的谎言!》的内容,也是浏星雨72网友抨击的对象。按照苏拉密网友的上述介绍,海啸03网友等人对三年灾害期间人口问题的研究成果,经过苏拉密网友等人的努力,已经部分地被国家统计局接受,并据此对《2002年统计年鉴》进行了修正,因此,在数据表的后面出现了“数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关于这一点,本人希望苏拉密网友能够给出确凿的证据

  

   自称“右派”的浏星雨72网友蓄意删除数据表后面的“说明”,却抓住“数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这句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解释清楚的话大做文章的行为,则再次为我们充分展示了右派们在网络信息调研工作方面的严重缺陷。

  

   本人认为,右派经常在网络信息调研方面出现缺陷,并不意味着右派们的调研能力比左派差,而是由于右派们长期难以找到左派的漏洞,一旦发现一个漏洞就欣喜若狂,马上就想着怎样制作“炮弹”,又由于长期掌握着话语权,忘记了必须先认真调查,于是就常常闹出这种低级笑话。

标签:人口   万人   数据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