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货币政策的松紧评估
学习货币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特别是对一个股市、期市、汇市、黄金投资者来说由其重要。对一个真正精通货币理论者,对一国的通胀率、汇率与股市的中长期走向,在掌握对预测的需要的基本数据的情况下,不可能心中无数。有很多数据都可以通过计算而得出来的,关键是需要有正确的货币理论与货币计算公式
西方传统的货币理论己经过时,其中包括他们的货币计算公式。
我在《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中,提供了三个用于货币量的计算公式:⑴货币外供给公式;⑵货币内供给公式;⑶货币需求公式。其中的货币外供给公式,就是用于计算央行的货币供给用的。
下面的内容摘自即将出版的《印钱消费》一书的第五章第四节“当期的货币政策松紧评估”选:
如何评估我国当期的货币政策是紧还是松,需要应用到我的货币理论中的货币外供给公式。这里应用这个公式进行演示式的计算如下:
M=k(B+Cv)
M表示流通中的货币总供给量,B表示基础货币发行,Cv表示由股市所提供货币量,它与基础货币量等效力,k表示主要来自由派生货币乘数所决定的流通速度。
从这个货币流通公式可以看到,调节存款准金率,就是调节k的倍率,当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k的倍率变小,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k的倍率变大。当基础货币量(B+Cv)不变时,调节由存款准金率所决定的k倍率时,由M表示的流通中的货币总供给量(通常用M2表示)就增大或是缩小。
如果k的倍率不变,基础货币量(B+Cv)变化时,同样也会引起流通中的货币总供给量(通常用M2表示)变化。
特别注意的是,基础货币量是由B、Cv两个参量所组成,此与西方传统货币理论是不同的,西方传统货币理论中只有B,没有Cv,而由股市财富效应(有正效应,有负效应)所提供的Cv,有时会极大地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的总量。缺乏对Cv参量的考察是我们货币政策每每失败的重要原因。
回到现实中来。我国当前的基础货币由国家外汇储备完全替代发行。外汇储备量决定着基础货币被替代的发行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1月11日公布,中国外汇储备截至2010年末达到2.85万亿美元,广义货币(M2)余额72.58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1 美元 = 6.6 人民币计算,替换了18.81万亿人民币的发行。
有些货币数据在央行之外的人是无法知道的。例如,由Cv所表示的由股市所提供货币量,根据国内专家研究数据,认为近年内我国股市没有产生过正财富效应,据此,假设参量Cv=0、央票占款=0(央票数是个动态数据,为计算简便这里忽略)
则有:72.58万亿元人民币÷(18.81万亿人民币-央票占款)=3.86。
也就有:k=3.86。
当然,k主要由存款准备金率因素决定,但并不是说完全由它决定。当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9%,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15.5%。按照1÷(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在假设超额存款准备金率=0的情况下,当前可获得约为4的货币乘数。
从这些估算可以看出,虽然当前存款准备金率很高,但由外汇储备所替代的基础货币量也很大(B=18.81万亿人民币),由存款准备金率所能获得的货币乘数(约等于4),仍然高于实际的货币乘数(k=3.86)。由此而说明,当前的货币供给并不是处于紧缩状态。可以说是适度宽松的。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货币公式的应用示例,是一种估算方法,即如何应用货币公式来估量现实的货币状况,也是不掌握央行核心数据的外部人对货币相关数据的粗略估算,央行内部有全面的数据支持,实际计算还需要考虑Cv,Cv是个影响特别大的量,M0、 M1、 M2这三个参量的不同流通速度对k也是有影响。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