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日新:对关于我国经济从“濒于崩溃”发展到世界第四的质疑
对十七大告关于我国经济
从“濒于崩溃”发展到世界第四的质疑
刘日新
有一句话:“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作为经济战线的老兵,认识到这是一句很重要很耀眼的话。对后半句,好理解;但对前半句,令人难以理解。关于后半句,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按当年汇率折算,合亿美元,世界排名在美国、日本、德国之后,居第四位。这是事实,令人鼓舞。但前半句说:我国经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试问这符合事实吗?
这样的话,似曾相识,过去我还以为是西方国家的人说的。西方国家的政客和资产阶级学者,因为他们顽固地站在资产阶级立场,对社会主义中国抱敌视态度,所以对我国经济什么样的攻击和诬蔑的话都说得出来。但现在这样的话,公然出现在我们的党代表大会的告中,就不可理解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7》等资料,建国57年来(1949-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5%,其中前29年平均每年增长7.4%,近28年平均每年增长9.7%。应当看到,改革开放近28年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前29年;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改革开放前,总起来说,速度也不算慢,29年平均每年增长7.4%,这在世界上算是高速度了。放眼世界,一个大国这么长时间经济保持这么高的速度,世所罕见。因此,对前29年发展如此之快的经济,说是“濒于崩溃的边缘”,能说合适吗?
上面是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现在再从发展水平来看,是不是“濒于崩溃”。懂一点我国经济工作历史的人,特别是一些老同志都记得,早在1963年9月,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就提出了经济建设分两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964年12月,周总理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在《政府工作告》中说,从“三五”计划开始,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实现两步走的设想。1974年1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告,为在本世纪内实现毛主席提出的要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经济上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战略思想,提出拟定十年规划(1976-1985年),包括“五五”计划和“六五”计划,重点放在“五五”计划(1976-1980年)。1975年1月,周总理在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上,在《政府工作告》中,重申三届人大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两步走的设想,指出今后十年是实现两步走设想的关键十年。国务院将抓紧制定十年规划、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
到1980年,周总理和毛主席已相继去世,他们所谋划和批准的“五五”计划胜利实现,基本任务和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要求建立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已经建成。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了这一重大成就。《决议》指出:“建国三十二年来,我们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在工业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数十年来梦寐以求的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愿望,而且是高标准的工业化,是亿万人民艰苦奋斗、流血流汗取得的伟大成果,其实现使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具体参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建设简史》,刘日新著,第十七章第二节“五五”计划。)
具体拿钢铁和粮食这两个指标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建立两个体系的重大意义。“五五”计划规定1980年产钢3800万吨,实际完成3712万吨,虽略低于计划,但这已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众所周知,苏联卫国战争前1940年产钢1832万吨,当时恁借这些钢铁,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凶恶的法西斯德国。1980年我们有相当两个1940年苏联的钢铁,这对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五五”计划规定1980年产粮6500亿斤,完际完成6411亿斤,人均653斤,基本上解决了一个近十亿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这也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人们记得,1949年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时,美国的国务卿艾奇逊扬言,中国人口这么多,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政府能够解决这个国家的吃饭问题,共产党也不见得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正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八亿农民,和城市、工业的支援,经过30多年的建设,按照毛主席说的用革命加生产的办法,解决了这个几亿人口吃饭的大问题。1982年邓小平接见外宾时,颇为自豪地说:“建国以来,我们做了一些事情,基本上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粮食达到自给。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旧中国长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05页。)
前29年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大事,就是“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中国要搞原子弹,是毛主席1958年提出来的。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终于相继发射了“两弹一星”。这是我国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伟大成果,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我国高科技的发展。我国现在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前进的。如果说当年我国经济“濒于崩溃”,能发射“两弹一星”吗?
总之,我们不能用否定前30年的成就的办法,来突显现在的成绩。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邓小平1979年说得好:“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没有取得过的进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67页)这句话符合历史实际。这同你们对前30年经济下的“濒于崩溃”的断语,不是截然相反吗?我们的主流学者、文件起草人,你们不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吗,怎么在文件中公然如此放肆地违反邓小平的重要观点呢?如果说这是你们写的个人的文章,又当别论;但这是起草党代表大会的告啊,写出这样否定党中央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历史《决议》的话,否定邓小平对前30年多次表过态的结论,让现任总书记在庄严的党代表大会上去讲这样不符合实际的话语,全中国全世界都听到了,现在文件白纸黑字在广为印发,这会使听众和读者作何感想?你们想过没有,写出这样的话的后果是什么?这给党的威信造成多么大的不良政治影响!试问你们怎么挽回这个巨大的政治上道义上的损失?!
(2007/11/6)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