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伦敦骚乱:给自由经济猛踹一脚

2025-02-27 学习 评论 阅读
  

  一朵引发阿拉伯世界革命的“茉莉花”,在英格兰大地恣意开放之后,逐渐归于平息。然而,是次骚乱给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自由经济模式的一记响亮耳光仍“余音绕梁”,而且打在英国脸上,却痛在美国心头。

  

  伦敦骚乱表面上是一场社会治安动乱,但放在全球金融动荡、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来观察,实则为资本主义世界衰老过程中的一次“病症”。即便有“铁腕首相”潜质的卡梅伦首相强力医治,也只是令病象得到控制,病根却未消除。于是引发了另一个值得深思的讨论:这场瘟疫是否将传染给资本主义世界的新教主——美国。

  

  病人求医,往往需经过“望闻问切”四步。我们不妨也来给这位“准病人”——美利坚合众国把一次脉,以弄清症状及病情。

  

  首先,望,顾名思义,即观其表象。美国经济当下表现如何?用数据说话最为直观。美国今年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3%,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1.8%。失业率则依旧高居9%之上,目前大约有1,390万美国民众处于失业状态。此外,6月份美国贸易赤字意外扩大23亿美元。归纳成解读就是:经济仍很差,失业仍很高,模式仍未变。美国走经济殖民和贸易逆差、资本性项目顺差的道路,自以为是一条康庄大道,却不啻为一座独木小桥,随时有倾覆之虞。标普终结美国百年AAA评级神话,就是木桥产生裂痕的开端,即便隔夜美股大幅反弹。

  

  其次,闻,听闻其声也。“我们要社会公正,我们要工作。”这是危机当下资本主义世界底层民众的共同心声,但高高在上的决策者们可不需要担心这一问题:两党说“我们要政治”,华尔街说“我们要资本”,美联储说“我们要QE”,奥巴马则一转身“我玩去了,你们保重!”利益的多样化在此刻凸显无遗,在没有一个交点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大家能一直相安无事。

  

  再次,问,询问症状。眼下最大的疑问莫过于美国乃至全球到底会不会再次陷入衰退?奥巴马、盖特纳之流当然说不会,还是听听他人的评价吧。鲁比尼答曰,全球二次衰退几率达50%,QE5不是不可能。好吧,就算末日博士有点过了。再听听高盛的回答:“美国衰退机率约为三分之一”,萨默斯则称“美国经济至少有33%的机会陷入二次衰退”,如此雷同的答案,恐怕并非巧合!

  

  最后,切,即洞悉内在。美国经济为何没起色?失业率为何居高不下?这些问题都需要深究。国家经济出现问题,当然要看执政者们是否有玩忽职守之嫌,不幸的是,确有其事。奥巴马多半只打雷不下雨,两党为图私利不断攀比,社会福利和税收在恶性关联并循环,成为党派争取选票的共同筹码,国家逐渐建在了寅吃卯粮的欺骗之上,产业结构不断空心化,自然造成就业持续低迷,而且,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道德形象也荡然无存,一方的失败成为另一方的笑柄,而不是坐下来共同解决问题,使人们对这种两党政治和民主体制在经济正义及财政杠杆的治理能力方面产生质疑。

  

  遥想上世纪70至80年代,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先生意气风发,在英国和美国大力推行资本主义新政,以新自由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带领西方世界摆脱了滞胀,步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阶段,眼前的繁华盛象引发的“模式崇拜”,将资本主义价值观一度推升至空前高度。

  

  但浮华过后始成空!随着这一“盎格鲁撒克逊”经济模式趋于老龄化,负面效应也不断浮现:资本垄断、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加剧、高失业率,由此导致的后果便是,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以至于到达一触即发的地步。

  

  如同“普世价值”一样,资本世界所宣扬的市场经济其实亦难以完美存在。由于人性不可避免的弱点,市场经济过于自由,以至于逐渐演变成宣扬个人主义、推崇竞争、鼓励私有利益的经济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下,马太效应体现得淋漓尽致,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矛盾自然越积越深,最终火山般喷发。而且,本来促进融合与发展的多元文化也化身为撕裂伪民主面纱的利器,正如本次伦敦骚乱。

  

  用媒体的话来形容,“谁动了我的奶酪”是此次英国骚乱的深层社会心理。伦敦一位青年说,参与抢劫是要把自己“每便士的价值都夺回来”,这一声音也就成了反映底层民众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社会政策变化的山谷回音。

  

  攻破社会主义的最后堡垒,可谓是资本主义阵营的夙愿。但眼下,英国、法国、美国均有一本难念的经,当年的盎格鲁撒克逊帝国正出现裂痕。恐怕,在还未能完成攻破社会主义最后一个堡垒的重任之前,资本主义世界就兀自乱了阵脚。

  

  怪状频现,乱象丛生。混沌的世界,令我们想到了一种混沌的现象: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产生一场飓风。眼下,蝴蝶已然“翩翩飞舞”,大洋彼岸的那一场“飓风”或许也已开始成形。



(向坤 撰稿)
标签:美国   经济   资本主义   世界   模式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