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药企也要多吃“唐僧肉”

2025-02-13 学习 评论 阅读

  

药企也要多吃“唐僧肉”  

  

蔡金安  

  

  

随着国有企业纷纷改制买断化公为私,国有资产这块“唐僧肉”纷纷被掌控决策的相关人士瓜分,留给社会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  

而面对另一块“唐僧肉”——国家医保药品,许多药企张开贪婪的口,都想多吃一些。于是,这些药企抓住新国家医保目录公布之机,多方公关,使药价大幅上涨。医保药品药价上涨的直接后果,就是侵蚀了国家财政,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的负担。这一涨价行为,按说药企能获大利,然而令人诧异的是涨价的药企们众口一词说并未从涨价中获大利,利润多用于打点了。经过调查,也确实有这种情况。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每次涨价的背后,侵害的总是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肥的总是始作俑者特别是“相关”人员。对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定价有生杀予夺大权的国家发改委,面对医保药品涨价,却并不能立马制止,因为需要开展成本价格调查等工作,药品从进入医保目录到政府核定限价标准,需要一定时间。为了不影响市场供应,按政策规定,在政府未定价前,经营者可以暂按市场实际价格执行。这种状况,凸显的是企业的为所欲为政府部门的无能为力,留给人们的是对现状的强烈失望和愤怒。  

  

一、医保目录公布前后药企纷纷涨价  

  

据许多媒体6月17日报道,2009年11月的最后一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与2004年版的目录相比,新版目录增加了260个药品,但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已有30多个品种的药,价格出现了幅度不一的上涨。而从这些药品的涨价时机来看,大多数集中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  

对药品生产企业来说,这个新医保目录的文件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是企业扩大市场的金字招牌,如果进入医保目录,就意味着企业的产品将获得大量、稳定的订单,也意味着企业的成本将摊薄,价格有了下降的空间,然而,一些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价格不降反涨。  

有一个新进全国医保目录的药品榄香烯口服乳,按照辽价发(2009)111号文件,在11月25日提高了价格,一支20ml∶200mg的榄香烯口服乳新价格为170元,而在提价前,同样规格的榄香烯口服乳价格仅为每支93.5元。也就是说,在全国医保目录公布前5天,这个即将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价格上涨了82%。  

另一家公司生产经营的麻醉药“地氟烷”也是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其240ml装的品种,每瓶价格从1082元提高到了1580元,涨幅达到46%。  

更有甚者,一种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仿制药,不仅价格上涨,上涨后的价格甚至超过了原研药。蛇毒凝酶是一种用于凝血的药品,1989年该瑞士原研药进入中国市场,2004年,上述仿制药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市场。但从目前的价格看,1个单位瑞士原研药价格为51.6元,而同样规格的上述仿制药则为65.8元。仿制药比原研药高出了14.2元。  

  

二、涨价之后可获得较高政府定价曝定价漏洞  

  

据报道,当一家企业获知自己的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会马上填写一个表格,列明涨价原因,向当地物价部门进行价格调整的备案。涨后价格获得当地物价部门认可后,企业以此为据到各地参与药品招标。如果上涨以后的价格不被部分地区认同,有的企业会干脆放弃这几个地区的招标以维持高价。  

“用这样的方法操作半年或一年后,发改委看到的价格,就变成了企业上涨之后的高价,政府定价自然也水涨船高。”业内人士说。  

  

目前药价形成机制存在漏洞。国家医保目录的制定,在人社部,但价格制定,在国家发改委。在国家医保目录公布新品种时,发改委并不能立刻制定出相应的价格,而是要在各省进行价格调研后,才能拿出政府定价。  

  

三、发改委急查医保新药突击涨价  

  

6月17日,发改委紧急回应称,目前,发改委已启动对新进入2009版国家医保目录药品的价格核定工作,正在进行成本和价格调查。  

按照我国目前的药价形成机制,药品价格基本上分三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价格;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进入各省医保补充目录的药品,则由所在省制定指导价格;其余的药品,按照市场状况自主定价。  

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解释说,按现行法律法规,药品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后,将从企业自主定价转为由价格主管部门定价,按规定程序核定最高零售限价。  

但这名负责人坦言,由于需要开展成本价格调查等工作,药品从进入医保目录到政府核定限价标准,需要一定时间。“为不影响市场供应,按政策规定,在政府未定价前,经营者可以暂按市场实际价格执行,”这位负责人同时强调:“(此期间)不得随意涨价。”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启动对新进入2009版国家医保目录药品的价格核定工作,正在进行成本和价格调查。  

不过,昨日的报道中援引业内人士的观点,物价部门如何能够真正了解企业的真实成本,真正核实众多药品的价格信息,将会是不小的难题。  

  

四、探究药品涨价的一些原因  

  

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企业非但不降价,反倒涨价,是什么原因?  

一位业内人士说,除了客观因素,目前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一些漏洞,给了企业钻空子的机会。国家医保目录的制定,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但价格的制定,在国家发改委。在国家医保目录公布新品种时,国家发改委并不能立刻制定出相应的价格,而是要在各省进行价格调研后,才能拿出政府定价。  

“在我国,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由政府定价,未进入医保目录的则由企业自主定价。”这位业内人士说,从逻辑上说,政府定价要看国家发改委的定价,但由于工作量的原因,对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国家发改委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全部调查清楚每一种药的价格。结果,就变成了药企向所在地物价部门登记备案,国家发改委再参考各地招标价格。这样一来,发改委定价参考的,往往正是企业上涨以后的价格。  

据悉,在每次增补医保品种讨论的时候,一些企业都会派出大量人手四处公关。有的在最终的医保目录公开前,就已经获知自己的产品是否进入目录,就有了价格操作的时机。  

  

这位业内人士描述了一些企业调整价格的流程:  

当一家企业获知自己的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会马上填写一个表格,列明涨价的原因,向当地物价部门进行价格调整的备案。涨后价格获得当地物价部门认可后,企业以此为据到各地参与药品招标。如果在某几个地区,这个上涨以后的价格不被认同,有的企业干脆放弃这几个省的招标,以维持其上涨后的高价。  

“用这样的方法操作半年或一年后,发改委看到的价格,就变成了企业上涨之后的高价,所确定的政府定价,自然也水涨船高。”这位业内人士说。  

这位业内人士举例说明:假设,一种药品在医院售价115元,医院的进价为100元,那么代理商名义上的进货价是90元,实际上代理商从生产企业的进货价可能仅为18元。也就说,这18元就是生产企业保本、盈利的底线,在18元~90元之间的72元,则被用于临床费用、缴税、配送费、医药代表提成、公关费等各项支出。  

如果这家企业在进入医保目录之后成功提价,代理商的进货价并不会改变。由于价格上涨增加的利润,则由生产企业与代理商进行分成。由于医院可以在药品进价基础上加价15%,如果药价提高,医院加价后也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医院也倾向于价格高的药品。  

这样一来,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医院都能从提高的药价中获得好处。  

  

  

五、药企称没获大利利润多方打点  

  

广州一家药厂的负责人陈海(化名)说,除了进国家医保目录会涨价之外,进一些省份的医保目录也有类似做法。据悉,人保部门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之后,各省份还将制定本省医保目录,并有243个药品的调整权(可增补、删除)。“谁能进去,就要看工作做得到位不到位。尤其是药品销售最好的省份,药厂更是想尽办法抬高价格。”  

陈海还说,一些产品在进医保之前上涨的价格,厂家并没有赚到多少,更多消耗在中间费用上。因为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之后,产品将在很多省份招标采购,也将在更多医院实现销售,有更多的医生需要打点,这些都需要费用来进行公关。  

“医保药品一般都较受患者欢迎,但是医保目录里同类产品也很多,医生凭什么要开你家的药?就看你的公关做得到位不到位,这需要费用支持。政府的定价是最高零售价,这一上限封得是高还是低,直接关系着药品能用的中间费用(出厂价与采购价之间差价)的多少。”  

  

六、药店称药店如不愿提价,药厂会放弃药店销售  

  

广州某大型医药连锁企业总经理称,一些进医保目录前涨价的药品往往会进行药店价格的维护。因为物价部门制定一个药品的价格会参考各种因素:厂家自己的报价、同类产品的价格、药店零售价格等,因此,作为药品销售的另一个渠道——药店的价格,往往是企业最头疼的,因为同样的药店的价格往往要比医院的低,有的药厂为了保证医院的价格,甚至根本不在药店销售自己的产品。  

“对一些不听话的药店,药厂宁愿撤货,也要保证医院的价格。还有一些厂家会跟药店进行协商,双方达成利益共识后,药店的价格就会上涨。”该人士说。他还透露,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颁布前的一段时间,有几个厂家要求他们药店对产品进行价格维护,其中有一家还是外资药企。  

  

七、后果:冤枉钱由政府和百姓掏  

  

百姓购买医保目录中的药品可以报销一定的比例,这中间有政府财政投入、用人单位的投入也有百姓每个月交的医保费。医保目录里的药品价格高低,不仅关系到政府的财政投入,还关系着市民的荷包。按照上面所举的例子计算,一支20ml∶200mg的榄香烯口服乳新价格为170元,而在提价前,同样规格的榄香烯口服乳价格仅为每支93.5元,如果按照广州现在的统筹门诊报销比例,此药医院按最高零售价出售,百姓在社区门诊开此药,按照65%的报销比例计算,将要比提价前多付出26.77元。而政府财政支出的医保资金也将多出很多。由于财政收入最终还是来自纳税人,所以百姓是最大受害者。  

  

八、反思  

  

以前媒体曝光较多的是医院乱涨价乱收费,现在发现药企也钻空子乱涨价。  

国家在新医改的财政投入已达3902亿左右,而国家在整个医改方面的投入总预算为8500亿,可是由于没有触及根本的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国家花了那么多钱,还是没能解决诸多问题,让百姓共同的血汗钱如滚滚长江水白白流逝。医改,无用;发改委堵漏,无力。国家财政这块“唐僧肉”,最终是百姓的。当看到药企、相关部门官员、医院、医生等等大吃“唐僧肉”共同享受医保药品涨价的盛宴时,又遭到一次蚕食的百姓该有何感受?  

百姓再也经不住蚕食了!  

  

2010.6.18  

标签:价格   目录   药品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