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评“普世价值”论

2025-02-13 学习 评论 阅读

评“普世价值”论

吴秉元 

最近一段时间,《炎黄春秋》发表了多篇修正主义的文章,大肆鼓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是“普世价值”,并说中国30年来的改革开放,就是实现这种“普世价值”。资产阶级从来都把自己的国家政权和经济制度说成是超阶级的,是全民的,把他们所推行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宪政说成是代表全人类的价值观。从伯恩施坦以来的修正主义者,也都竭力宣扬资产阶级这种“普世价值观”。
香港出版的某人《软禁中的谈话》中就认为,美国人的价值观,就是“要推行自由、民主、人权”,它是同人类利益相符合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总方向,就是要“转向社会民主党主导的方向”。他认为为了发展市场经济和民主自由,中国应当放弃无产阶级专政。谢韬在《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中说:“民主社会主义核心是民主”。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才是“真民主”。而过去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假民主”。“中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就会开辟世界历史发展的新航道”。在谢韬、辛子陵一伙人看来,中国只有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即“新资本主义”道路,才会有民主、自由、平等。有的领导干部也公然声称:“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有的人就认定这是对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观”的最好说明。
有的修正主义者为了论证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 论的“正确性”,竟然胡说什么马克思主义是“肯定”这种“普世价值观”的。果真是如此吗?为了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分清是非,我们有必要来研究一下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自由、平等问题的科学论述,以便自觉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揭穿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观点的剥削阶级本质及其虚伪性和欺骗性,坚定不移地为争取和捍卫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科学论述告诉我们,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资产阶级的民主制是在反封建的革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是在自由的口号下,反对封建农奴制国家的。封建农奴制的废除,意味着资产阶级获得自由,农民也有可能占有一些土地,资本主义国家宣称它保护全部私有权,国家承认每个商人、工业家、工厂主都有这种私有权。这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以资本权力为基础的社会,以完全控制一切无产工人和劳动农民群众为基础的社会,却宣布自己是以自由为基础来实行统治的。它反对封建农奴制时,宣布私有财产自由,深以国家不再是阶级国家而自豪。其实这种国家仍然是帮助资本家控制贫苦农民和工人阶级的机器,是建立在一部分人强制和压迫另一部分人的基础上的,但它在外表上是自由的。它宣布普选权,并通过自己的拥护者、鼓吹者、学者和哲学家宣称它不是阶级的国家,是全民的、民主的国家。当然,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它对于封建专制制度来说,无疑是社会的一个大进步。但它对富人是天堂,对穷人和被剥削者却是陷阱和骗局。
恩格斯在1843年讲到这种资产阶级的民主制时曾说:“依我看来,民主制和其他任何一种政体一样,归根到底也是自相矛盾的,骗人的,也无非是一种伪善(或者像我们德国人所说的——神学)。政治自由是假自由,是一种最坏的奴隶制;这种自由只是徒具空名,因而实际上是奴隶制。政治平等也是这样。所以,民主制和任何其他一种政体一样,最终总要破产,因为伪善是不能持久的,其中隐藏的矛盾必然要暴露出来;要末是真正的奴隶制,即赤裸裸的专制制度,要末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即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76页)这就是因为,资产阶级实行的是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制度,所谓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对无产阶级说来,本质上依然是奴隶制,是没有真正的民主、自由和平等的。
恩格斯在讲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工人时说,工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有产阶级即资产阶级的奴隶。他们竟可以像商品一样被卖掉,像商品一样地涨价跌价。如果对工人的需求增加,他们的价格也就上涨;如果需求减少,价格就下跌;如果对工人的需求下降,有一定数目的工人找不到买主因而‘成了存货’,那末他们就只好闲着不做事,而不做事是不能生活下去的,所以他们会挨饿,无家可归,流浪。现代的工人似乎是自由的,因为他不是一次就永远卖掉,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地按日、按星期、按年卖掉的,因为不是一个主人把他卖给另一个主人,而是他自己不得不这样出卖自己,因为他不是某一个人的奴隶,而是整个资产阶级的奴隶。(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363—364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也说过:“货币所有者要把货币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市场上遇到自由的劳动者。这所谓自由,是二重意义上的自由。他当作自由的人,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处分。另一方面,他又没有别种商品可以出卖,没有实现劳动力所必要的一切东西,对于这些东西,自由到一无所有的地步。”(《资本论》第1卷第178—179页)这都说明了,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下,工人作为商品的劳动力,实质上仍然处于奴隶的地位,是没有真正的自由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指出,在现今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范围内,所谓自由只不过意味着贸易的自由,买卖的自由。资产者商谈自由买卖,对于中世纪被奴役的市民来说,才是有些意义的,而对于共产主义要消灭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消灭资产阶级本身来说,却是毫无意义的。马克思说:“不要用自由这个抽象字眼来欺骗自己吧!这是谁的自由呢?这不是每个人在对待别人的关系上的自由。这是资本窄取工人最后脂膏的自由。”“把世界范围的剥削美其名曰普遍的友爱,这种观念只有资产阶级才想得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57页)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可以看出,民主、自由、平等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永恒的真理。在阶级社会里,它都是属于一定阶级的,属于剥削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就不是被剥削、被压迫阶级所有的,它不可能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阶级的共同的价值观。只要有阶级剥削和压迫存在,就没有“纯粹的民主”,只有阶级的民主。“纯粹的民主”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用来愚弄工人的谎话。它是帝国主义所驯育和拳养的修正主义者的理论,这种理论的使命就是要掩盖资产阶级的脓疮,粉饰帝国主义,赋予它一种精神力量来反对被剥削群众的。在历史上,有代替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制,也就必然要产生代替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的无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即社会主义的民主和自由。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来说,就是伴随着资产阶级平等要求而提出来的。恩格斯指出,自从资产阶级的废除封建阶级特权的要求提出之时起,与之相并地出现了无产阶级的废除阶级本身的要求。无产阶级的平等不是表面的,它应当是实现于社会和经济的领域中的。任何超越于废除阶级这点之外的平等要求,那必然要流于荒谬。(见《反杜林论》第108—110页)列宁也说,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如果不把平等理解为消灭阶级,平等就是一句空话。平等如果同劳动摆脱资本的压迫相抵触,那就是骗人的东西。资产阶级共和国和现代的平等是谎言,就是因为在那里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货币和资本的所有制妨碍着人们享受这种平等。要争取平等就要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剥夺资产阶级的资本和生产工具,平等就是消灭阶级,因而也要消灭工农之间的阶级差别。(见《列宁全集》第29卷第320—322页)
斯大林也对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作过具体的阐明。他说:“马克思主义所了解的平等,并不是个人需要和日常生活方面的平均,而是阶级的消灭。这就是说:(甲)在推翻和剥夺资本家以后,一切劳动者都平等地摆脱剥削而得到解放;(乙)在生产资料转归全社会公有以后,对于大家都平等地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丙)大家都有按各人能力劳动的平等义务,一切劳动者都有按劳取酬的平等权利(社会主义社会);(丁)大家都有按各人能力劳动的平等义务,一切劳动者都有各取所需的平等权利(共产主义社会)。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无论在社会主义时期或共产主义时期,各人的口味和需要在重量上或在数量上都不是而且也不能是彼此一样,大家平等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斯大林全集》第13卷第313—314页)斯大林还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和《反杜林论》中都批评过“平均主义”的假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曾经反复揭露了资产阶级所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虚伪性。马克思说过,当资产阶级统治受到威胁时,“自由、平等、博爱”的格言就会代之以毫不含糊的“步兵、骑兵、炮兵!”(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160页)这就是说,当资产阶级的统治受到无产阶级的威胁时,就会用暴力来对付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认为,谁想用关于正义、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神话来代替唯物主义的基础,解决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谁就必然暴露出跟资产阶级跑的庸人和市侩的天性。列宁指出:“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来都是而且不能不是资本镇压劳动者的机器,资本权力的工具,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许诺并且宣告政权属于大多数人,但是只要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存在,它就不能实现这种政权。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的‘自由’实际上是富人的自由。无产阶级和劳动农民可以而且应当利用这种自由来准备力量,以推翻资本和消灭资产阶级民主,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群众照例是不能实际享受民主的。”(《列宁全集》第29卷第278—279页)又说:“只要阶级存在,自由和阶级平等就是资产阶级的欺人之谈。”“无产阶级必须消灭阶级——这就是无产阶级的民主、无产阶级的自由和无产阶级的平等的真实内容。”“给予劳动者以真正的自由和平等(这只有在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不仅给他们‘权利’,而且使他们能实际享有从资产阶级那儿夺来的一切。”(同上书第389、467—468页)列宁认为,工人阶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必须进行资本主义全部发展所准备起来的社会革命,即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把它们变为公有财产,组织由整个社会承担的社会主义生产,以充分保证社会主义全体成员的福利和使他们获得自由的全面发展。列宁说:“消灭资本主义和它的遗迹,实行共产主义制度的原则,构成现在已经开始的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的口号必须是而且应当是:消灭阶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无情地揭露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关于自由平等的偏见,同这些偏见作无情的斗争。谁不了解这一点,谁就丝毫不懂得无产阶级专政、苏维埃政权,共产国际的根本原则等等问题。”(《列宁全集》第31卷第354页)总之,马列主义的这些论述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消灭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权,人民能够真正当家作主,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平等。
而一切修正主义者,从老修正主义者伯恩施坦、考茨基,到现代修正主义者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以至我国的赵某、谢韬、辛子陵等一伙走资派和修正主义者,都信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即所谓“保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平长入社会主义”),都崇拜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等,他们都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反对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反对用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消灭剥削阶级,反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自己的民主、自由、平等。实际上,这些新老修正主义者都是为帝国主义、反动资产阶级尽忠效劳的,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或恢复资本主义的统治,让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永远做资产阶级的奴隶。
毛泽东捍卫、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力地反对和批判了修正主义,结合新的实际,对民主、自由、平等等问题作了明确而深刻的科学论述。他说:“所谓两党制不过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方法,它绝不能保障劳动人民的自由权利。实际上,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自由,具体的民主,没有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民主。在阶级斗争的社会里,有了剥削阶级的剥削劳动人民的自由,就没有劳动人民不受剥削的自由。有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民主。……民主这个东西,有时看来似乎是目的,实际上,只是一种手段。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民主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政治这个范畴。这就是说,归根结蒂,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自由也是这样。民主自由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都是在历史上发生和发展的。”(《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08—209页)又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归根结底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改善人民生活是它的目的。有人说外国的自由很好,我们这里自由很少。我说,没有抽象的自由,只有阶级的自由,具体的自由,抽象的、一般的自由,世界上就没有那个东西。”(《毛泽东传》(1949—1976年)第623页)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在人民中实行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让人人起来负责,就不会人亡政息。他提出在我国的宪法中要坚持两条基本原则,即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我们的民主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而是人民民主,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的原则贯穿在我们整个宪法中,另一个就是社会主义原则,即要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他主张,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在这个制度下,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09页)毛泽东提出的目标是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见《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56—457页)
谢韬、辛子陵等人污蔑从列宁、斯大林到毛泽东搞的社会主义都是“暴力社会主义”,是专制独裁的社会主义。这是站在帝国主义和反动资产阶级立场,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而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无耻而恶毒的攻击。我们知道,如果不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劳动人民就不可能当家作主,就不会有广大劳动人民的民主、自由和平等。中国的资本主义改革派和修正主义者,要在中国推行民主社会主义,恢复和保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就必然要求在上层建筑方面恢复资产阶级专政,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这就是要中国劳动人民重新过被剥削被压迫的奴隶般的生活。资本主义改革派高尚全等人鼓吹什么“人民社会主义”,实际上也即民主社会主义,其内容是:1、以民为本;2、市场经济;3、共同富裕;4、民主政治;5、中华文化。5、中华文化。(见《深化改革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其中已明明取消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更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徐景安等人讲的社会主义,也没有这三方面的根本内容,而且公然强烈要求取消人民民主专政。(见《中国走向》一书)实质上,他们都是要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搞所谓新资本主义,不让中国人民有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他们所讲的“以民为本”、“共同富裕”,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下是根本做不到的,完全是骗人的谎言。如果不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不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不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也就根本不可能真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最近我国有一小撮极右派,在国际帝国主义和敌对努力的支持下,以资产阶级的所谓“普世价值观”为思想武器,妄图在中国搞“颜色革命”,企图推翻共产党的领导,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搞什么“中华联邦共和国”,阴谋分裂中国,颠覆社会主义的中国,妄图使中国变为帝国主义的附庸。他们的经济纲领就是要在中国彻底搞私有化(包括土地私有化),保护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政治纲领就是要实行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和宪政。他们搞的是赤裸裸的反革命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走资派、修正主义者所鼓吹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论,正是帝国主义和国际反动势力所要竭力推行的货色。如美帝国主义为了推广其“民主制”,就悍然发动了对南斯拉夫、伊拉克、阿富汗的残暴的侵略战争,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仅伊拉克就有66人万丧生,其中99%是平民。所以我们必须彻底戳穿这种“普世价值”论的反动本质及其危害性。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曾经引用摩尔根的一段话作为全书结论,其中说:“行政上的民主主义,社会内部的友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正预兆着社会底下一个较高的阶段;经验、理性及科学正在不断为这一阶段而工作着。它将是古代氏族底自由、平等及博爱底复活,但却是在一个较高的形态上。” 这就是说,人类社会在古代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是自由、平等和博爱的,而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在剥削阶级的剥削统治和压迫下,广大劳动人民就失去了自由、平等和博爱,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广大劳动人民才能真正在更高的社会形态上使自由、平等、博爱得到复活,从哲学上来说,这就是要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当今从美国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已充分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它应当结束了。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报告,如今美国有3650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有许多人无钱治病,或无家可归。据今年1月21日法新社报导,德国贫富差距日益严重,2007年德国最富有的10%的人口拥有全国私有资产的61%,最贫穷的70% 的人口拥有德国财富总额的不到9%,有27%的人口没有资产或背负着债务。据我国参考消息2008年1月16日报导,世界银行一项研究报告称,中国今年仍然有3亿贫困人口。当今的世界经济危机,已造成5000多万人失业,已给世界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在此情况下,我国的资本主义改革派和修正主义者,还在死心塌地坚持主张走欧美式的所谓“新资本主义”道路、民主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民主制”的道路,岂不极其荒谬吗?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告诉我们,只有科学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党的十二大报告,曾经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作过比较正确的论述:“过去在讲到社会主义特征的时候,人们往往强调剥削制度的消灭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以及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人们还强调,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也是它的特征。…… 社会主义还必须有一个特征,就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是说,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本质特征:1、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我国在目前阶段起码要真正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否则就不会有社会主义);2、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在目前阶段我国只能在计划为主导、宏观调控下,发展一定的市场经济,使之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3、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坚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4、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5、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今必须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具备上述这些本质特征,才能使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真正做到当家作主,才能逐步获得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权利,这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
(《环球视野》)

标签:自由   民主   社会主义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