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CEO:结束大而不倒时代,摩根大通亦可破产
但有意思的是,此文会不会含有某种暗示?只是单纯的争论?
如果本文开头的“如果”成为现实,黄金价格有理由短期内达到3000-5000美元,看看摩根大通的空头黄金期货合约吧。
请博友们密切注意文章中被博主标红的文字。另外,黄金又一次完美地诱空,从1124跌至1102美元,现在又回到1120美元了,记住Antal教授的警告:1000美元后黄金获利了结是愚蠢的最后一次的获利了结。戴蒙:结束大而不倒时代2009年11月14日03:52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11月13日在《华盛顿邮》发表评论文章称,应该允许大型金融机构破产,结束“大而不倒”时代,为此需设立合理的决议机构来保证大型金融机构有序破产。然而撰写此文的主要目的是反对限制金融机构的规模,认为金融机构的规模是由客户需要所决定的。
以下是评论文章摘译:
摩根大通有22万雇员、客户超过1亿,每天贷出的款项达数亿美元,业务遍布近100个国家。但如果某种不可预见的情形居然让这家公司面临倒闭的危险,我认为我们应该允许它破产。正如财政部长盖特纳最近所言:“如果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认定政府会在其面临破产之时保护他们,这样的金融体系不可能有效地运作。”“大而不倒”这个词必须从我们的词典里删除。
然而结束“大而不倒”时代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限制金融服务机构的规模。规模可以给股东、消费者、客户乃至整个经济创造价值。人为地限制一家金融机构的规模是没有根据的。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建立一个良好的监管体系,在允许金融机构满足个人和机构客户之需求的同时,确保即便最大的银行也能够在不危及纳税人和整体经济的情况下被允许破产。
要创造出能让一家大型金融机构有序破产的构架,首先要给予监管者推动破产进程的授权。在这样一个体系之下,一家破产银行的股东价值归零,未获担保的债权人应该承担风险,甚至在有必要的时候债务清零。一个监管者应该能够解散管理层和董事会,并对资产进行清算。那些从错误地管理风险或承担不恰当风险当中获益的人应该经受痛苦。(博主注:按照该逻辑,如果美元和美国国债崩溃了,中国的2万亿美元储备也应该清零,而且这因为是中国当局对风险管理不善,因此损失应该中国自己承担。同样,如果美国国家破产,美国董事会和管理层即国会和总统应该被解散,中国的投资即便清零也找不到人追责了。)
建立这样一个决议机构需要进行妥善的立法,根据大家公认的先后顺序提高决议过程中的可预见性,要求良好的风险管理实践,同时让具有类似商业模式的机构能够按同样的游戏规则办事。它还需要国际间的有效合作,因为一家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其影响是全球性的。
近几年来我们已经明显看到,金融机构(包括那些被认为“大而不能倒”的机构)可以给市场带来巨大风险,因为它们之间关联度太强。限制一家机构的规模并不能防范这一风险。然而,一个合理的决议机构能够阻止一家公司的倒闭波及到其他公司和整个经济。
尽管人为限制金融机构规模的战略听起来可能很简单,它却会破坏法律制定者正在努力实现的经济稳定、创造就业和消费者服务等目标。具体来讲:银行不应该为了变大而变大。而且,不论一家公司规模如何,它都必须妥善管理。正如我们在很多行业中所看到的,那些为了扩张而扩张或进入其核心业务之外领域的公司都会遭遇困难。另一方面,那些为了其客户和股东的利益而扩大规模的公司往往能够长期成功。
为了理解人为限制金融机构规模的害处,我们可以考虑一下那些雇佣数百万美国人、在全世界都有业务的大型美国公司。这些全球性企业需要在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俄罗斯有金融服务合作伙伴:能够有效地执行各种大宗交易、能够提供从债券发行、风险管理到当地信用额度等的广泛产品和服务、能够处理数以TB计的金融数据、能够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融资。
而且还不仅仅是跨国公司依赖如此大规模的金融机构。摩根大通和其他机构还向各州和市政府、以及各种规模的企业提供资本。小型银行在我国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一个过于零散的银行体系往往不能够提供客户所需的服务层次、产品广度和执行速度。限制美国银行的规模并不能消除大型企业的需要,只会迫使他们转向那些并未受到同样限制的外国银行。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