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等待中国发出自己的声音
欧洲等待中国发出自己的声音
——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之四
郑若麟
在这场“美国制造”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亚洲和其他几乎所有发展中或新兴国家的声音均异常微弱。世界只听到“保尔森救市计划”、“布朗国有化银行行动”和“萨科齐倡导国际金融峰会”等欧美发达国家的嗓门。更令人关注的是,如果深入观察和研究美欧在这场危机中的微妙立场,即可发现一场争夺未来金融和货币主导权的“准战争”可能激战正酣!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动向在这场势均力敌的货币战争中便身不由己地变得举足轻重!
欧洲方面显然对亚洲寄予厚望。从这次欧洲国家首脑几乎倾巢而出即可窥一斑。法国总统萨科齐更是清楚,他所倡导的国际金融峰会如果没有中国的话,将注定失败。欧洲是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而亚洲则有着美国两个主要债权国,两大洲人口占世界几乎一半、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60%……种种迹象表明,欧亚携手,将无疑有助于这次G8+G5峰会将勾划出“后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大致轮廓。回顾鸦片战争以来近两百年的历史,这还是中国首次完全凭借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对制定新的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的发言权。
欧洲之所以需要亚洲,最根本的原因是欧洲采取了与美国完全不同的危机应对方式,并认为现在已经到了构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并积极思考欧元、美元和亚洲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了。这与美国坚持绝对自由市场主义,特别是拒绝对金融资本主义进行规范化的既定方针可谓针锋相对。亚洲何去何从,显然将会在欧美平衡的天平上起到最终的决定性作用。
中国应该在国际金融峰会上如何捍卫自己的近期与长期利益,显然攸关重要。欧洲对中国部分舆论认为,中国的发言权是要用金钱来交换的说法显然颇为吃惊。因为参与国际金融峰会并不意味着中国必须出资美国的救市。法国力邀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峰会,主要的是需要中国参与共同“埋葬”已经以赢利而疯狂投机的国际金融现存机构,并共同构建“后布雷顿森林金融与货币体系”。
法国对这次金融危机的介入不可谓不深,国际金融G8+G5会议就是萨科齐总统的主意。但法国并没有向美国投入一分钱。“弱国无外交”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误区。弱国才需要外交。列强在历史上从来都是颐指气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弱国才需要在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生存博弈。今天的中国已非弱国。因此应该在历史关键时刻,在清算旧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勾建新的国际金融和货币柜架之际积极参与。而非袖手旁观,任由他人去制定规则,我们再去无条件地执行……
目前国际金融界对美元、欧元未来的走势,特别是拥有最强大外汇储备的中国人民币的角色,将如何在新的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中各自扮演一个合适的角色,形成一种新的有利于各方的平衡,均心中无数。这是一个硕大的问号。如果说对此问题目前尚有争议或观念未成熟的话,至少有几个领域是可以提出强烈信号的。
一是应该支持严惩危机始作俑者的倡议。目前只有法国总统萨科齐对此提出了相对明确的看法。如果不能对造成危机的罪犯绳之以法的话,很难对未来的全球金融与货币体系树立一个先例。那么国际金融投机势力仍然会找到足够的方法来追逐滴血的利润。今天人们越来越怀疑,次债危机是有意行为,发行这一“有毒债券”者(目前已经被起诉,不过罪名是“虚假广告”、“欺诈”等)是得到了美国掌控着金融大权者的背后支持的。有人将这些“有毒债券”故意尽可能多地倾销到全球,以便在危机爆发后大赚一笔……目前美国联邦调查局正在开始着手调查。
二是应建议对目前的金融机制进行全面审视,重新制定更为健康的投资规则。法国总统萨科齐建议今后所有的资本投资均应“限制在实业经济上”,而非以纯赢利为目的的投机上。法国“储蓄信贷银行”在危机最危险的时候,在银行不得不寻求政府担保的时候,照旧继续在金融市场上投机,结果两、三天功夫便亏损六亿欧元!这证明当谋取暴利的可能超过一定比率时,资本就会不顾一切地投身其中。法国这家胆大妄为的银行三名头目被迫辞职,但这并不能阻止其他在巨额利润诱惑下前赴后继者继续狂赌。这就证明,没有法律针对造成后果严重的金融投机行为进行制约、规范的话,金融投机行为就必然会不断地制造出越来越严重的危机。否则在危机中容许造成危机本身的投机行为继续运作的话,国际经济和金融如何能走出危机?
目前全球股市的激烈动荡,就是因为诸多金融投机手段均依然在运作,如买空卖空、期货交易等等。尽管这些金融运作方式对经济的发展一度有推动作用,但当其形成某种纯以投机为目的的金融手段时,其性质就产生了根本变化。这种融资、集资手段如果负面影响超过过了正面作用,难道不应坚决地抛弃它吗?引发目前多米诺骨牌的第一牌雷曼兄弟银行的倒闭、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亦缘于索罗斯等国际金融对冲基金攻击泰国、韩国和印尼的货币等均是这类买空卖空的投机行为而致,最终使亚洲和全球多年通过劳动而积累的财富被一扫而空。而这种投机从雷曼兄弟银行破产前后至今,居然一直没有停止过。尽管人们不怎么了解,但实际上货币大战--或日大混战--目前仍然在继续。摩根士丹利公司被攻击、加元被炒作等等,都在危机声中愈演愈烈。这证明以纯赢利为目的的金融投机方式很有可能弊大于利,为何不立法永远禁止这种投机行为呢?
最后,由于贸易平衡的需求,可能中国仍须购买美国债券。但在爆发了全球金融海啸之后,中国是否应以债权国身份要求某种担保?美国政府可以担保其银行,何以不能担保外债的偿付保证呢?在这方面,已经出现很多建议,包括黄金担保、用美国在华企业的股权担保等等,以保证外国的投资能够收回。有关方面是否应该认真思考是否存在这种可能性?历史给了中国一个机会,就看中国专家、学者们是否能够有足够的智慧来回应历史。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