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小崔“忧郁”与“大业”胡说

2025-02-13 学习 评论 阅读

今年8月份去了一趟杭州。在西湖看到一块牌子,好像是在那个佛教X字亭那里树着的。当时就觉得很有意思。牌子上的介绍是说一九五八年发生了一场龙卷风,把西湖这个区域的建筑吹塌了,这是后来重建云云。我之所以对这块牌有兴趣,除了牌中的语句平和,没有刻意的发出对‘一九五八年’的某种特殊怨气之外,还因为当时我立刻想到了广东番禺宝墨园的一块牌子,那个牌子是立在大型浮雕‘清明上河图’前面的,那块牌煞有介事的说什么图里有匹马掉了马头,是因为某某年军队入京,军官冲进紫禁城抢东西撕掉的。最后是由‘总理’决断云云,而最搞笑的是什么呢,是说浮雕工人拿着那没有马头的画犯了难,那个公司的总经理一拍案,感觉好像中央领导人一样,说要尊重历史,就把没头的马刻上去。当时我就奇怪了,整篇文一个真实的名字也没有,一个真实的年份也没有,你凭什么认为这是真实历史呢?至少杭州这里还会告诉你,这是在一九五八年发生的龙卷风。你一个公司的经理又有什么根据证明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以至于你要像个中央领导人一样拍案决定?  

从两块很简单的牌子,就能闻到广东省内某些人浓烈的反共气息,造起谣来无所不用其及。而杭州的牌子则明显的平和很多。  

其实从这那块牌子,就能看到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零年甚至六一年这段时间的自然灾害情况。  

右派很喜欢抠字眼,喜欢掐头去尾臆测生事。比如说崔永元(这位不知道算不算右,就暂时说他是站在右边的人吧,跟右派还是有区别)说那三年是风和日丽的。他说得对不对呢?要是我抠字眼的话,也可以说是对的。因为毕竟不可能在那三年或者四年里的时间里,天天刮台风,天天水灾,旱灾,天天泥石流,总有停止的时候,总有风和日丽的时候。而很有可能告诉崔永元说那几年风和日丽的人,就是生活在风和日丽当中的。就比如高梁先生,我记得他在有篇文章好像也是写那几年他在一个大队当会计,当时也没有看到灾害云云。但瞎子摸象,看到的永远是一角。再抠字眼的话,也可以说崔永元就是‘真话不全说’,故意混淆视听。  

且不说那么远的事情了。就说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九十年代的华南水灾也不说了,从2008年初春的雪灾开始,到2009年年初的中原大旱,要抠字眼的话,我也可以说我根本没看到过,我所生活的地方也确实是风和日丽,和平稳定的。我不炒股,有稳定的工作,每天衣食饱暖,每周都能开车出去泡温泉,爬山,游山水泳,漂流。但是我不能因此就说中国大地上没有发生过华南水灾,中国大地上没有发生过雪灾,没有发生过地震,没有发生过杨佳刺刹上海警察的事件,没有发生过中原大旱,没有发生过金融上的危机,没有发生过股灾,没有发生过藏青会和东突分子的意图分裂西藏和新疆的谋反罪行。我更不能因为我个人生活得好,就罔顾中央政府从2008年初开始,执政上确实有很艰难的一面。如果我否认了这些,我就是右边的败类。同理,当年的那场三年自然灾害,稍微有点良心的人,都不能无视当年自然灾害给国家带来的困难。  

我们这个国家有没有困难?从来就有,不间断的。重要的不是困难有没有,重要的是困难来临了,国家怎么做的。  

汶川地震来临了,有人喊出了‘还是社会主义好’的心声,有人握着解放军的手说‘你们果然来了,我们就知道人民子弟兵不会不管我们’的心声。  

冷眼旁观,趁机抹黑政府的都是那些人?就是那些根本没有受过苦,根本没有把中国人民放在心中的右派们。比如南都系的朱学勤,长平这一类的人。而这些人后退几十年,就是三年自然灾害当中,仍然可以每天换用一条毛巾,有汽车坐,有西餐吃,家里房间依然有二十多间,光腐乳都能换着吃二三十种的、像康同璧,史良,章诒和这一类的人。所以说《往事并不如烟》这本书出得好,没有这本书,可能中国百分之百的人民都认为右派当年过得真不好,有了这本书,还真令不少人知道原来这些人确实就是反面教材。  

如果有人诘问我,说你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是新闻报道,电视画面你总看到了吧。对,没错,我看到了,所以我没有罔顾中央政府从2008年初开始,执政上确实有很艰难的一面。所以懂得体谅。那么,在一九五八年,可能影视的画面不会太多,因为毕竟才刚建国不到十年,但是文字的记录是肯定有的。  

请看网友pxcjc所写的一篇文章《“三年自然灾害”不存在?》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0909/105579.html里记载的沛县当年的情况:  

手头有一部2005年版的《沛县志》,其中有关自然灾害的记载内容如下:  

1956年  

 9月4日 夜,县内部分地区受台风影响,降暴雨,倒塌房屋4000余间,砸死8人,砸伤30人,12万亩田间作物受灾。  

1957年  

7月,县内连日降暴雨,雨量高达1000毫米,湖水四溢,逼至沛城,水淹13个乡镇的660个村庄,灾民26万余人,死伤百余人,受灾面积100万余亩。  

 7月23日 ,徐州、连云港、微山县和解放军某部的救灾船来沛。  

 7月24日 ,徐州地委书记刘锡庚等乘飞机来沛视察灾情。  

 7月27日 ,江苏省卫生厅厅长率医疗队来沛救护灾民。  

8月,大脑炎、痢疾、疟疾、肠胃炎在本县流行。  

11月,国家拔出救济款、贷款、预付定金共1018万余元,安排沛县灾民生活。  

1958年  

 5月27日 ,县防疫部门报告,县内从23日以来在一些地区发生急性流行病,患者800余人,死亡66人。症状:脸水肿、吐泻、高烧、昏迷、抽痉。省、地、县迅速组织医疗人员赶到病区抢救,采取了防治措施,至6月上旬,疫情迅速停止蔓延。  

7月上中旬,阴雨连绵,全县降雨量达1000余毫米,境内80余万亩农田积水,437个村庄进水,倒塌房屋1.6万间,淹死、砸死群众24人。  

 7月20日 ,国务院内务部副部长郭丙坤莅沛视察灾情。  

1959年  

2月,全县19个人民公社发生浮肿病、流行性感冒和白喉病等,发病人数达1.41万人。  

7月,全县庄稼普遍发生钻心虫,部分田块被咬光,造成减产。东部沿湖地区和西部大沙河两岸发现蝗蝻,受灾面积约50万亩。  

是年,由于上年农业搞“大跃进”,加上自然灾害,造成灾荒,县内农民纷纷外出谋生,老弱者多患浮肿病,国家拔大批粮款救济灾民。  

1960年  

 4月1日 夜,受冷空气影响,全县温度急骤下降至零下3,小麦受霜冻严重。  

是年春旱,小麦枯黄,受灾面积20余万亩。  

1961年  

 4月8日 ,全县气温下降至零下3,因霜冻小麦受灾面积33万余亩,其中3万余亩死株在80%以上。  

1962年  

4月下旬,根据省委工和会议精神,全县21个人民公社的生产队临时借地给社员(每人2分),种植粮食、瓜菜,安度夏荒。  

是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徐州专员公署专员梁公甫的陪同下,来沛县视察蝗灾,并参加了麦收劳动。  

1963年  

 8月7日 ,阴雨连绵月余,降雨量达1007毫米,25万亩庄稼受淹。倒塌房屋7.37万余间,砸死砸伤140余人。  

是月,由于气候反常,脑膜炎、白喉、痢疾等多种传染病在全县流行,死亡20人。国家派出医疗队来沛防疫治病。  

在这当中可以看到当地受灾后的艰难,也可以看到中央政府为救灾所做的努力。有灾难不可怕,没有救灾才可怕。政府尽全力救灾了可还是有遗漏,有照顾不到的地方,有指挥不当的地方,那是能力有限。跟见死不救,祸害百姓是完全两回事。关于这一点,老百姓的回答最有力:  

“既然挨了饿,那和旧社会不一样了吗?”  

“咋能一样?那时候虽然挨饿,很难受,但是不像小时候那么绝望。国家说了六一年恢复,既无外债也无内债,结果六一六二年果然就不挨饿了,那时候政府说话算话,一口吐沫一颗钉,不象现在,就知道忽悠老百姓!”——摘自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1/200902/70479.html《一个高二学生对于毛时代的调查》。  

当年华东地区长江发生水灾,浙江地区有龙卷风,华南地区恐怕也发生了水灾,因为当年香港在1959年六月的5天之中有超过 30英寸 的总降水,这也代表了同期整个华南天气状况。水灾过后在1960年,就出现大面积的干旱,其中60%的耕地根本就没有降雨。这些灾荒记录,还不是特意寻找出来的,还只是出去旅游,看看文章就看到的,崔永元怎么还能如此胡说八道呢?  

崔永元这个人,早几年听说就有忧郁症了。崔永元,你爸叫你回医院治疗忧郁症。(俺不说妈,因为养不教,是父之过。)  

连崔永元这种完全算不上右派的人也出现这种胡说八道的情况,也只能说知识分子真的是太不知所谓了。真的是浸淫在虚无的文字里的时间太多,就变成了一个完全不顾事实,爱自我意淫,爱自我挥洒豪情、站在半空中,脚不沾地的士人啦。还真有‘史笔在我手,黑白由我写’的‘不驯文人’的气派。  

这种人,除了崔永元,现在又增加了一个韩三平,韩三爷。韩三平你好好的当个红顶商人不就算了吗?非得假装自己有知识,把自己打扮成知识分子,在《建国大业》里又犯起知识分子‘史笔在我手,黑白由我写’的‘不驯文人’毛病来。而这股子气,居然还延续到银幕之下,现实的访谈当中。  

韩三爷曾经在媒体上这样说来着:“蒋经国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在苏联卫国战争时候,是拿着冲锋枪跟德国人打过仗的,他是职业军人”云云。  

韩三爷,你要不说,中国人可能还真没有人记得:曾经,我们中国有一位领袖之子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拿着冲锋枪跟德国人打过仗。不但打仗,还一直跟随着苏联红军打到柏林。作为一个职业军人来说,能打到柏林,抢到反法西斯战斗的头功,绝对是最高的荣耀。就算现在苏联已经不存在了,美国军队也不敢妄称世界第一,因为苏联红军那面红旗,可是在柏林的上空高高飘扬着呢。说到军队的厉害,在第一集团军中,在我个人看来,苏联红军第一,德国军队第二,中国共产党军队第三,美国军队只能排第四,与之并排的,是日本军队。除此之外,全不在一个层次。  

这位领袖之子的荣耀,也因为那面高扬在柏林的红军军旗而永载史册。  

韩三爷,你的话跟《往事并不如烟》其实有同等的功劳,只不过,这次是让中国人挖掘到了正面教材,还真要谢谢你。  

那到底是什么正面教材呢?  

中国普通人可能没别的本事,也没有韩三爷你这样的把电影意淫成自己的王国的权势,可是中国普通人爱较真。  

先看第一个较真的话好不好?  

在网友雨夹雪《建国大业》:国庆献礼片还是反共宣传片?这篇文章当中有这样一段话:   

“年轻的蒋经国或许想励精图治,想改变现状,但是所作的只能是维护以他和蒋介石为代表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法西斯统治,绝不会触动自己的统治根基。其次,蒋经国根本不是职业军人,他是1937年回国的,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才爆发,怎会有“在苏联卫国战争时候,拿着冲锋枪跟德国人打过仗”的“英雄事迹”呢?”  

写这段文章的网友雨夹雪是位80后,韩三爷看了可能会比较失望,为什么中国人受了这么多年西化熏陶,还是会出现一位有这样思想认识的80后呢?然后我们再顺着这个事儿更深入一点较真历史的本来面目:  

离开军校,毛岸英被授予苏军中尉军衔,参加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坦克部队任连指导员。在炮火纷飞的反攻战场上,一路战斗,一直到攻克柏林。1945年5月,苏联卫国战争取得胜利。斯大林在莫斯科接见毛岸英,赠送给他一把手枪作为纪念。  

韩三爷,你知道了吧,中国确实有一位领袖之子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但不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而是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  

韩三爷,记住这个秘密哦。虽然你的思想右了点,但是也不要表现出弱智无知的样子,这根本是在给右边的人丢脸。最好还是不要充知识分子,好好做你的商人吧。  

现在知识分子这四个字几乎又变成负面之词了。连电视剧里《解放》的宋美龄都说出‘知识分子就是宠不得’这样的话来。知识分子这四个字所能涵盖的范围到现在也已经变得十分狭窄,似乎是专指那些完全只从事口头事业,喜欢充当道德楷模的那一类人。比如杨师群这一类。凡是能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工作的人就都划分开了。搞科学研究的,被称为科学家;八,九十岁还出诊看病的名医被称为医学家。靠写字卖钱生活的则称为写手。好像与知识分子这个称谓都不太沾边了。说得更清楚一些,现在的所谓知识分子,更像专指《炎黄春秋》李锐这样的道学家,南都报系的像朱学勤这样右派枪手。  

以前‘知识分子’这四个字模糊了很多人的思想,总觉得我读过书啊,上过学啊,应该也算知识分子吧。所以看到对知识分子的批评便好像本能的有些嫌隙。  

现在出现了一个新词:知道分子。我认为知道分子应该是这样的:愿意追寻事实真相,不道听途说,拥有客观公正,有对说对,有错说错的特质。  

希望更多的人能成为知道分子。希望左派,无论文化水平多高,都成为知道分子。  

另外呢,如果台湾人,新加坡华人居然会欢迎《建国大业》这部片子,那我觉得真是台湾人、新加坡华人的悲哀。这两个地方所谓的几十年的争取民主、自由、思想独立,真是白做了。也实在令我怀疑这两个地方是否真的存在着平等、民主,自由,独立的思想。至于新加城那位写所谓‘温柔的力量’的张从兴,不过是与韩三爷一道的人物,这种人,不提也罢。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电视剧里,为了给国民党中统贴金,就把共产党刺杀日军少将的功劳安在国民党中统身上,好在当时审片的时候有高人在场给掐住了。只不知在小说里有没有改,若没有,也是流毒。  

好在,韩三爷只是嘴上胡说,没敢真去俄罗斯拍一个蒋太子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丰功伟绩’造型。  

可能还是知道羞耻两个字怎么写的吧。  

至于《建国大业》的其他,就不说,没意思。在《建国大业》之前也有些电影实在很幼齿,但还能忍,还没到骂人的地步。但现在韩三平利用《建国大业》来反共反人民,也不想忍了,就在这骂了:  

韩三平,你到底是个戏子,戏子无义,咱算是见识到了。

标签:知识分子   一个   没有   看到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