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众专家纵论金融海啸第二波

2025-02-27 学习 评论 阅读
  

  众专家纵论金融海啸第二波

  

  2009年03月05日 环球财经

  

  
2月22日,环球财经研究院成立仪式暨“环球财经研究院金融海啸第二波预测与应对”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环球财经研究院众专家与国内外80余家新闻媒体记者纵论金融危机

  

  宋鸿兵:中华文明正在靠近“战略拐点”

  

  英特尔CEO葛鲁夫在其名著《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首创“战略拐点”(Strategic Inflection Point) 概念,即当环境逐渐变化到某一临界状态,公司将不可逆转地兴盛或衰败。公司如此,国家和文明又何尝不是如此。历史给出了一个重大机遇,谁能率先从衰退中复苏,谁就能争得世界财富流向、人才汇集、科技创新的战略性先机,谁能有效地把握这个历史机遇,谁就是未来文明新的中心。

  

  梅新育: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可能来临

  

  在中国市场上的欧资企业,特别是面向中国国内市场的欧资企业,可能因为欧洲金融形势的恶化陷入困境,这样中国企业以较低的价格收购的机会就来了。这些欧资企业当初在中国市场并购收购中国企业的时候,多数都是在前几年的繁荣时期完成的,价格还是可以的,如果我们能够以半价收购的话,也可以算是危机中的万幸。

  

  向松祚: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是国际政治博弈

  

  美国的逻辑是,金融危机是由世界上的国家共同造成的,大家都有责任,所以各国不仅不能抛美国的国债,大家还要买,这是某种意义上的绑架。现在中国有很多外汇储备,还可以选择购买还是不购买美国国债,这是一个和美国讨价还价的武器。如果中国一旦承认对金融危机的爆发负有责任,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中国就要买美国的国债。

  

  彭晓光:中国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金融危机继续发展下去的话,中国经济可能受到的影响会非常严重,因为我们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对外依存度非常大的一个国家。这一次金融危机把我们的相对产能过剩和终端内需不足、结构性的问题,以一种非常尖锐的方式显现出来。我们的问题严重在于我们在医疗、卫生、住房、教育方面的机制极大地抑制了我们的终端消费,而且我们还有非常严重的就业问题。

  

  张明:利用危机机遇转变外储管理思路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应该利用次贷危机给我们提供的机遇,转变外汇储备管理的思路。第一,利用目前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低位,从国家的利益出发进行战略储备。第二,目前全球的股票市场处于比较低位,可以吸纳一些非金融类蓝筹股的股票。第三,中国要不要对外继续贷款,可以作为与外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吴志峰:金融危机或使东欧地方政府倒闭

  

  东欧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后,将整个银行的控股权交给了战略投资者,外资银行进来控股以后,大量地向东欧国家进行借贷,所以一旦去杠杆化的过程发生,资金倒抽,必然造成本币急剧贬值,所以形成现在的货币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东欧国家的地方政府有可能倒闭。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中国   危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