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全球化之下:谷贱伤农,不贱亦伤农?

2025-02-27 学习 评论 阅读

  全球化之下:谷贱伤农,不贱亦伤农?

  

  
2007年全球食品涨价范围之广、幅度之大,为数十年来罕见,并体现出全球化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所具有的一些新特点。

  

  日前,英国《经济学家》刊文《低价食品时代终结》,指出从1974年到2005年,全球市场的食品价格按实际水平计算降低了3/4,而今年自春天以来,几乎所有农产品的价格都达到或者接近历史高位。按实际水平计算,食品价格已上涨75%。联合国粮农组织评论认为,“世界罕见地如此广泛地共同为食品价格担忧。”

  

  被新自由主义者认为是医治经济痼疾万应灵药的市场自由化似乎是全球化的必然逻辑后果,然而,市场自由化加大了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食品涨价问题的处理难度。

  

  例如,在全球市场自由化的背景下,食品价格不仅受供需关系的影响,运送粮食的“路费”亦成为重要影响因子,粮价被拴上了一路飙升的国际油价的快车,而国际油价一直处于大国博弈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之下,复杂程度远非发展中国家所能解决。

  

  虽然罗马和米兰的消费者早已走上街头抗议食品涨价,但是,发展中国家才是全球食品涨价的最大受害者。作为消费者价格指数中的大头,食品价格飞涨干扰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心态稳定。

  

  《低价食品时代终结》一文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越来越富有以及随之而来的饮食结构变化是食品涨价的元凶之一,1985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为20公斤,而今年约为50公斤,产出1公斤牛肉需要8公斤粮食,这不仅使世界肉类涨价,也使世界粮食涨价。

  

  人对肉类的需求是逐渐增加的,相应的肉类生产能力也是逐渐增加的,《经济学家》引中国为例证完全无法解释为什么2005年前还在不断降低的食品价格,到了近两年却忽然迅速上升。若将世界食品涨价归因于中国人民多吃了几斤肉,有些荒谬,所谓“全球化”,不是这么个算法。

  

  在另一方面,“谷贱伤农”这个在中国历朝历代都难以妥善解决的困局,在全球化时代有了新的内容。理论上来说,全球性的粮价上涨能使农民的劳动得到更多回,有助于恢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然而,全球化与随之而来无可避免的城市化浪潮依然加速着人口单向流动的步伐,农村青壮劳动力继续大量流失,而粮食涨价所带来蝴蝶效应增大了农民的生活成本与艰难程度,结果是谷贱伤农,不贱亦伤农。如《低价食品时代终结》一文所言,如果对粮食涨价问题处理得当,会增加贫困国家的财富,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使农业不再受到忽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前景并不乐观。

  

  全球化的一面是全球市场繁荣所带来的空前盛世,另一面是发展中国家及其人民所面临的困局和迷惘,我们很难准确定性全球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富人来说,食品涨价只是增加一些支出;而对于穷人来说,食品涨价却意味着可能饿肚子。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格利茨说:“解决这个世界的贫困和危机的办法很简单:消灭剥削者。”然而,全球化是否正在增加剥削者的力量?利润和权力日益集中在跨国资本的手中,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付出发展的“代价”,伴随着全球化而来的,是“globalizationbacklash”(全球化副作用),使人人都吃饱饭这一朴素的社会理想在全球化的今天依然是乌托邦。拉马丁说,乌托邦不过是尚不成熟的真理而已。然而如何促使真理成熟,依旧“路漫漫其修远兮”。 (:王珏)

相关文章 温铁军等:粮食金融化挑战蒋高明:中国粮食危机严重 转基因不是出路!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手握种子主权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不确定性风险白益民:中国粮食安全与隐忧印度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根源李昌平:未来粮食危机并非因粮食不够人吃郑风田:入世十年农业挑战巨大,后十年能否保住难讲中国玉米保卫战:美国“先玉335”侵占东北种子过半市场份额警惕中国未来粮荒郭生祥:美国用粮食危机拯救美元?
标签:食品   中国   粮食   全球化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