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唐山地震亲历记

2025-02-27 学习 评论 阅读
  

  唐山地震亲历记
  :冷宝存
  原载:《中国档案》2006.07

  

  本期策划 BENQICEHUA 纪念唐山地震30周年

  

  1976年7月份,我与单位的一个同志由四川前往大连、哈尔滨出差路过北京,正巧买上了27日晚由北京开往大连的129次硬卧车票。

  

  当天晚上,天气非常闷热并有雨,我们乘坐的129次列车载着1200多名旅客准时离开北京车站,冒着40多度的高温,沿着京山线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向山海关方向飞速前进。当列车到达唐山古冶货车站时,已是7月28日凌晨3点多钟。突然,我被急刹车的惯力和车厢的上下左右剧烈跳动所惊醒!朦胧中感觉“火车出事了,可能是脱轨了!”并本能地用双手紧紧抓住了上铺的安全带,差一点被抛下!车慢慢地停了下来。列车员把住了车厢两头的门道:“火车是临时停车,不准下车。”可是车内有的旅客说是发生地震了。当时,车厢内外一片漆黑,没有灯。过了一会儿,天慢慢亮了,看到了车厢外货车站的房屋、烟囱、围墙等倒塌的惨状,才意识到“地震真的发生了”,又过了一会儿,列车员才允许旅客下车通通风。

  

  旅客下车后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一部分旅客围住了火车司机,让他讲述怎么让车停在了货车站?那位司机说:“列车行进中,我突然发现前方漆黑的夜空中闪出了道耀眼的光来,掠空而过,转瞬即逝,并在夜空中留下三朵蘑菇状烟雾,路灯也灭了!开始以为是战争爆发了,前面扔下了什么炸弹,后来又觉得像是地震,于是就当机立断,拉了非常制动闸,然后又改为慢刹车,以防翻车,使剧烈摇晃颠簸的列车慢慢地停了下来,避免了伤亡。”另一部分旅客正在听一位从唐山车站下车后又顺铁路赶上来的旅客讲述唐山车站候车室倒塌将200名多旅客压在下面的惨状和他幸免于难的经过。

  

  这时,我们看到,除了货车站的钢轨还是完好的外,货车站的前、后路的钢轨被全部毁掉了。由于强烈的震波和路基下沉的力量所致,使笔直的铁轨被严重扭曲成蛇形,或被抛下路基,或被挤在一起。正前方的滦河大桥也被撕成一段段,抛在河里,真是可怕。如果不是司机的经验和采用果断措施,如果不是将列车停在一个地势较高,将震波分散了的货车站,如果不是停的时间和方向(每次余震波从西向东,即由车尾震起,向车头传递)恰到好处,我们的129次列车也是难保的。事后得知,当时路过唐山震区范围内的火车共有8列,其中有5列货车和2列客车脱轨,只有129次客车闯过了险关。因为这列火车曾经在1975年有过顺利闯过辽宁海城地震的经历,所以,当年的《大连日》、《辽宁日》等媒体将129次列车称为“震不垮的英雄列车”,我能登上这列火车也算是幸运的。

  

  由于地震使受灾的铁路总长达403公里。许多区段路基下沉开裂,钢轨扭弯变形,有的路基下沉达3米;纵向开裂2米,桥梁破坏达63座,其中500米以上的特大桥两座,100米以上的大桥16座,桥头路堤普遍下沉,桥台倾斜,桥墩断裂,桥梁移位,有的桥体落地。。,使唐山通往天津、北京、沈阳的铁路运输全部中断。虽然党中央、国务院提示要加速抢修,但是,短期内是无法修好的。因此,我们的129次客车前进不能,后退不得。这时电停了,水断了,我们的旅客成了灾民。当时,列车成立了以列车党支部书记和列车长为核心的抗震指挥部,使全车人员形成了一个临时的战斗集体。旅客中的解放军、党员、团员带头进行自救、互救。旅客中的一队空军飞行员首先站出来请求任务,勇挑重担,他们冒着余震到很远的河里挑水。列车乘客中的党员、团员帮助列车员在铁路两边搭起炉灶,烧水做饭,维护安全,照料伤病员。我由于拉肚子,也接受了治疗。

  

  随着余震的不断发生,气温继续升高,7月28日下午6点45分又发生了一起7.1级余震。耳边响起了飓风般的声音,但没有风,大地又是一阵剧烈摇晃,像风一样的震波掀起了一阵满天黑烟,烟尘过后,那些在首次地震后留下来的半截烟囱、断墙、个别房屋等建筑物,这次连根一扫而光,成为“战场上”的废墟。列车虽然震动得厉害,因车体本身可以抗击8级以上的地震,再加上震波不是从侧面袭来。而是从车的尾部传来,再传向车头,所以,客车仍然安全无事。这时,又有人传说“古冶地下是矿区,再发生大的地震可能会引起地面坍塌,能走的尽量走开。”引起了旅客的一阵骚动。有人提出结伴顺着铁路向山海关方向走,可是铁路两边没有灯,再加上吃不饱,没有水,路桥都断了。怎么走?少数年老体弱的老人、女同志、小孩就更无法走了,他们有的掉了泪,脸上布满了愁云。这时列车抗震指挥部召开了紧急会议,发表第2号公告,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帮助体弱的老人、小孩。要求全体旅客要镇静,听从指挥,互帮互救。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困难也在不断地出现。列车做的稀饭,只够每人吃一碗,没有水喝,有的人开始生病了,药品不够了。没有水洗脸,许多人的脸上挂满了尘土和烟灰,一些人的白衬衣变成了黑衬衣。由于高温不断,一些东北老乡从北京买的生肉、鱼、香肠在高温条件下都变臭了,扔在路的两边。为了解决吃水难的问题,有一车皮从南方运往东北的西瓜被地震卡在古冶车站运不走了,经中央批准成了救灾物资。我也分了一个小西瓜。这个小西瓜(4~5斤)成了救命的西瓜,吃完了西瓜后,再用西瓜皮挤出来的汁洗洗脸。

  

  虽然余震、高温、饥渴时时威胁着我们,但是,当看到一队队解放军战士急速地向唐山灾区进发,天上的直升飞机飞来飞去地为古冶灾民送来了大米、白面、帐篷、水等救灾物资时,我从内心坚信:毛主席和党中央一定会派解放军来救我们的。第二天即7月29日,党中央派来的一架侦察直升飞机沿铁路线飞到我们火车的上空低飞拍照后,飞走了。当天下午列车广播里传来了好消息:“旅客同志们,现在向大家告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刚刚接到唐山市古冶区抗震指挥部的通知:党中央非常关心受灾的129次列车的全体旅客的安危,将于明天派解放军前来救援,请大家做好准备。”第三天即30日上午,沈阳军区的30辆汽车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人们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迸发出了共同的心声:“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解放军万岁!”解放军指战员如同在战场上一样,驾驶着一辆辆满载旅客的解放牌卡车,跨着灾区公路上的道道裂缝和砂浆喷孔,冒着余震,穿过百里满园废墟的唐山灾区,急速地向昌黎车站驶去。。。一路上碰到了数不清的解放军抢险队伍和各个省市派往灾区的抢险队、医疗队跑步向灾区进发。装满救灾物资的车辆排成了长龙。

  

  我们在解放军的救援下,平安地到达了也遭到地震破坏的昌黎车站,然后又在昌黎车站坐上了平板火车向山海关进发,到了山海关才又坐上了开往大连的客车。经过3天3夜,我们终于在党中央和解放军的援救下顺利到达目的地。每个人的脸上挂满了感激的泪水。也在我们心中深处再次打上了“共产党、解放军伟大、可信,危难时刻,有党和解放军在,我们什么都不怕”的烙印。这就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旅程。

  

  事后得知: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在唐山发生的7.8级强烈地震,烈度达十一度,是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在它们波及的地区内共有人丧生。其中唐山市震亡了人,伤人,百余年间人民辛勤建设起来的唐山市,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整个唐山市被毁了。一些外国预言家还断言:“唐山市永远从地图上被抹掉了!”

  

  1986年5月18日,我借开会的机会重返永生难忘的唐山市,住在位于市中心的开滦矿务局招待所。清晨,天刚蒙蒙亮,我站在招待所四楼阳台上,观看唐山市的新貌。

  

  楼下是一条东西走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如同北京的长安大街笔直地伸向远方,这是唐山市内的主要交通大动脉———新华大街。路边长着郁郁葱葱的白杨树、柳树、槐树。引人注目的是一棵二丈多高曾受过地震外伤,秃了顶的老槐树,虽然没有顶了,但它那粗大的躯干上又长出了许多新枝,开着朵朵白花,如同一位百岁老人,在孩儿们的簇拥下,傲然挺立,散发着宜人的清香,这就是顽强的生命,生命的力量!当年唐山人民不就是像这棵大槐树一样,战胜了一切困难,坚强地活了下来吗!可敬啊!越过新华大道,是一幢拔地而起,高八层的开滦矿务局办公大楼,似北京饭店,雄伟壮观,午饭后,我又登上了唐山市最高处的凤凰山凉亭,新唐山的雄姿立刻展现在我的眼前。远望市中心广场,唐山地震纪念碑的四根擎天柱高高的矗立,那是人们为纪念在地震中死难的同胞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而修造的。新造的唐山医学院、唐山矿业学院、工人文化宫、百货商场,防八级以上地震的居民楼。。一栋栋一排排的楼房布局合理,井然有序的建筑群一眼望不到边。干净的大街上各种车辆川流不息、百货商店、在农贸市场人来人往,一派生机。

  

  经过30年的建设,新唐山又以现代化的雄姿像一颗明珠在祖国的冀东大地上发出了耀眼的光辉!巨变的事实,不仅宣告了外国预言家的预言彻底破产,而且再次雄辩地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依靠英雄的人民,依靠人民的军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坚持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本色,中国才有光明的前途,新唐山才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是国家档案局原巡视员、档案馆室司原司长)

标签:唐山   地震   旅客   列车   解放军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