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一鸿:驳“就算毛泽东出来指挥第五次反‘围剿’也打不赢” 之谬论 一一纪念毛主席诞辰125周年
有人说:“就算毛泽东出来指挥第五次反‘围剿’也打不赢”。
这话简直混账透顶!
窃以为,如果毛主席指挥第五次反“围剿”,不仅绝胜无疑,而且中央红军还会越打越多、越打越强!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是被蒋介石打败的,而是被王明、博古、李德篡夺兵权、临阵换将、拿鸡蛋碰石头葬送了的!
首先,“遵义会议”回答了毛主席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必胜无疑。
《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史称“遵义会议决议”)指出,“左倾错误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取消了博古等人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主席的正确主张。
也就是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剥夺了毛主席在中央红军的军事指挥权。而“遵义会议”燃眉之急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迫切恢复毛主席在中央红军的军事指挥权。
否则,其“遵义会议”决议“肯定了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就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了。
其次,毛主席对第五次反“围剿”的战略主张是:东进江浙。
“东进江浙”,也就是让中央红军主力,从苏区内线主动跳到外线,到蒋介石的“国统区”去作战。
毛主席的这个战略主张其妙有三。
一是从战略意义上来讲,当时江浙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也是蒋介石惨淡经营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且离蒋介石的首府南京,也近在咫尺。因此,中央红军主力一旦东进江浙,突然出现在蒋介石“国统区”的要害位置,势必如神兵天降,就像一把尖刀,直插在蒋介石的“心脏”。如此猛虎掏心、围点打援、围魏救赵的经典战例,在毛主席指挥的第一、第四次反“围剿”以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不胜枚举。所以,“东进江浙”不仅会从政治上、经济上、心理上,甚至在国际影响上,给予蒋介石以沉重打击,而且还会把蒋介石“围剿”中央苏区的100万兵力的军事调动权,牢牢掌握在中央红军主力主的手中,从而彻底打乱蒋介石第五次重兵“围剿”中央苏区的整体军事部署。其胜券在握自不待言。
二是从实战意义上来讲,“外线作战”是毛主席十大军事原则之一,中央红军主力跳到外线作战,既可以“以弱胜强”,化弱为强,充分发挥“运动战”的优势,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对孤立之敌实施切割包围,并加以聚歼。也可以将战略上的内线防御,变成战役战斗中的外线进攻,从而行之有效地保卫和巩固中央苏区红色革命根据地。这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围剿’中的围剿,封锁中的封锁,防御中的进攻,劣势中的优势,弱者中的强者,不利中的有利,被动中的主动”之“运动战”术。
三是从保卫红色苏区角度上讲,中央苏区内线以防御为主,中央苏区外线以进攻为主的战术,不仅可以以逸待劳,缓减苏区物资匮乏与战争破坏性之压力,而且对稳定苏区的军心民心,也能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对保卫和巩固中央苏区红色革命根据地而言,百益而无一害。
另外,第五次反“围剿”必败的内部因素,绝不容忽视!
第五次反“围剿”,是指1933年9月25日至1934年10月间,由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自任总司令,先以50万兵力,分北路、南路、西路从三面围攻,向中共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五次“围剿”。而中共中央苏区被迫自卫反击,与蒋介石的“围剿”所展开的反“围剿”战争。
尽管蒋介石总结前四次“围剿”苏区失败的教训,一改过去“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拟定了“堡垒战”的新战略思路,采取层层修筑碉堡,逐步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以期寻找红军主力决战的“铁桶战术”,企图以“竭泽而渔”、“铁壁合围”之蚕食战术,来达到消灭红色苏区红军的目的。
但在毛主席的雄才伟略面前,此种“堡垒战”之“乌龟壳”战术,那简直就是“小儿科”了!
试问,如果按照毛主席“东进江浙”的战略,由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转战到了外线作战,那么这些“乌龟壳”,岂不就成了一堆破铜烂铁与“不忘改革初心”的“房地产鬼城”了吗!
可博古、李德不仅拒不接受毛主席的正确建议,反而愚蠢之极地采取以“阵地战”对“阵地战”,以“堡垒战”对“堡垒战”的拼消耗战术。
当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打得一败涂地时,毛主席又正确建议“西进湘西”,保存红军主力免遭灭顶之灾。但博古、李德不但仍然拒不接受,反而还倒打一钉耙,反诬毛主席“瞎指挥”!
后来,毛主席怒批博古、李德二人是“乞丐们和老龙王比宝”!
敢问,如此这般,第五次反“围剿”岂有不败之理!
此外,博古、李德临阵换将,也犯了兵家之大忌。
自1932年10月上旬的“宁都会议”正式剥夺了毛主席在中央红军的军事指挥权,调后方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之后,根本就不懂军事的“海龟精英”博古,又把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权交给了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一个连中国话都不会讲的洋顾问鲁莽汉李德。
而奏巧的是,蒋介石在第五次对红色苏区的“围剿”中,也高薪请来了李德的老乡一一冯•西克特当军事顾问。不过,无论蒋介石如何愚蠢,他都断然不可能把军事指挥权交给这个“二战德军之父”、德军“十万陆军”的缔造者的。而唯独博古敢把中央红军的军事指挥权交与李德!
当然,倘若此时中央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在毛主席手里,其区区纳粹法西斯之冯•西克特,他又哪里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对手啊!!!
非旦如此,不折不扣地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的博古,由于惧怕“朱毛”在中央红军中的威望极高无人可比,虽然削了毛主席的兵权,但“朱毛不分家”的朱德未必就能听从他博古指挥。于是,博古又“不忘篡夺兵权”的“改革初心”,又玩了一个阴谋诡计,矛头直指朱德。
博古组织召开了一个会,决定军委转移到后方瑞金,前线另行组织“中国工农红军司令部”,军委主席仍由朱德担任,但是同时又决定:1.增加博古、项英为军委委员。2.当朱德到前线指挥作战时,由项英代理军委主席。
就这样,朱德的兵权也给削了,去前线指挥了,项英就堂而皇之的成了军委主席了。项英是博古一手提拔起来的小弟,也就是说,此时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实际最高负责人,也就是博古了。
试问,在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可有临阵换将而又立于不败之地的个案吗!
最后,正确处理“福建事变”,中央红军必定越打越大!
另外,如果按照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合十九路军共同对付蒋介石的主张,像处理“西安事变”那样,正确处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领导的十九路军发动的“福建事变”,那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不仅能取得全面胜利,而且十九路军的5万余人马,也不会兵败如山倒,让蒋介石白白吃掉,相反还会成为红军的有生力量!
“福建事变”失败后,毛主席曾痛心疾首地对妻子贺子珍长叹道:“我们丧失了打破第五次‘围剿’的有利时机了。”
不错,如果“福建事变”能按照毛主席“联合十九路军共同抗蒋”的战略主张,能像正确处理“西安事变”那样,正确处理“福建事变”,那么,十九路军的5万余反蒋人马,其接受毛主席共产党和中央红军的领导,也是十九路军的必然选择。
试问,这不正是中央红军越打越大的理由吗!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