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胡主席接见金日成金正日之中文译员的含义

2025-02-26 学习 评论 阅读
  

  胡主席接见金日成金正日之中文译员的含义  

  本文要点:

  

  1.金日成、金正日父子的中文翻译金永日升为朝鲜党中央国际部长,2月23日破格受胡锦涛接见,并带来金正日口信,愿就六方会谈重开进行沟通。

  

  2.朝鲜曾内部批判中国为“修正主义者”,金日成冷遇钱其琛,杨尚昆怠慢金日成。

  

  3.朝鲜专责与美谈判副外相金桂冠在美国官员面前数落中国人的不是。美国外交官曝光讥讽朝鲜对中方“不够朋友”。

  

  4.金正日今年3月初将到中国驻朝使馆与中国外交官共度佳节。

  

  5.金正日2006年访华后曾说深圳改革是搞资本主义,不符合朝鲜国情。

  

  6.金正日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萨达姆。

  

  7.北京怕半岛冲突导致打烂自家坛坛罐罐。

  2010年伊始,中美在对台军售、西藏两议题交恶,朝鲜立即成为中美双方取悦的对象。金正日自成一格的边缘外交终有成果,雨过天青,北京不仅给予巨额经济援助,还默认朝鲜的核生产力可以存在。北京也许终于认识到,外界可以阻挠朝鲜制造出真核武,但无法灭除其制造技术能力。北京不再强力施压平壤,认识到暂时做不到无核化之前,可以接受“停核化”的局面。北京期望自己软化对朝态度,至少可以重开六方会谈。

  北京与华盛顿眼下不和,导致中国与朝鲜关系急速升温。2月23日,胡主席罕见以高规格会见新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国际部部长金永日。此人虽与金正日无血缘关系,但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担任朝鲜两代领导人金日成、金正日的中文翻译,见证了30多年来中朝关系的起伏,是朝鲜外务省一号中国通。如今摇身一变,掌控朝中关系。

  刚刚在上个月,金正日委任金永日到朝鲜党中央国际部,离开外交系统。并将另一位中国通,党中央国际部副部长调往外务省任副相,主管朝中关系。两位中国通的重用,显示朝鲜将与中共关系列为其国际关系首位的决心和愿望。重点是争取北京承认朝鲜政权传承的合法性和经济援助。金正日的妹夫张**将是后金正日时代的摄政王。

  回想1992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以转达总书记口信的方式,派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前往平壤向金日成当面告中国与南朝鲜(韩国)即将建交的决定。之前同年4月,当时国家主席杨尚昆赴平壤参加金日成80寿辰活动时,相机向金日成通此事,在场朝方翻译正是金永日。金日成虽早有自己情渠道获知中国已和朝鲜死敌--南朝鲜就建交达成协议,但仍对中方举动表示吃惊,并希望中国能暂缓一年与汉城建交。杨尚昆听金永日翻译后,未作任何承诺回应。最高决策者邓小平视国际实际效益而不是意识形态,作为制定政策的指挥原则。朝鲜党内文件曾不指名批判外国共产党的“修正主义者”是中国,俄罗斯则被指为“资本主义复辟”。

  钱其琛在平壤转乘一架苏制直升机,在朝方人员包括金永日陪同下,飞行了40分钟到达朝鲜东北部一个山谷的平台降落,在一幢别墅受到金日成接见。钱其琛向翻译金永日谈出口信内容:根据朝鲜半岛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与南朝鲜建交的时机已经成熟,特派钱其琛同志到您通我方的考虑和决定,相信能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通结束后,屋里很静,大家全神贯注。金日成沉思片刻,用朝语(金日成的中文讲得很好,但在外交场合不讲)首先由礼貌表示感谢。他接着说,关于中国与“南朝鲜”关系问题,中国既然已经决定,那么就那样办吧!我们将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将自己去克服。说完立即欲起身,中方人员意识到会见已经结束,忙离开座位。这次会见,是金日成历次接见中国客人谈话最少,气氛最为平淡的一次,与他过去会见中国客人时的兴致勃勃、谈笑风生形成鲜明对比。金永日目睹了朝中友谊最不愉快的篇章。北京为了开放与经济改革,不得不重估南朝鲜的经济实力并吸引其投资,而同时与两个朝鲜维持均衡关系。

  北京在与南朝鲜眉来眼去的同时,再三表示会继续提供朝鲜必要的粮食和柴油等支持,但平壤疑虑中国的承诺会受“南朝鲜因素”的削弱。朝鲜认为,基于两国长久以来的邦谊,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中国应该完全支持朝鲜。1991年5月,满腹委屈的朝鲜要求中国在安理会否决韩国加入申请,中方婉拒。平壤已经开始失去对北京的信任。

  一般而言,中国在发展与韩国关系的同时,仍不放弃与朝鲜的交往。虽然昔日双方“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已随时空有了大幅度的转变,但北京仍基于维护周边邻国稳定的考量与平壤来往,担心朝鲜政经不稳定,甚至政权崩溃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

  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着眼于三方面,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中共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在接见美国人时不讳言,中国不反对美国在朝鲜半岛驻军,默认美国在那里扮演的重要角色。显示中美在朝鲜半岛有利益重叠。二,在半岛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不愿意在处理朝鲜半岛问题上处处都受美国摆布,因而主打“六方会谈”,表明北京的独特作用。三,同时与朝鲜、韩国发展密切关系,与朝鲜维持 1961年7月18日 签署的《中朝友好互助条约》,与韩国又保持“战略伙伴”关系,与泾渭分明的双方一碗水端平,令外界看起来难以接受。

  2005年10月28-29日,胡锦涛主席在台海两岸关系上紧张之际首次出访北朝鲜,除显示中国在东北亚压制“台独”外,还向金正日坦言从事经济改革是朝鲜谋求生存发展的唯一之道。2006年1月,金正日如约访问湖北、广东,但事后并无接纳中国的建议。9个月以后,朝鲜在事先几个小时才通中方的情况下,进行核试验,震惊北京。中方罕见使用“悍然”字眼批评朝方的举动,并在10月14(即朝方核试验五天后)在安理会投票支持制裁朝鲜,唐家璇 10月18日 访朝受冷遇,中朝关系陷入1992年以来再次的“谷底”。

  中国有关部门严厉监管朝鲜驻沈阳总领事馆和驻广州商务代表处人员的活动,在沈阳的朝鲜官员昼伏夜出,并利用外交用车走私,在广州的官员则每天发出奇怪的电波。随着中国旅游者访问朝鲜的增多,有关朝鲜的负面新闻在中国民间不胫而走。

  中朝关系在2008年6月才趋暖,第五代接班人习近平副主席访问平壤见到金正日。双方都清楚习仲勋和金日成当年都是熟稔的朋友。然而,朝方在2009年4月退出六方会谈并继续私下与美国在日内瓦、柏林、纽约等地秘密双边会谈,又令北京不满,尤其是朝鲜副外相金桂冠在美国人面前数落北京的不是,发泄对中国不满的言论。中国决策层内部,包括军方对朝鲜态度存在争议,有人甚至提出在中朝边境增兵,减少对朝援助,甚至扶持亲华派上台的秘密方案,但中方最高决策者不为所动。检视中国媒体、网站,一般偏右观点者对平壤持严厉批评态度,偏左观点者则希望北京决策者仍要对平壤施以援手,救人救己。

  评论家说中国循“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法则打“朝鲜牌”。然而,中朝外交官私下都表示王家瑞2月5日—2月9日对朝鲜是去年就计划好的,是中朝关系的外交二轨,即不是由外交部门交涉。朝鲜官员特别指出,2008年1月30日,金正日接见到访的王家瑞;2009年1月23日,金正日再次接见到访的王家瑞;今年是例行在中国春节前夕的第三年金王会了。

  但是与过去两年稍微不同的是。由于美中1月底开始在台湾、西藏等议题较劲,王家瑞访朝道份量加重,电视画面可以看出金正日和王家瑞的表情都比以往热络,金正日并晓有兴致欣赏中国领导人送去的高级工艺品礼物,金永日陪同在侧。

  金正日当然明白北京此时牵制美国,需要朝鲜的友好。他不仅依照惯例,要到中国驻朝鲜使馆与中国外交官共度元宵佳节,还指令党中央国际部、外务省、朝鲜国防委员会为中国外交官举行迎春招待会。

  自1950年以来,北京向平壤先后派过15任大使,现任大使刘晓明(1956年生,54岁,广东潮阳人,大连外语学院英语系毕业,80年代曾在美国波士顿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外交学院进修一年)即将调往伦敦接替女大使傅莹。傅莹调回外交部任副部长,分管欧洲地区事务、涉港澳台事务和翻译室。中联部副部长刘洪才将出使朝鲜接替刘晓明。

  有道说,金正日已接受今年再度访问中国的热情邀请。他上次非正式访华是2006年1月10日—18日,除北京外,还访问了湖北和广东。金正日在广州下塌白天鹅宾馆,几十层的整个酒店净空,旁边不到100米的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动用一切技术和人力手段收集金正日的动静。以狡兔三窟出名的金正日,本计划在广东三天,突然以安全理由提早一天乘专列返回朝鲜,令中方警卫人员手忙脚乱。金正日这次访问是失败的,因为回国后得出结论,深圳为代表的改革是资本主义,不适合朝鲜国情。金正日在广州期间,特别听取朝鲜驻广州沙面贸易代表处官员的汇,特别留意在改革开放中中方官员的腐败和社会种种弊端的说明。

  中朝两党友谊可以上溯到上世纪20年代北伐战争前,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都有朝鲜义士的身影,前朝鲜国家主席崔雍健就是著名的一个。中共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都有众多朝鲜共产党员在内,《延安颂》作曲者郑律成是中国人民所牢记的朝鲜朋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慷慨地将解放军中的朝鲜族指战员编成两个师交给金日成指挥。这些经过国共内战洗礼的英勇战士在朝鲜军队挥戈南下时打在最前面,几乎将南朝鲜军赶进大海,但大多牺牲或被俘在美军仁川登陆形成大包围之后,甚为悲壮。

  原国防部外事局局长、朝鲜停战谈判中方人员柴成文在1989年2月28日纪念李克农的文章谈到:“中朝战友之间的团结无间是争取谈判胜利的根本保证。会场上由朝方发言,而斗争战略、策略又由中方人员主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朝战友不能亲密合作,配合默契,互相支持、互相谅解,斗争将无法进行。可是联合代表团组成之余,他不仅对朝鲜代表不熟悉,就是对中方人员也不是都了解,所以他必须尽快熟悉驾驭“全班人马”。他采取的办法是,集体讨论会场上的每一次主要发言,务求统一思想。为了照顾南日大将首席代表的特殊地位,日常谈判的安排交由乔冠华主持布置,他同南日、邓华另外单独商量。除他自己做南日的团结工作外,还要分工要解方(志愿军参谋长)对李相朝、柴成文对张春山做工作。所以中朝同志很快成了亲密战友。”  

  朝鲜共产党人在争取祖国解放斗争中,得到不仅有中国,更主要是苏联的资金、装备和人员的援助。金正日的俄语就非常好,受的俄式教育。朝鲜人视苏联为大哥,中国为二哥。朝鲜采取两手战略在两大社会主义强权之间左右逢源,并极力保持自身的独立自主。同时,自毛泽东始的中共领导人,也使用巧妙的外交手段,与朝鲜领导人建立深厚的情谊。最重要的是,北京了解朝鲜也需要中国来作为抵抗苏联压力的制衡力量。1949年以后,按照中苏秘密协议,苏联派克格勃等情机关人员到中国培训并参与中国对外情工作,当时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都有“苏联专家”在中方机关里工作,当然苏方人员可携配偶子女,享受高标准的饮食住宿,每个周末还有舞会。中国去年的谍电视剧也有“苏联专家”的角色出现,还原历史鲜为人知的一幕。1958年,中苏不和已显现,苏联遂撤走那些情专家。有趣的是,苏联人走了,朝鲜人进来了,但培训者换成中国人。朝鲜和中国签订秘密协议,由中方协助,秘密前往香港、澳门搜集南朝鲜情和购置朝方急切需要的医疗和高级奢侈品。朝方在中国两个城市设点,为保密起见,朝方在广州的据点都设在广州军区空军营区内。经过数年耕耘,澳门已成为朝鲜在国外最有成效的情据点,美国在前些年制裁在澳门某些华资银行,指责它们涉嫌帮朝鲜人洗钱和其它活动。由于英国人的严密防范,朝鲜人在香港的局面始终未能打开,虽然现在还有朝鲜驻香港领事馆。

  1966年文化大革命,某些“革命群众”揭批朝鲜当局没有在中苏争端时站在北京一边,甚至叫出“朝修”口号,引起金日成不满。文革期间,中朝一些不和内幕多少也从“大字”看出一些端倪,包括金日成对中方批判彭德怀感到高兴。因为传言说,彭德怀在朝鲜看不起金日成的指挥水平,甚至在一次争吵中掴了金一个耳光,所以有“大国沙文主义”表现。1967年,朝方决定撤走在中国工作的“专家”及其家属,其在广州空军司令部的院落更被改建成“领导宿舍”家用。

  朝鲜半岛位欧亚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又处于中、俄、日(有美国驻军)、韩(有美国驻军)的夹缝中,既是陆权国南下进攻海权国的捷径(十四世纪时蒙古曾经数度试图经由朝鲜半岛攻打日本)。也是海权国进攻路权国的跳板(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中国即经由朝鲜进攻中国东北),因此,自古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朝鲜历史上曾保持与中国多个朝廷的朝贡关系,与中国西边邻国缅甸一样,那些地方有中国激进民族主义者无法了断的“历史情结”。北京和平壤多次就吉林长白山天池的归属性发生争执。

  其次,就朝鲜半岛的地形来看,大抵是北高南低,北面多山南面多平原,使朝鲜具有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

  再者,虽然朝鲜人口少于韩国,但“先军”政策使之保持有120万人的武装部队,排世界第五;还有数目不详的民兵。为进一步扩大对韩国的战略优势,朝鲜将大部分军事设施地下化,以维持其后发制人,“第二攻击波”的能力。朝鲜军机可在不到10分钟飞抵首尔上空,其飞弹据称可以陷首尔“一片火海”。

  然而,朝鲜的经济结构问题在天灾人祸双重打击下显现危机,90年代洪水频乃,粮食失收,加上“苏东波”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以往各国的经济援助不再,使朝鲜经济民生雪上加霜。

  朝鲜之所以对中国的忽然“亲近”投桃李,主要基于国内政治经济现状需要,旅游业停停开开;对外销售军火的船只和飞机一再被南非、泰国等截获,外汇收入大减;汇率急跌,通涨加剧,食品短缺,电力不足;民怨四起,怨不敢言,一般百姓试图偷渡到对面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外交官则叛逃到韩国。《劳动新闻》罕见地道金正日说:“面对我国人民仍以玉米为生这一事实,我万分心痛。目前我必须做出的事情是要给他们提供大量的白米饭、面包和面条。”金正日明白,他自己不可能变那些东西出来,唯有靠中国提供。难怪中国丹东市民对偷偷过来抢购食品的朝鲜人说,“别着急,面包总是会有的,中国的火车和轮船很快就会运过去的。”

  金正日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萨达姆,万一战事一开,手下如鸟兽散,还有内奸,把自己送上绞架。中国军方自海湾战争以来一直研究美军的装备、战术,而朝鲜则一直在研究如何不被美国的“斩首行动”所伤害,各取所需。

  朝鲜一直要求美国首先同意签订一项朝鲜半岛永久和平协议举行会谈,确保朝鲜战争正式结束,确保金正日政权的延续合法化。我们与朝鲜官员谈过话,他们的忧患意识让我们触动,他们强调美国和“南傀”随时可以大规模入侵,“像美国打阿富汗,打伊拉克那样,朝鲜人单力薄,没有一两件杀手锏,很快就会亡国,因此只有像中国60年代勒紧裤腰带那样‘先军’及发展核武。”当务之急是撕下国际社会“二等公民”的标签,在常规军力处于劣势下以“拥核国家”身份增加对美谈判筹码。美国不愿放下大国的尊严和傲慢,金正日也有民族自尊,双方都在指望对方先让步。

  朝鲜问题说到底,是中美两国在东北亚的领导权之争,皆不愿被彼此在那里的影响力失衡,究根到底,1950—1953年的那场战争中美基本上打了个平手,60年后战争状态还没有一个正式文件完全消除,双方只处于“停战”而已。

  对北京而言,从最坏着想,朝核危机对北京未来冲击有三:

  1. 北京被朝鲜核武议题“绑架”。你打它几下吧,投鼠忌器;你不打它几下吧,寝食难安,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2. 朝鲜拥有核武破坏了规矩,日本自然有样学样跟进,它的技术能力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受制于美国的反对。目前北京只能指望美国严格遵守1945年麦克阿瑟和杜鲁门向后辈订下的铁律:永远不让日本人拥有核武。

  

  3. 朝鲜只要有核攻击能力,今后难免在主观上或客观因素驱动下,“悍然”使用。如果战争和小型冲突爆发,中国必然陷入决策困难,并可能受到危险的间接损害。北京主政者目前考虑最多的是怕战乱破坏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果,套用毛泽东的话说,怕打烂了家里的坛坛罐罐。

  基本事实是,在客观能力上,北京尚未有足够的政策杠杆去影响,甚至左右朝鲜玩弄核武示威和其边缘外交政策。严厉谴责和苦口婆心都无济于事。几年下来,软硬兼施,少给朝鲜一点粮食和柴油也没让其屈服多少。从战略分析上,北京和华盛顿一样,都深知平壤的底线是外交恫吓而并非有心再打一次朝鲜战争。

  北京或许研判,金正日政权立即崩溃的危险已经消除。朝鲜不想和韩国统一的“底线”战略,也符合中方利益——在东北解放军和韩国美军之间有一个缓冲地带,至少中立或者友好。

  北京还认定,六方会谈是中国国际声望的标志杆,美国有退休的博斯沃斯当朝鲜半岛事务特使,中国也照猫画虎把64岁退休副外长武大伟封个同样的官衔,去拉朝鲜人回来,避免六方会谈成为中国的独角戏。传言中的给100亿美元投资,开发鸭绿江上两个小岛,图门市投资1000万美元维修至清津的铁路,都是为了把金正日拉回谈判桌来。中国在清津设有总领事馆,如果铁路开运,中国至少在东海上有进出货物的据点了,日本十分不开心。

  平心而论,北京领导人不是不清楚金正日的特点,即变得务实,有弹性,但缺乏诚信,且有不可预测性。然而,北京不应虚耗太多时间精力在一个半岛事务上,毕竟西边、南边已有更多“热点”地区性问题要处置。就像先除掉“民进党当政”台独这个地雷那样,尽量先把朝鲜问题处置,冷却搁一边就好,足堪深思。

相关文章 金正恩靠什么粉碎美韩“北侵野心”朝鲜卫星前的众生相朝美交易,谁输谁赢网友揭秘:“朝鲜出事了”谣言是这样诞生的金正日17年治国路——“按照领袖的思想和意图推动革命和建设”2012,毁灭或重生朝鲜人民所展示的力量,我被深深震撼文锋:从那些被有意或无意歪曲和忽略的朝鲜事实真相说起学者笔谈:朝鲜变局与中国的立场金正恩给李明博“下马威”?叶劲松:资本对朝鲜的攻击及怎样看待朝鲜韩国政府为什么如此嚣张?
标签:朝鲜   中国   北京   美国   中方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