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自强的新浪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qiangk
(4)《<山海经>的主题是巨人记载埃及金字塔》(1一5)
作者:赵自强
(一)
我国学者对黃帝和夏禹的来源问题,从未说清过;对古人遗留的《山海经》,也没有几个人真正完全读懂过。这就造成了众家对我国上古历史众说不一,莫衷一是的混乱局面。为了拨开迷雾,寻找我国历史之根源,2000年国务院命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学者攻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寻找黄帝工程》,但八年过去了,学术界对这两个史学难题,至今还未有突破。
于是人们就要问了,为什么中国上古历史如此难于研究解决呢?其实,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只要看看学者们对于《山海经》的认识就能知道一二了。我们从《史记》中知道,司马迁先生读过《山海经》,他在《大宛列传》中明确坦言: “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1)。
但这位“伟人”仅仅读过,没有认真研究过《山海经》。所以他不知这部古籍是中国上古最伟大、最古老、最重要、最奇特的文献。由于司马迁受孔子“不语怪力乱神”(2)思想的影响,也就把它当作“神怪”之书看待了。尽管后来的历代史家也做了一定的研究,但都因历史和科学的局限,读不懂它。
再说现代,尽管大学众多,教授如云,研究者不可胜数;并且今天的研究条件、研究资料、研究资金不知比古代好多少倍;而最值得今人自豪的是,科学发达,眼界开扩,打开电脑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但遗憾的是,尽管我们有许多胜过古人的便利条件,可是我们因为头上还戴着两千年前司马迁的“紧箍咒”——“中华文化本土起源说”(3),这就使我们比古人在“起源”问题上,并不高明多少。事实上,今天还没有几位学者真正读懂《山海经》!这种状况正象袁珂先生所说:
“由于时代的睽隔,不少古代的名物和古字古义现在都不大能够确切地了解了,特别是《五藏山经》各经末尾关于祭典的部分,更是肯綮的所在,相当难于翻译。历代注家虽然都各尽其力,对这书作了或详或略的注释,但是我敢相信,他们中也没有一个能够完全彻底地了解这部书。遇到困难不解处,态度老实的,就只好坦白承认:“所未详也”,如象晋代的郭璞。郭璞而下的近代注家,从明代的杨慎、王崇庆到清代的毕沅、郝懿行等,这种坦白承认‘未详’的态度便已经看不到了,要不就略而不论,要不就强为之说,其结果也不过只是表明大家都没有全读懂”(4)。而对于这种情况,我国另一位《山海经》专家,胡远鹏先生进一步指出:“这话现在仍可以这么说”(5)。
当我们看到专家指出的这种糟糕的史学状况,就再不用我去强调了,人们就会知道,《山海经》其实是一部自孔子、屈原、司马迁以来“大家都没有全读懂”和大家都没有开垦的处女地。换言之:《山海经》仍一部自古至今还没有学者真正从学术意义上认真研究和阐释过的中国上古最重要的历史元典。所以我们可以说,现在学术界还在黑暗中探索中国文化史上这部奇书的奥秘。因为学者们还在研究《山海经》是什么时代写的书,写作地点在那里,著作内容和性质是什么等等。
就这样,经过两千年来许许多多学者前仆后继,呕心沥血的努力,今天才初步接近和发现了真理!但为什么说,我们是“初步”发现“真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要看看今天史学家研究《山海经》的现状就能明白。因为大多数学者的观点,从时间上来说,认为它是战国时代的作品;从地域上来说,认为它是记载中国山川地理的古籍;从内容上来说,认为它具有历史地理和文化源流的性质,并杂记神怪。而只有胡远鹏、黄伯宁、宫玉海和赵自强几位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夏代古帝记载世界历史地理的古籍。
然而,众家观点究竟谁是谁非?谁对谁错呢?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和判断是非曲直呢?这个标准又是什么东西呢?我们怎样才能求得正确的答案呢?对于这些基本问题,可以说,史学界今天还处在一片混乱迷茫的状态中!
但我研究认为,这个判断我们学术对错的标准,那就是考古学家发现的与中国历史文献吻合的历史文物。我们只有将对映的文献文物结合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才能象读图文并茂的“连环图”一样读懂历史。而历史这本“连环图”,不可缺少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文献和文物,如果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证据,历史这本“连环图”,就叫人难于读懂!
(二)
但极其糟糕的是,我读了一些学者论上古的著作,大多数只有一个方面的资料,这就是中国历史文献,而与这一文献对应的文物却不见。这就象一本“连环图”,只有文字,而没有对映的图画一样,这书怎能真正反映历史事实呢?于是作者就开动脑筋想,这就不得不用自己的想象和语言文字来代替或填补失缺的另一半证据——文物,而这样猜想出来的东西,往往与史实不符!
而有一点是必须首先说明的,这就是,中国上古历史的另一半证据——文物,并非不存在,只是我们常常机械的按照传统陈见思考和研究问题,因而认为:中国的文献就是中国的,外国的文物就是外国的,中外文献文物毫无联系!因此中外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老死不相往来,都主观的孤立的研究自己掌握的那部分证据,这样一来,历史资料就被人为的分割在异国他乡,联系不上!如果我们硬要用这种僵死的固定不变的思想来研究我们从未经历的上古历史,那无疑就是自设障碍,唯心的瞎猜!
为了避免这种糟糕的失误,我们的研究就必须打破一切框框,包括司马迁的“中华文化本土起源说”,高瞻远瞩的不拘一格的重头研究中外文献文物和古文字,重证据、重文物、重调查研究,用人类所有知识武装自己,而不是在“伟人”的“定论”中兜圈子。实际上,不论中外文物,只要它与中国上古文献记载的事实吻合,那它就说明中国上古历史不是战国秦汉古人伪造的历史!同时,也说明文物发现的地方就是中国古人曾经居住过的故乡之一!
我带着这种思考,不局限在中国寻找物证,同时也到“外国”文物资料中寻找物证,尤其到埃及考古资料中寻找物证。就这样,经过二十二年努力,我把中埃两国文献文物和古文字反复作了无数次比较研究,从而发现中国上古历史文献记载的许多划时代的标志性的黄帝至夏代的历史文物,在埃及早就被考古学家发现了。
因而这里就出现了两个重大问题,这就是黄帝至夏朝的历史文物为什么会在埃及发现呢?这与中国历史渊源,以及《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要破译这些重大历史之谜,我们就必须首先读懂《山海经》,了解这部古籍的內含和性质。
(三)
我通过长期研究世界上古历史发现,我国重要古籍《广雅》、《帝王世纪》、《山海经》、《淮南子》和《河图括地象》都记载了一些相同的历史问题。即中国上古古帝早就考察和测量过世界地理,并且知道地球是椭圆体。但我们却被《神话学》弄糊涂了,没有人敢于正视这些史料,更没有人把它当成历史去研究和证实。所以没有人全面研究过人类的上古历史,结果很多至关重要的史料被当成神话抛弃了。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广雅·释地》云:“神农度四海内,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一万里”(6)。《玉海》卷二引《帝王世纪》云:“自天地设辟,未有经界之制,三皇尚矣。诸子称神农王天下,地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五万里”(7)。这两段文献的意思是说,自从12000年前的世界大洪水之后,人类重新开天辟地,那时是巨人的天下,没有国界限制,这种情况直到三皇五帝的上古都是如此。就说诸子所称的神农,他就曾是世界共主,他曾经考察过世界,测量过地球东西的长度是九十万里,南北长度是八十五万里。
但我们都知道,《地理学》是从西方引进的一门现代科学,进入中国只有百年历史。我们过去都认为地球橢圆形是外国人发现的,现在可以推翻这一错误观点了,因为《广雅》和《帝王世纪》等古籍都记载了地球“东西长九十万里”,南北长度约短,只有“八十一万里”或“八十五万里”。请想一想,如果这不是经过实践的真实记载,谁能比洋人更早知道地球东西长度比南北长度要长些呢?
当历史又走过了二千年之后,来到了夏朝,益又在《山海经》中记载说,伟大的夏禹和他的臣子竖亥、太章等人,象神农一样考察和测量过上古世界地理。并在埃及孟菲斯写了一部以埃及为中心,以埃塞俄比亚和南美洲为亚心的世界历史地理古籍,这就是《山海经》。关于这件事情,《吴越春秋》记载说:“禹……遂周行天下,使益疏记之,名曰:《山海经》”(8)。
然而,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是历史事实,而不是神话呢?其实这一答案就记载在《山海经》中。据《中山经》记载说:“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藏,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者八千里,受水受八千里”(9)。
看到吧,这段文献非常朴实,毫无神话色彩。古人说:除神农之外,夏禹再次发现了地球橢圆形的事实,所以《中山经》说:地球直径“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地球东西比南北长两千里。《山海经·海外东经》又云:“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10)。《淮南子·地形训》又云:“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11)。《太平御览》卷36引《河图括地象》又云:“八极之广,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三万一千五百里。夏禹所治四海内地,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12)。同样,这段史料也反映了古人发现了地球是椭圆形的事实。所以古人说,地球“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三万一千五百里”,东西比南北长一千五百里。
我们将两个不同时代的长度单位比较一下就知道,神农时代的长度单位很小,所以古人说地球东西长度有“九十万里”;而夏禹时代的长度单位较大,所以古人说,地球“东西二万八千里”;同理,神农时代测得地球南北长度是“八十一万里”,而夏禹时代测得地球南北长度是“两万六千里”。还有一段资料不知谁写的,他说地球“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三万一千五百里”,这个长度单位就更小了。可见,历朝历代的长度单位都不同,甚至变化很大。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首先废除各国的度量衡,统一用秦国的度量衡进行计算。
当我们读了这些非常重要的史料之后,就会发现新的问题又出来了。这就是文献记载古帝古人考察测量了全球,这究竟是神话?还是真实的历史事实呢?原始古人有那么大的智慧和能力吗?事实上,很多历史学家碰到这种尖锐问题就打道回府。因为它直接和摩尔根在《古代社会》,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来的“蒙味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13)的“社会进化论”和“上古落后论”迎头相碰。
长期以来,我们根据“摩恩伟人”从“细石文化”研究所得结论认为:五六千年前的古人,还处在十分原始落后的氏族公社时代,古人还在用石器狩猎,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茹毛饮血,生存问题都难于保障,那里还有能力和本领去考察测量世界地理呢?那肯定是古人美丽的神话,绝不可能是事实!
由于我们长期被这种错误思想所熏陶,所以我们无不认为,上古古人都是蒙昧野蛮的低能儿。现在问题出来了。一方是古人,一方是今天的“伟人”,他们各执一辞。古人在众多古籍中记载说:神农、夏禹、益,以及他的臣子竖亥、太章,都是很聪明的古人,他们在神农时代和夏禹时代就测量和探索了世界各地,并知道地球是橢圆形的事实。然而,“摩恩伟人”则根据“细石文化”(14)的研究认为:上古古人蒙昧、野蛮、落后,茹毛饮血,怕被猛兽吃掉,还住在树上呢。
而我们作为一个客观公正的裁判员,怎样才能科学的辨明古人说得对,还是现代“伟人”说得对呢?如果我们今天还不能实事求是的正确审判这一历史公案,那么我们不仅读不懂《山海经》,而且中国和世界上古历史问题也难于解决。
(四)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中国历史文献实在太丰富了,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就象林在勇先生在《怪异:神乎其神的智慧》一书中所说:“汉文字记录的古代文献汗牛无栋,智慧成了传统,一切均有前鉴”(15)。这就是说,我们只要翻翻古籍就会发现,中国古帝古人原来是非常智慧的“巨人”。这正如印度《佛经》所说:“佛智慧如海”,“如来智慧如海”。而“如来”是谁呢?我们从语言学和训诂学上可以知道,其实“如来”就是“轩辕”的音训和标准的音译。换言之,印度人崇奉的大神,原来是中国人的祖宗——“轩辕黃帝”。这就说明,印度人和中国人原本有着深邃的血缘关系。关于中印文化同源的史实,我在我的书中有专题考证,这里就不赘述了。
由于“巨人”有高超的智慧,所以他们能创造出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等“巨石文化”来。而“巨石文化”这块新天地,恰恰是160年前的“伟人”没有研究过的学术空白。对于这一事实,何新先生说:“远古文化是辉煌的……它和金字塔一样,非常辉煌。而且至今对科学家是个谜”(16)。
我们现在把客观事实都摆了出来,看到上古既有使用“细石文化”的矮小人种存在,他们使用的工具和武器是石刀、石锤、石斧、石凿、石锛、石标、石钻、骨针和陶片等等。所以《山海经·大荒东经》云:“有小人国,名靖人”(17)。《大荒南经》云:“有小人,名曰菌人”(18)。《海外南经》云:“周饶国在其东,其为人短小,冠带”(19)。《史记·大宛列传》正义引《括地志》云:“小人国在大秦南,人才三尺。其耕稼之时,惧鹤所食,大秦卫助之。即焦饶国,其人穴居也”(20)。《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广志》云:“东方有人,长三尺,君长出行,导卫威仪,有若中国人。又有小人如蝼蛄,手撮之滿手,得二十枚”(21)。《太平御览》卷78引《魏略·西域传》云:“短人国在康居西,男女皆长三尺,众甚多”(22)。《太平御览》卷78引《魏志》云:“倭南有朱儒国人,其长三四尺,去女王国四千余里”(23)。
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在中外疑古学家的影响下,患了一种懒惰的“疑古病”,凡是自己不了解的历史问题,先不去研究,而是怀疑再说。所以中国诸多历史文献记载的“三尺小人”,就被史学家当成“神话”看待。好在世界上除了懒情的历史学家,还有勤快的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因为他们研究历史的方法和手段不同,一个在书本和教室里做研究;另一个则多在野外做考察,这就有幸发现了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的“三尺小人”。
据2004年10月2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披露:
印度尼西亚和澳洲科学家,最近在印尼所属的偏远热带岛屿弗洛勒斯岛,发现了大约生活在1点
8万年前的史前 “小矮人”的人类化石,这是一个全新的人种。据称,这是近50 年来古人类学中最
重要的一项发现,这一突破性发现可能将改写人类进化史。出土化石是一名30岁女性的完整头骨和
部分盆骨,以及两根腿骨。科学家测定其身高0.91米,体重16公斤,身材与电影《魔戒》中的穴居
哈比人相似。但是其脑容量类似 葡萄柚大小,只有现代人类的四分之一,与生活在400万年前的非
洲南方古猿的脑容量相当。目前专家共发现7个不同个体的碎骨骼,并将这个新发现的人类族群称为
“弗洛勒斯人”。他们大约8万年前到达这个岛屿,1点2万年前火山爆发导致其灭绝(24)。
然而,“弗洛勒斯人”并没有完全绝灭,他的堂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刁遗存在。因为科学家十多年前就发现了“弗洛勒斯人”的“活化石”。据熊侣侬在《人与自然·奇观博览》一书中写道,这种“小矮人”在今天南美洲的崇山峻岭中还有三百余人。内容如下:
尤卡部落生活于今天南美洲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交界的莫迪洛涅斯山谷之中,这里山高林密,
人迹罕至,是世界上真正的“矮人国”。目前仅有300多尤卡人,身高都在一米以下,有的仅为一
般成年人身高的一半。但他们体格强壮,肌肉发达,手大而长。他们过着原始生活,吃的是野果、
兽肉、玉米,不吃盐,穿的是树叶和兽皮,用野草和树叶来医治疾病。尤卡部落没有政府,也没有
首领,每个家庭四至五人。由于男人多于女人,因而婚配方式非常特殊,如果两个男人同时看上一
个女人,就用决斗来确定谁能得到这个女人作为妻子。为了避免人口增长过快,妇女喝一种用树皮
制成的红色饮料来控制生育。他们用自己的土语交流,有的人能听懂西班牙语,他们崇拜太阳、月
亮、星星、河流和高山,但不知道什么是上帝(25)。
我们从中国古人记载的众多历史文献证据上,以及考古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化石证据上,还有科学家在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发现的活生生的“活化石”人种证据上,可以肯定,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的“三尺小人”,是一个完全异于我们的千正万确的真实人种,绝非疑古学家和神话学家所说的“神话”。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想到,神话学,其实是一种唯心的学派。他们研究的问题,其实是一种“传奇”,如果神话学家,更名为“传奇学家”,可能更恰当点。
(五)
中国古人除了在很多古籍中记载了各种矮小的人种之外,同时,中国古人在很多古籍中还记载了各种不同的“巨人”存在。他们有的个子非常高大,智商非常发达,力量非常惊人,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所以古代矮小人种,称古代创造“巨石文化”的巨大人种为:“神仙”。由于“巨人”的力量、智慧、技术和工艺美术水平有的远远超过我们的水平,这种不可思议的高度文明,也就叫我们不可理解。所以有些学者称:“巨石文化”是“外星人”留下的遗物!
在这里我举几个物证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上古“巨人”在埃塞俄比亚竖立了130多根巨大的石柱,有的学者将它称为石碑。其中有一座最大的石碑,高达33米,重达千吨,是自古至今世界上最高、最大、最重的独石文物(26)。
考古学家还在该国发现了古人曾经切开山体,并把切开的山体雕凿成了12栋巨大的石屋,其中有一栋最大的石屋有33米长,27点7米宽,11点5米高,石屋内还有28根橢圆形的长柱支撑。整个石屋雕梁画栋,巧夺天工,是世界上古最精美的文化遗产之一(27)。
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境内,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叫“蒂亚瓦纳科”的古城遗址。这个古城遗址呈四方形,每座城门原本都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而该城最重要的古迹是位于西北角的“太阳门”。它是美洲古代最卓绝、最著名的古迹之一,也是蒂亚瓦纳科遗址之所以引人注目的重要标志。太阳门由重达百吨以上的整块巨石雕凿而成,造型庄重,比例匀称。高近三米,宽达五米,中央凿一门洞,两边壁面光滑。门楣中央刻有一个虎头人像浮雕,头上还放射出道道光线(28)。
在遙远的石器时代,玛雅人还在今天墨西哥城东北48千米处,建立了一个叫“特奥蒂瓦坎”的璀璨文化。它是中美洲印第安古典文明的代表作品,曾经神秘的隐藏在森林中达千年之久,至今人们也不知它的始建年代。在特奥蒂瓦坎遗址上,古人建有一百多座金字塔和神庙,而最重要的建筑物是:“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太阳金字塔”位于“黄泉大道”的东面,台阶徒峭,四壁高耸,巍巍壮观。塔基每边长205米,高64米,分五层。塔基用碎石和泥土堆成,外铺石板。金字塔顶上还建有一栋神殿,供祭祀神衹之用。“月亮金字塔”坐落在“黃泉大道”的北面。它的形状与“太阳金字塔”相似,只是规模约小,塔基低边长150米,宽120米,塔高43米,也分五层。我们从遗址中的金字塔和神庙上可以看到,特奥蒂瓦坎的建筑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金字塔顶上的神庙体积达110立方米,建筑整体威武匀称,并轻快富于变化(29)。
在南太平洋玻利尼西亚群岛的最东端,有一个孤独的小火山岛,它于1722年4月5日基督教复活节那天,被荷兰海军上将洛基文所发现而得名。岛上共发现4——22米高的巨石人像600多尊,有的耸立在海边,有的立在高台上,有的埋在地里,还有没有完工的躺在采石场。而最奇怪的是,有的巨石人头上还戴有一顶十多吨重的红帽子。从石人大小可以推算出,最小的巨石人像,也有几吨重,而最大的巨石人像,则超过百吨重。
然而,世界上最大的千古之谜,就是埃及胡夫大金字塔之谜。这座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的埃及第四王朝,它原高是146点5米,后因风雨剥蚀,现高是137米,塔基呈四方形,每边长227米,塔基面积达52906平方米,整座高塔共用了230万块,两吨半至30吨的巨石搭建而成。可以说,它是埃及金字塔登峰造极的代表作。同时,它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并且塔里面的地面是抛光的,巨石与巨石的接合缝刀片也插不进去。塔的角分线十分精确。底面四角接近90度,这连现代一些建筑物也望尘莫及。由于它的工程技术高度精确,所以它几经巨大的地震破坏,耸立4500多年而未倒塌。真可谓:万谜之谜。
而遗憾的是,160年前的“摩恩伟人”,对上古这些“巨石文化”奇迹,既没有见过,更没有研究过。他们根本不知道上古矮小人种所称之“神”,就是指上古智慧的“巨人”,以及“巨人”创造的奇迹。由于“伟人”对上古“巨人”和“巨石文化”极端无知,所以他们用想象描绘了一幅我们祖先“蒙昧野蛮”的落后图景。这就误导了全世界!
_这是我22年的研究成果,世界上独一无二,你不看就不知真实的全面的人类上古历史。
——(下接6一一11六节)
2008年121月6日于南昌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