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大传》(第四卷 风流人物)第106-107章
第106章
“本会接受山陕两省人民的请求,命令我英勇的抗日主力
红军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打倒阎锡山好同日本直接开
火,把日本帝国主义快些赶出中国去。”
话说1936年1月16日,回到陕北的高福源在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李克农的陪同下,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毛泽东紧握着高福源的手说:
“感谢你为国家为民族为抗日统一战线做了一件大好事。”
毛泽东又说:
“东北军的广大官兵应该认清,你们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是蒋介石,所以抗日反蒋是你们唯一的出路,这是东北军的希望所在。张学良将军表示愿意与红军谈判,实行联合抗日,很好。”
继高福源之后,毛泽东还接见了在直罗镇战役中曾经被俘的东北军109师参谋长刘德裕。刘德裕被放回西安后,也向张学良做了一定工作。
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主持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 张闻天 周恩来 邓发 刘少奇 凯丰 李维汉 林伯渠 吴亮平 郭洪涛 李德
毛泽东、周恩来分别做目前行动方针和组织问题的告。
会议再次肯定1936年的基本任务是巩固扩大现有苏区,打通与苏联的联系,把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结合起来,扩大抗日力量及主力红军。
会议决定:彭德怀、林育英参加政治局工作。
会议决定:毛泽东、张闻天、彭德怀、林育英随红军主力行动。周恩来、博古、邓发、凯丰留在后方组成中央局,由周恩来任书记,主持后方工作;王稼祥病愈后参加后方工作。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到天津指导北方局的工作。
会议决定,东征开始的具体时间为2月中旬。决定由毛泽民担任中华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保障后勤供给。
1月19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和彭德怀,联名签署了《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为严守行动秘密,这项命令暂不公布。
毛泽东提议周恩来在陕北做好东北军的工作。毛泽东、周恩来研究决定,派李克农为红军代表同张学良谈判,请高福源先回洛川,做好相互之间的电台联络。
1月25日,因为彭德怀此时仍主张向北而不是向东发展,毛泽东、张闻天致电彭德怀说:
“常委考虑过你的意见,认为向北是没有出路的。”
1月25日,毛泽东为了促使张学良和东北军早日踏上联合抗日的道路,以他和周恩来、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叶剑英、徐海东、刘志丹等21位红军指挥员的名义,用公开信的方式发出了《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毛泽东在这封公开信中,揭露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罪恶和企图瓦解消灭东北军的阴谋。他针对东北军的处境和现状写道:
“打红军是东北军的出路吗?进攻苏区是东北军的出路吗?不是的,这不但不是你们的出路,而且是你们的绝路。
东北军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强盗,是卖国贼头子蒋介石,所以,抗日反蒋是你们唯一的出路。
只要东北军揭起抗日反卖国贼的义旗,那在东北军内就可以军心团结,上下一致,使东北军成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军。
中国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是愿意与任何抗日的队伍联合起来、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去同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的。我们愿意首先同东北军来共同实现这一主张,为全中国人民抗日的先锋。”
1月26日,毛泽东离开瓦窑堡,踏上东征之路。
1月28日,毛泽东到达延长县城。彭德怀在无定河以北的大相村考察,已经忙了1个多月,他向毛泽东等人汇了各项准备工作的情况。毛泽东很高兴,批准了彭德怀的渡河计划。
毛泽东在延长县古峪村主持召开东征部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他在东征形势与任务的动员告中,明确提出东征的任务是:
“1、到外线打击卖国贼阎锡山,调动他在陕北的4个旅的兵力,借以粉碎敌人对苏区新的‘围剿’。2、配合北平‘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和全国反内战高潮。3、壮大自己的力量,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
会议宣布:东征军命名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领导成员有:前敌总指挥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杨尚昆,组织部长黄克诚,宣传部长陆定一,后勤部长杨立三,敌军部长李涛,民主部长刘晓。
参加东征的红军主力部队是:
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辖红1师,师长陈赓,政委杨成武;红2师,师长刘亚楼,政委萧华;红4师,师长陈光,政委彭雪枫。
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下辖红75、78、81师。
红28军:军长刘志丹(兼),政委宋任穷。
总兵力共约余人。
会议部署了兵力,确定统一渡河时间为2月20日20时,还确定了东征路线。
会议结束后,红1军团渡河先锋师师长刘亚楼,向彭德怀提出红1军团渡河时间问题,他说:
“司令员,统一时间这很重要,可是我们师部的几块表总走不到一起,其他几个团长的表也快慢不一。我们常常为确定一个人是否准时,发生争执。”
刘亚楼一句话点出了一个被大家忽视的大问题。因为此时部队负责人所戴的表,都是缴获的旧表,没有几个走时准确的。彭德怀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也一时无法表态。彭德怀将此事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和他一商量,就向红1军团发出一个特别命令:“渡河时间不可参差,一律从20日20时开始,以聂荣臻的表为准。”命令一传达,部队里立时流传出一个笑话,说是:“谁的官大,谁的表准”。因为林彪不戴表,在红1军团除了林彪,那就是聂荣臻政委官最大,他那只忽快忽慢的旧表居然成了掌握渡河时间的标准表。
1月28日这一天下午,“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在临镇举行东征誓师大会。会后各部从政治思想到战术技术、组织编制,进行整顿训练。
1月29日,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时》刊登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外交委员王稼祥对《红色中华》社、即后来的新华社记者所发表的谈话。谈话称:
“中国苏维埃政府对于蒋介石的态度非常率直明白,倘蒋能真正抗日,中国苏维埃政府当然可以在抗日战线上和他携手。”
1936年2月3日,毛泽东率领东征总部机关,从延长向西北的清涧进发。他身穿青色棉布大衣,拄着一根树棍,走在队伍前面,马夫牵着一匹枣红马,跟在后面。
在一个小山沟休息时,毛泽东召集随行秘书、机要人员、警卫班和电台工作人员开会,他说:
“今天我向你们讲两件事,第一,要注意保密;第二,大家要搞好群众关系,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多了解群众情况,多向群众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月7日,毛泽东到陕北清涧县铺子洼村黄河岸边考察地形,适逢一场大雪。他面对雪花纷飞的壮丽山河,心情格外愉快,诗思泉涌。
毛泽东回到袁家沟一个地方干部家里,挥笔写下了气势磅礴、雄浑豪放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月12日,毛泽东为保证红军主力东渡后渡口的巩固,与彭德怀联名致电周恩来,拟调红28军第1团由刘志丹、宋任穷二人中一人指挥,由河东向军渡、柳林、中阳行动;以阎红彦、蔡树藩所部巩固东岸沿河地区,以便集中主力向正东并在以后转到东南方向作战。
2月14日,在毛泽东、彭德怀指挥下,红1军团和红15军团,分两路集结于黄河西岸。
2月17日,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革命红军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了《东征宣言》,阐明了中共中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发出了“为实现抗日,渡河东征”的战斗号令。
2月18日,毛泽东、彭德怀在黄河西岸的袁家沟下达了东征作战的命令,规定第一步作战任务为:
“东渡黄河,以坚决手段消灭东岸地区之敌,占领吕梁山脉各县,首先占领石楼、中阳、永和等县,粉碎沿河堡垒线,控制渡船于我手中,在东岸造成临时作战根据地。”
2月19日,毛泽东和彭德怀致电东北军张学良、王以哲说:
“我方代表李克农等4人,于2月21日由瓦窑堡启程,25日可达洛川,望妥为接待,并保证安全。”
2月20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正式公布在1月19日签署的讨伐令。这是毛泽东以其在1920年为文化书社售书起草广告那种特有的极通俗的笔调,书写的一篇文告。敬录全文如下,供读者诸君欣赏: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
一、英勇的抗日红军同志们,英勇的抗日游击队、赤卫军、少先队同志们,英勇的抗日民众,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日子吗?现在是中华亡国灭种的日子了,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已把北京及华北占去,他还要占全中国,要把四万万人都当亡国奴。亡国灭种的大祸压在我们头上了,危机情形到了极点了。
二、四万万同胞都不肯当亡国奴,偏有一班汉奸卖国贼丧尽天良,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来灭自己的中国。没有这班汉奸卖国贼,我们中国的地方是不会亡到日本手里的,不打倒这班汉奸卖国贼,是不能保护中国地方的。汉奸卖国贼的头子是蒋介石,还有阎锡山、宋哲元一班子,他们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公敌。
三、阎锡山同蒋介石、宋哲元搭伙,出卖华北给日本帝国主义。他在山西、绥远卖了24年地皮,害得两省人民怨天恨地,他养了许多兵不去打日本,单来打同胞。他指挥孙楚、李生达等拼命进攻抗日根据地的陕北苏区,害得陕北人民妻离子散。最近得到惊人的消息:阎锡山接了日本皇帝的命令,秘密把山西卖去,又在太原开会,要趁着黄河结冰,要大举进攻陕西省。因此,黄河两岸人民纷纷告急,纷纷请求本会,出兵讨伐卖国贼阎锡山,救山西救陕西。
四、本会接受山陕两省人民的请求,命令我英勇的抗日主力红军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打倒这个万恶的阎锡山,打倒阎锡山救山西,打倒阎锡山救陕西,打倒阎锡山救华北,打倒阎锡山救东三省,打倒阎锡山剪除蒋介石的爪牙,打倒阎锡山响应抗日运动,打倒阎锡山好同日本直接开火,把日本帝国主义快些赶出中国去。
军委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 周恩来 彭德怀
这一天,毛泽东为红1军团的指挥员们送行,他随口吟出一句诗:“涉远祁连外,来从晋地游。”
众人不知毛泽东所云何意,面面相觑。有一个指挥员询问毛泽东,毛泽东笑而不答。邓华略思片刻,说:
“主席是改用李白《渡荆门送别》诗的前两句,为我们送行呢。”
说罢便背诵道:“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冷放乡水,万里送行舟。”
邓华,1910年出生于湖南省郴县一个3代书香世家,原名多华,字秋实。邓华幼好古学,博览群书,与他人儿戏时,常持扁担作长矛,口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1928年初春,邓华随工农革命军第7师2团进郴县做宣传工作,已经初显其文才。他书写标语曰:“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新社会建设灿烂光明”、“如今世界太不公,富的富来穷的穷。富人高楼饮美酒,穷人赤膊喝北风。”邓华在长征途中,率部突破西安至兰州的公路,歼敌一部,缴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白金龙牌香烟5箱。一天,邓华到陕北延长县临真镇参加一个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见到邓华,问:
“你那个‘白金龙’还有没有?”
邓华从军衣右上口袋里摸出一支,递给毛泽东。他见聂荣臻、朱瑞也站在一旁,就又摸出了两支。毛泽东笑着说:
“邓华同志,财不露白呢。”
邓华说:
“否也,是细水长流嘛!”
2月20日晚8时,毛泽东、彭德怀、张闻天率领早已集结在黄河西岸的红1、红15军团指战员,从北起绥德的沟口,南到清涧县的河口,沿黄河西岸50余公里的各个渡口,用小船、羊皮筏子同时渡河。
红15军团渡河先头部队在东岸登岸后,用了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便一举将河边守军歼灭。阎锡山在义牒的守军望风而逃。
红1军团从沟口下面的牛锦钵渡河,由红2师第5团的24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在三交镇的坪上村首先登岸。拂晓时分,5团进占三交镇,全歼阎锡山军1个营,乘胜进占留誉镇。
2月21日凌晨,毛泽东随红15军团出发,赶往渡口。他在7时、8时20分、12时、20时先后对前线部队发出电示:
“截敌追敌”;“乘胜向石楼急进,相机占领该地”;“下决心速进,夺取中阳”。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东征军兵分3路,一路沿黄河北上,袭击军渡,围攻柳林;一路进逼中阳,继续东进;一路进占义牒,猛攻石楼。
2月23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等人说:
“不论中阳、石楼等城能否攻克,不论阎锡山向我进攻之力量与时机如何,方面军目前基本的方针是:用极大努力,在中阳、石楼、永和、隰县等纵横200里地带建立作战根据地,为赤化山西全省之起点,为迎接阎锡山向我进攻之战场,全部工作的中心放在迎接更大战斗的基础上。”
23日这一天,东征军全部控制了辛关至三交镇之间的各个渡口,毛泽东随刘志丹、徐海东的15军团到石楼,彭德怀随1军团到留誉镇。
此时,东征军已经占领了包括三交、留誉、义牒各镇在内的横宽50余公里、纵深35公里的地区。
东征军突然渡河东进,令阎锡山恐慌不已,他一面急令孙楚迅速率军由陕北返回河东、东柳林、离石、中阳、石楼一带,与东征军作战;一面电令中阳、石楼守军固守待援。
2月24日,毛泽东与彭德怀为打破晋军的封堵,建立作战根据地,又决定:除以一部兵力继续围攻石楼以外,主力迅速进占柳林、离石、中阳、孝义、隰县、永和这一弧线以内的有利阵地,并大力开展群众工作,争取群众的支持;然后集中兵力消灭晋军1路至2路,取得在山西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有利条件,作为东征第二步任务。
2月27日,红1军团发起总攻。阎锡山调派增援中阳的晋军,是被他称为“满天飞”的王牌之一的独2旅,一色的外国装备。当独2旅行至中阳县的关上村、刘家坪一带时,被红1军团层层包围,成了瓮中之鳖。独2旅旅部、两个团及其炮兵连全部被歼。红1军团俘虏400多人,缴获步枪2000余支,山炮3门。
此时,还有3个消息令毛泽东非常高兴。第一个是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李克农与苏区政府贸易总局局长钱之光于2月25日抵达洛川,与第67军军长王以哲举行了会谈,双方达成了合作抗日的口头协定:1、互不侵犯;2、建立交通和通商;3、供应第67军所需粮秣。
毛泽东听到这一消息,与彭德怀联名致电李克农,通了东征军战果。电文中说:
“我方所组织抗日东征军,连日突破东岸200里封锁线,消灭与击溃杨耀芳、杨澄源、李生达等部队共3个旅,占领石楼、中阳、孝义、永和等县广大地区。”
第二个让毛泽东高兴的消息是,董健吾作为南京的密使于2月27日到达了瓦窑堡。
原来,蒋介石打算打通与共产党的联系,他找到宋子文,要宋子文找一合适人选为密使,传递国民党要求与共产党谈判的信息。宋子文又去找宋庆龄,宋庆龄就推荐了董健吾。
董健吾的公开身份是牧师,实际上他不仅是共产党的秘密党员,而且还是中共中央机关特科的成员。此人既与蒋介石有交情,也与毛泽东有交往,与宋子文原是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学,交情颇深,又与宋庆龄有着密切的联系。就这样,他这位中共中央机关特科成员,竟然成了国民党政府的密使。
国共双方在协商派遣董健吾为密使一事上特别慎重,所以双方各自的出面人员,都自认为是绝对可靠的。国民党派出的大都是CC系,如陈立夫、张冲等人,共产党派出的大都是特科的人,如李克农、刘鼎等。
董健吾出发前,蒋介石专门接见了他,提出了与共产党谈判的条件:甲、不进攻红军;乙、一致抗日;丙、释放政治犯;丁、武装民众。宋庆龄则交给董健吾1大包云南白药,因为她听说红军缺乏止血药,就托董健吾将此药带给中共中央,还要他将关于国共合作的一封重要信件,面交给毛泽东。
宋庆龄,祖籍海南省文昌县,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同年冬到日本担任孙中山秘书,1915年10月25日在日本东京与孙中山结婚。毛泽东和宋庆龄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认识的,此后,他们在同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中,有许多意见是一致的。
董健吾是在1月份与一位22岁的小伙子张子华一同赴陕北的,到了西安,董健吾自称姓周,名继吾,是一位牧师,求见张学良。他见到了张学良后,出示了一份重要证件,是孔祥熙亲笔签署的“财政部调查员”的委任状。他对张学良说:“希望通过东北军防地,进入红军的防地进行调查。”
张学良见此人来历不凡,当场没有答应他。送走董健吾后,张学良马上发密电到南京。南京方面证实,这位牧师确是政府派出的重要密使,前往中共中央方面进行联络。张学良又用电台跟瓦窑堡共产党方面联络,瓦窑堡回电说,知道此人,并请张学良提供方便,帮助他前往瓦窑堡。
2月19日,董健吾与张子华2人乘坐1架“波鹰”飞机,从西安飞往延安。驻延安的东北军接到张学良的命令,派出1个骑兵连,护送董健吾2人前往瓦窑堡。红军边防司令李景林亲自迎接他们。
2月27日这一天,林伯渠、李维汉、吴亮平、袁国平在窑洞设宴,为董健吾2人洗尘。董健吾急于要见毛泽东,可毛泽东正在山西前线指挥作战;周恩来和刘志丹也在瓦窑堡东面的折家坪,只有博古一人在瓦窑堡。
当晚,董健吾2人由林伯渠陪同,去见博古,将国民党愿意和共产党谈判的信息,告诉了博古。博古于深夜将南京来人及谈话结果,电告在山西前线的毛泽东、张闻天等人,他说:
“董系上海特科人员,”“董左右有前特科一部约10余人。”
毛泽东收到电时,北方局情部长王世英正在向他汇和杨虎城密谈的情况。这就是令毛泽东高兴的第3个消息。
王世英,1905年出生于山西省洪洞县,与林彪同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南京、天津、北平从事地下工作,是资深的情工作负责人。
前边已经说过,毛泽东派汪锋去做杨虎城的工作,王世英是由北方局南汉宸派往杨虎城部的。汪锋与王世英在2月一起回到了陕北苏区。毛泽东得知后,立即电召他到山西前线汇与杨虎城会谈的情况。
毛泽东听了王世英的汇,完全同意他和汪锋与杨虎城商定的与17路军建立统战关系的各项原则:1、在共同抗日的原则下,红军愿与17路军签订抗日友好互不侵犯协定,双方各守原防,互不侵犯,必要时可以事先通知,放空枪,打假仗,以应付环境。2、双方可以互派代表,红军在杨虎城处建立电台,密切联系。3、17路军在适当地点建立交通站,帮助红军运输必要物资和掩护共产党方面人员的往来。4、双方同时做抗日准备工作,先从对部队进行抗日教育开始。
毛泽东派王世英返回华北,要求他在路过西安时,将上述原则转告杨虎城。请杨虎城提前建立交通站,愈快愈好。毛泽东还特别指示王世英,要转告杨虎城,请他注意搞好同东北军的关系。
这正是:覆巢无完卵,统战当为先。
毛公识大义,群贤着先鞭。
欲知中国共产党与张、杨如何建立统一战线,请看后边详述。
第107章
“既然象张学良这样已经在联合抗日道路上迈出了巨大一步
的人,对反蒋都不能接受,如果继续坚持反蒋口号,势必对
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来妨碍。”
话说红1军团在关上村一战,打得阎锡山心惊胆战,他急忙调动7个师的兵力,要在汾阳、孝义、离石、中阳、灵石、蒲县一带组成第2道防线,阻止东征军继续东进。
1936年2月28日,毛泽东与彭德怀致电林彪等说:
“关上、水头之线,即石楼、中阳、孝义、隰县4县交界处,是我军作战枢纽,在地形上又是最好的临时后方根据地。望下创造作战根据地的决心,努力进行东南西北4方面各50里地区的群众工作。”
1936年3月2日,毛泽东复电博古、周恩来,要他们和董健吾一起赶往山西石楼,与他见面。董健吾因急于回南京复命,表示不能去石楼。张子华说,他可以留下来去见毛泽东。
张子华其实也是一名中共中央机关特科的成员,董健吾并不了解他的真实身份,张子华却知道董健吾的真实身份。
在3月2日这一天,中国工农红军第30军在晋西组建,由阎红彦任军长,由蔡树藩任政委,全军有600人左右。
3月4日,毛泽东、彭德怀致电军委2局局长曾希圣,褒扬2局的工作“是表现了大成绩的,这一工作虽属技术性质的,但其意义与结果都是军事政治上的一大助力,前方的胜利,你们是有劳绩的。”
原来曾希圣领导的2局在东征战役开始后,对阎锡山军队进行了技术侦查,控制了晋军的各部电台密码,及时掌握了晋军、东北军、西北军及入晋增援的中央军的动态,为毛泽东的决策及时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彭德怀特地从缴获的物资里,选了一批斜纹布送给2局作为奖励,让他们每人做了一套制服。
3月4日中午,毛泽东、张闻天、彭德怀联名复电博古:
博古同志转周继吾兄:
甲、弟等十分欢迎南京当局觉悟与明智的表示,为联合全国力量抗日救国,弟等愿与南京当局开始具体实际之谈判。乙、我兄复命南京时,望恳切提出弟等之下列意见:1、停止一切内战,全国武装不分红白,一致抗日。2、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3、容许全国主力红军迅速集中河北,首先抵御日寇迈进。4、释放政治犯,容许人民政治自由。5、内政与经济上实行初步与必要的改革。
同意我兄即返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计。
张 毛 彭
4日12时
博古将毛泽东3人的复电转交给董健吾,又交给他3枚苏区银币和一套布币,作为回赠宋庆龄的礼物。
董健吾回到上海的当天,向宋庆龄转达了毛泽东的意见和问候。宋庆龄非常高兴,她称赞董健吾做了一件“益国非浅”的事。
至此,由于各方面的努力,国共两党终于打通了已经中断将近10年的联系。
3月4日,张学良飞抵洛川,会见李克农。张学良说:
“我是来做大买卖的,搞的是‘整销’,不是‘零售’。”
张学良除了同意李克农与王以哲达成的口头协定外,还希望会见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双方约定:为了进一步商讨抗日救国大计,中共中央派一位全权代表,最好是由毛泽东或周恩来与张学良再次商谈,地点以延安为宜,时间由共产党方面决定。
李克农在会见结束后,立即将会谈结果电告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完全同意洛川会谈所达成的协议,并指示李克农赴山西石楼,向正在东征前线的毛泽东、周恩来详细汇。
此时,毛泽东和东征军总部随红15军团前进至孝义以西的大麦郊;1军团也向这一带靠拢。而驻守孝义、介休等地的阎锡山部队也正在向这一带集结,企图阻止红军于同蒲路以西。
3月10日,东征军总部指挥部设在大麦郊北郭家掌的一座小山上,毛泽东在阵地上亲自指挥战斗。
郭家掌对面左前方就是晋军据守的兑九峪,晋军打过来的炮弹不断落在指挥部的后面。警卫人员劝毛泽东暂时隐蔽一下,他却依然神色自若地站在山头上观察前方战况。
下午3点多钟,一科的余参谋忽然发现前面山沟里出现了一股晋军,他们正利用死角极端隐蔽地朝郭家掌山上偷偷的摸过来。毛泽东身边什么部队也没有,情况十分危急。余参谋急忙组织几个警卫人员,到前面山坡上进行阻击;他又劝说毛泽东到指挥部后面的一个土洞子里暂时避一下。
不一会儿,山坡下响起了枪声,子弹哗哗哗的打到山顶上。山沟里的晋军突然受到打击,回头就跑了。
兑九峪战斗,东征军击溃了晋军第2、第3两个纵队,阎锡山怕蚀老本,急忙命令他的部队缩回汾阳、孝义、介休几个县城,一面组织地方民团,配合其主力沿同蒲路、汾河设防,一面致电蒋介石火速增援。
3月10日晚,毛泽东为了扩大政治影响,以他和彭德怀的名义,起草发布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布告中说:
“照得日本帝国主义横行华北无人制止。蒋介石、阎锡山、宋哲元,奴颜婢膝,媚外成性。全国丧亡,迫在眼前。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红军军事委员会派遣本军,东行抗日。一切爱国志士,革命仁人,不分新旧,不分派别,不分出身,凡属同情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者,本军均愿与之联合,共同进行民族革命之伟大事业。
本军所到之处,保护爱国运动,保护革命人民,保护工农利益,保护知识分子,保护工商业。
本军主张停止一切内战,红军、白军联合起来,一致对日,凡属爱国军人,不论积极的与本军联合抗日,或消极的不反对本军及爱国人民抗日者,本军均愿与之进行协商、协定或谅解。
我中华最大敌人为日本帝国主义,凡属(食毛)践土之伦,黄炎华胄之族,均应一致奋起,团结为国。”
几天以后,东征军总部转移到双池镇。毛泽东与彭德怀根据晋军的部署,决定东征部队展开北上南下作战:由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红15军团北上作战;由林彪、聂荣臻率红1军团沿着同蒲路南下作战;打乱阎锡山的防御部署,使晋军首尾不能相顾。
而由叶剑英率领的只有两个连兵力的特务团,带着一部电台和少数参谋警卫人员,一共不到500人,准备跟着毛泽东离开东征军主力部队,向晋西一带转移。毛泽东召集特务团和电台的干部开了一个动员会,他说:
“左右两路军已经胜利的打出去了,我们是‘中路军’,中路军队伍虽小,但是要做大事情。”
毛泽东吸了一口烟,又微笑着说:
“现在敌人驻守汾阳、孝义、介休等地的二十几个团,将来要‘扫荡’我们,要把我们晋西的红军赶回陕北。好!就让他来扫荡!可是我们暂时还不准备回陕北,而要在晋西一带跟敌人兜圈子。我们要准备多跑些路。”
3月16日,李克农赶到山西石楼,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负责同志,汇了洛川会谈的详情和张学良的要求。毛泽东与周恩来经过认真研究,商定由周恩来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同李克农一道赴延安,与张学良会谈。
此后,毛泽东带着特务团几乎天天行军,路线飘忽不定,时而向南,时而向北,在孝义、灵石以西,中阳以南,石楼、隰县以东的范围内转来转去。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发动群众,打土豪、扩红、筹款。
有一次,部队在一个小山村宿营,刚要在拂晓出发时,晋军突然打起炮来,小山村内外尘土飞扬,炮弹震得人们耳朵嗡嗡直响。一位负责人跑来催促毛泽东说:
“主席,敌人朝我们打炮了,快走吧!”
毛泽东却镇定地说:
“慌什么!过一会儿再走,等他们把炮弹打光了就不打了。”
果不其然,晋军打了一阵就停下了。毛泽东这才从容地起身上路。
此后,敌我双方像捉迷藏一样,晋军追得紧,毛泽东率特务团就走得快;晋军追得慢,毛泽东他们就走得慢;晋军停下来,毛泽东他们就休息。双方宿营地常常相距不过七八公里。
一天宿营后,毛泽东专门去看望电台的工作人员,询问了他们的工作情况之后,笑着对大家说:
“这些天,你们有点提心吊胆吧?阎锡山的队伍战斗力不强,看来是名不虚传。我们一渡河,他们就把沿河堡垒丢掉了。石楼城里敌人4个团,被我们的叶剑英总参谋长带领的一个小团围住,就不敢出来。他的‘满天飞’部队跟我们1军团一碰,就变成了‘满山飞’,看来也不经打。我们摸到了他这点底,所以敢欺侮他。
只要你们电台的工作做好,把所有的来往电,能及时收进来发出去,使我能够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就不会出问题。”
后来,有一个新战士掉了队,被晋军俘了去。由此,晋军知道了毛泽东的行踪。第二天,太原和南京电台便广播说:“晋西共匪已被国军击溃,据俘匪供称,毛泽东仅率少数残匪落荒而逃……”
晋军对毛泽东率领的这一支小部队追的是越发的紧了。毛泽东给红15军团发了一个电,告诉徐海东等人晋军的活动情况。不久,就听到了红15军团在中阳县东南的师庄村歼灭了晋军1个团和1个炮兵营的消息,连晋军的团长也活捉了。
毛泽东了解了红15军团的情况后,致电南线的林彪说:北线红15军团伤亡大,扩军困难,兵员缺乏,希望1军团拨一部分兵力给15军团。
林彪看了电,对聂荣臻说:
“1军团也缺员,没有多的几个兵!”
聂荣臻到部队下边了解情况,下边反映说部队编制还不健全,人员也不满额。于是,林彪、聂荣臻复电毛泽东说:1军团也严重缺员,请求免拨。毛泽东看了电,非常生气,他认为林彪是严重的本位主义。
3月20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在孝义县麦郊、隰县石口和石楼县罗村、四江村召开扩大会议,史称“晋西会议”。
张闻天主持会议,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华北的形势,讨论了政治、军事和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个方面的问题。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告。他说:
“过去提‘巩固向前发展’是对的,今天则是‘以发展求巩固’。现在只有发展才能求得巩固。为此,在战略上必须采取大胆的方针;在战役上要采取谨慎的方针,在有利地形上实行以多胜少,力求减少错误。”
会议决定:“争取迅速对日作战为党与红军的重要任务”,“以发展求巩固”为全党全军的战略方针。“以此一方针下,向河北、河南、绥远3省境内作战役的跳跃是许可的”。党和红军当前的方针是经营山西,在山西已占区域的主要工作“是普遍摧毁反动基础,普遍发动群众,猛烈扩大红军,各个消灭敌人”。
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正式决定派周恩来与张学良会晤。
会议决定:张闻天等政治局成员不再随东征红军行动,会后即回后方瓦窑堡。
3月下旬,上海地下党代表刘鼎奉命到西安与张学良进行了会谈。
3月29日,毛泽东根据晋西会议精神以及蒋军入晋的情况,他以抗日红军西北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和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的名义,向全国发出通电,通电中再次声明说: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军事委员会,为了停止一切内战,不分红军白军一致联合抗日,召开全国抗日救国代表会议,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要求全国红军首先集中河北,阻止日军迈进。
如今最大卖国贼蒋介石,丧心病狂,不顾民族存亡,甘为日本帝国主义奴隶,不允红军抗日要求,竞以六七师之兵力入晋,阻拦抗日红军前进。为了民族独立自由、领土完整,红军愿争先驱,誓与全国爱国同胞共同奋斗,反对卖国贼阻拦抗日红军道路。”
1936年4月6日,毛泽东、彭德怀密电张学良、王以哲说:
“甲、敝方代表周恩来偕李克农于8日赴肤施,与张先生会商救国大计。定7日由瓦窑堡启程,8日下午6时前,到达肤施城东20里之川口,以待张先生派人至川口引导入城。关于入城以后之安全,请张先生妥为布置。
乙、双方会商之问题,敝方拟为:1、停止一切内战,全国军队不分红白,一致抗日救国问题。2、全国红军集中河北抵御日帝迈进问题。3、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的具体步骤及其政纲问题。4、联合苏联及先派代表赴莫斯科问题。5、贵我双方订立互不侵犯及经济通商初步协定问题。
丙、张先生有何提议,祈预告为盼。
毛泽东在电文中所说的肤施,是延安的别称。
4月8日,周恩来、李克农一行抵延安东北之川口。因风雨交加,张学良未能按时赶到,且电讯中断。
4月9日,张学良亲自驾驶飞机,带着王以哲和共产党方面的代表刘鼎飞抵延安。
晚8时,周恩来、李克农一行人入城,与张学良正式会淡,张学良说:
“我自欧州归国以后,一心拥护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相信法西斯挽救中国。可是经过几年的实际观察,和周围的朋友对我的谈话劝告,特别是李克农先生和刘鼎先生对时局透彻的分析,我认为我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然要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参加,那么,蒋介石也应该包括在内。我同蒋介石的接触很多,关系也很密切。据我了解,只要我们认真争取,是可以把他团结到抗日战线里来的。”
周恩来应允把张学良的意见向中共中央汇。
双方还就抗日战争的形式和前途,停止内战,红军的战略方向,联合苏联,红军帮助东北军进行抗日教育等事项,进行了友好坦率的商谈。直到次日凌晨4时,会谈才结束。
张学良在周恩来告别时,赠送给他一册《申》60周年纪念大地图。他还握着周恩来的手说:
“共同保卫中国!”
周恩来立即将张学良的意见电告毛泽东。毛泽东根据周恩来和李克农的汇,经过对国内形势反复认真的分析研究,决定改“反蒋抗日”为“逼蒋抗日”。他说:
“既然象张学良这样已经在联合抗日道路上迈出了巨大一步的人,对反蒋都不能接受,如果继续坚持反蒋口号,势必对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来妨碍。”
4月9日晚,毛泽东以他和彭德怀的名义在致张闻天的电中,建议说:
“目前应团结抗日,不应发讨蒋令。”“我们的旗帜是讨日令,在停止内战旗帜下,实行一致抗日”,“中心口号是停止内战,在这口号之外,同时发布主张内战的讨蒋令,在今天是不适当的。”
毛泽东改“反蒋抗日”为“逼蒋抗日”,这是在政治策略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4月中旬,毛泽东率领特务团转移到赵家沟,这是一个深山里的小村庄,离大路比较远。他们在这里休息了1个星期。毛泽东在排长以上干部会议上说:
“我们到山西1个多月了,歼灭了阎锡山1万多人的兵力。左路军深入晋西北,右路军控制了同蒲路南段,广泛发动了群众,扩大了7000余名红军,筹款50余万元。左右两路军获得了这样大的成果,我们‘中路军’成绩怎么样呢?我们牵制了敌人,便于左右两路军顺利的发展。”
毛泽东一语道破了他于3月中旬在双池镇分兵的天机。
原来,红15军团受命北上,威胁太原,调动晋军。阎锡山怕他的老巢被抄,就急忙派了十几个团尾随追赶,红15军团就牵着这股晋军一直跑到岚县、兴县一带,而后与后来渡河的红28军会师,突然掉头南下,在康宁镇、金罗镇歼灭了一部分晋军。
毛泽东率领的只有500人的“中路军”,一方面“办大事”,一方面吸引着一部分晋军主力兜圈子,打游击。
北路军和中路军的行动,迷惑了阎老西,从而使他在人烟稠密、物产富饶的晋南一带,兵力十分空虚。这就给林彪的南路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会,红1军团横扫过去,从霍县、赵城、洪洞、临汾、浮山、襄陵,一直打到晋南重镇侯马,一路上消灭民团,宣传抗日,打土豪,筹款,扩军。就这样,红军计划半年东征的目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已经达到了。
毛泽东这一招,使阎锡山胆战心惊,他接二连三的向南京发电,请求蒋介石救援。于是,蒋介石就派出10个师增援山西:5个师由正太路西进,阻挡红军继续向东发展;5个师由风陵渡北渡黄河,沿黄河东岸向北推进,企图截断红军退路,与阎锡山主力形成夹击之势。
4月15日,毛泽东决定“回师西渡,逼蒋抗日”。
这正是:军政事,抗日救国前锋东征,红军处处占先机;
谈笑间,统一战线首倡大义,元戎每每筹良谋。
欲知东征军回师情况如何,请看下一章。《毛泽东大传》第三版全10卷共6册成本价230元包邮,淘宝网址: 东方直心电话/微信购书:,QQ: 望各位读者广为宣传,让更多的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人们了解一个真实的毛泽东。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