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张幸仔:“颜色革命”——不再掩饰的颠覆行动

2025-02-26 学习 评论 阅读
“颜色革命”——不再掩饰的颠覆行动

  

  张幸仔 



从1992年,美国参议院通过《自由援助法》,到2005年11月23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全体会议正式审议了一项对非政府、非商业性社会组织强化国家注册程序的法案为止,前后13年的时间里,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三个独联体国家相继发生了“颜色革命”。与以住偷偷摸摸的习惯不同,引爆颜色革命的导火索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步步烧向这三个主权国家。
一、未雨绸缪用钱开路
在《自由援助法案》通过后,美国就开始大笔大笔地向这些在地缘政治中的中间国家砸钱。数十亿美元不断涌入美国在这些国家扶持和看好的各种非政府机构和独立媒体。即便是国家对国家的援助,也被硬性要求主要使用在“扩大民主”的事务上。因此,从1992—1999财政年度,美国承诺向乌克兰提供的援助总额达23.2亿美元。从1992—2002年,美国共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了五亿美元的财政援助。而同期向格鲁吉亚提供的援助总额达十亿美元。在乌克兰大选时更是直接投入6500万美元政治献金用在刀刃上。美国白宫发言鲍彻称:“我们的钱没有流向候选人,而是流向了选举程序当中,流向了进行自由民主大选的公共机构。”不过这些“自由民主大选的公共机构”却几乎清一色拥有反对现政府和仇俄情结。
除了美国政府,名自繁多的各种基金会也深入这些国家的社会内部,通过组织各种交流活动,直接把钱花到“重点人物”的身上。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反对派头自“巴基耶夫”就拿着这样的学费到美国进行再教育。这些基金会还出钱办印刷厂帮助各国的反对派印刷各种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杂志、纸,有时甚至乾脆免费赠送给当地百姓观看。在吉“革命”最关键的阶段,这样的印刷厂开足马力一天一口气印出20万份纸。
金钱不止被使用在反对派上,同时也通过不同形式落进了当权派的腰包里。值得注意的是这笔资金的运用可能是整个颠覆活动中唯一处于隐藏状态的。在吉总统逃俄后,他的女儿贝尔梅特的丈夫托伊甘巴耶夫被发现其公司按照合同为吉首都比什凯克郊外的一处美空军基地提供燃料。
吉“革命”后,阿卡耶夫的女儿在俄罗斯接受采访时说:“我亲眼看到了革命是可以用钱来制造的,这是对所有独联体国家的警告,甚至也是对所有过渡时期国家的警钟。”
二、两驾马车各显神通
小布什在第二次当选时发表的演说中明确告诉各国反对派:“所有生活在暴政和绝望下的人都会知道,美国不会无视你们所受到的压迫,不会饶恕你们的压迫者。当你们支持自由时,美国将与你们站在一起。”并且“面临镇压、囚禁或者流亡的民主改革人士知道,美国把你们看作是你们国家今后的领导人。”这番话无疑是一种美国式的宣战檄文,目标直指其他主权国家的内政。在美国官方大张旗鼓地动员别国反对派的时候,各种“群众性”组织也自发地凭着他们敏锐的嗅觉渗透到别人的国土上去。因为没有官方背景,他们的活动更加隐蔽深入,无孔不入。他们在大学里设立奖学金,支持有关于民主运动的研究甚至直接创办媒体。自吉独立以来,美国向其在该国的各色“民间”组织提供了各种援助总达七亿多美元,有十来个非政府组织在吉活动,国家民主研究所、国际共和研究所、自由之家、索罗斯基金会、欧亚基金会等驻吉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
在吉尔吉斯斯坦大选开始前,美国政府就调兵遣将,首先是美国驻吉大使史蒂文•杨戈多次去监狱看望在押的吉第三大反对派头目库洛夫,而且在库洛夫入狱前,其家人就被接到美国避难。“自由之家”基金会创办的印刷厂里,头号反对派的杂志《MSN》正源源不断地从印刷机上被制造出来,它的封面显示著一栋富丽的别墅,文章中称这栋别墅是现任总统阿卡耶夫的。在选举前吉网站上还盛传政府正召开秘密会议,将采取措施镇压反对派。众多谣言弄得吉政府疲于奔命,应接不暇。反对派借机煽动群众上街游行,为接下来的行动“预热”
2月27日,吉尔吉斯斯坦议会第一轮大选结束后,美国和欧安组织派驻吉监督大选的负责人就指责吉议会选举不符合国际标准,存在不正当使用政府资源、挤压反对派、计票不真实等舞弊行为。随即在吉反对派的带领下,国内出现了混乱局面。群众举着橙色的旗帜来到比什凯克,总统卫队和内务部不断向总统传达可能被暴力推翻的消息。就在政府与反对派的谈判刻不容缓之际,如同乌克兰选举前基辛格博士赴基辅,“考察”乌克兰总统选举局势一样,美国派出副国务卿伯恩斯前往吉尔吉斯斯坦,要求吉政府与反对派展开对话,但不能预设条件。3月24日,当总统一家刚逃离比什凯克,美国国务卿赖斯就在华盛顿表示:“应该是一件好事。”第二天,美国国会欧洲安全与合作委员会发表声明,警告外国军队不要进入吉尔吉斯境内干预局势。同时美国国会欧洲安全与合作委员会成员、民主党众议员卡尔丁还表示:“比什凯克政府的迅速垮台表明,阿卡耶夫总统政权是不合法的,因此,美国应与反对派力量保持密切联系。”
当29日吉总统在俄罗斯宣布准备辞职之际,美国干脆放话说这种辞职是对民主的贡献。
三、玩弄民主颠覆政权
2005年12月11日,赖斯在《华盛顿邮》上撰文指出,美国国家安全最主要的威胁与其说是来自民族国家间的冲突,还不知说是源于“衰弱和走向失败的国家”的内部。这类国家不仅滋生了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还因没有能力控制,使此类威胁迅速向外扩散。美国只有推进自由民主,改变这类国家的政权性质,才能消除这种威胁。必须注意到,赖斯把恐怖主义的根源牵强地与别国政治体制联系起来,不但模糊了造成恐怖主义的内在原因,而且造成了干涉别国内政的新口实,痕迹非常明显。因此美国利用一些国家处在转型期,经济落后,对民主政治的运作手段不熟悉等弱点,发动自己在资金和选举经验方面的优势,调动政府和民间机构,通过援助方式向别国内部进行渗透,收买扶持反对派领导人和拉拢现政权领导人身边的亲属和工作人员。因为在隶属关系或利益方面目标相重合,各种所谓非官方的基金会在颠覆活动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整个行动中的中流砥柱。其活动方法大体可分以下三个部分:
1、威逼利诱,落地生根
很多国家政府不是不知道这些所谓民间背景的基金会的后台和政治目的,但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小国,谁也不能拒绝美国的资本和技术,为了获得这些援助也就不得不网开一面。即便有的国家表示坚决反对,美国也会软硬兼施地把这些基金会硬塞进去。尼泊尔国王贾南德拉就是在颜色革命后认识到了基金会的政治目的而拒绝让“国家民主研究所”进入尼泊尔。美国国务院主管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卡得知后,亲自访问尼泊尔向贾南德拉国王施压,表示美国继续向尼泊尔提供经济援助的必要条件就是让该基金会进入尼泊尔。对于那些乐得让美国机构进人的国家,美国更是当仁不让,放开手发展。据统计,索罗斯基金会自1990年在乌克兰创建国际复兴基金会后,截至2004年,共投入经费8100万美元,除了在首都基辅设立基金会总部外,还开设了24个地区分支机构。1993年,进入吉尔吉斯斯坦,1994年进入格鲁吉亚,在首都第比利斯设有“国际索罗斯科教计划”中心等四大机构,还在四个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2、传播民主,改造基层
基金会进入后,迅速开始巩固基础笼络人心,除了培训反对派和资助各种独立的媒体外还介入各种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他们的笼络对象主要是官员、学者和媒体记者。手段如召开某个问题的学术研讨会、组织被挑选人到西方的城市参观学习,也开展完善医疗体系和教育体系、扶持中小企业等社会经济服务,基金会通过交流帮助反对派培养了大量人才,如今在格鲁吉亚萨氏政府中,有五分之一的部长曾在“索罗斯基金”里工作过。基金会还着力培养反对派在今后可能经历的运动中的组织与颠覆能力。在基金会为反对派开设的培训课程中这点非常明显,其中有领导原则,政党改革、组织发展的方法,如何传递信息和宣传自己,如何组织和参加选举,如何筹集资金,如何推出候选人扩大其影响,如何采取非政府组织的支援,如何与新闻媒体打交道,如何利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推广民主,如何组织罢工游行等。在反对派的能力和经验都达到一定程度时,该国的大选也如期展开。
3、双管齐下,颠覆政权
在选举当中,美国更利用派驻选区的观察人员在选区外直接对投票后的选民进行抽样调查,在第一时间取得大选的结果,在结果不利于反对派时就散布选举违规的消息,美政府高官也不断站出来喊话。并不失时机地暴出一些关于领导人腐败堕落的消息,挑动群众上街闹事。在最关键的时刻,一面警告政权领导人不许使用任何武力,一面放出谣言说激进的反对派要危害现任领导人的生命,逼得合法总统只能下野逃跑。这样的革命前后花费不会过百亿美元,不到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军事行动的一个零头,却事半功倍。
值得注意的是,新任美驻台协会台北办事处的处长,正是2003年上任并于2005年去监狱探望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头目的美国驻吉大使史蒂文•杨戈。以民进党现在的民意支持率,2008年大选后很可能沦为反对派。如何支持一个执政的准反对派,对于亲独反共的史蒂文•杨戈将是一个更大的“题目”
(《环球视野》刊摘)
相关文章 周新城:必须警惕和防止颜色革命人民日整版刊文:“颜色革命”为何行不通日本地震咋成了某些人贬损我们民族的工具?维护者和颠覆者--从国家的希望看我们未来的希望《新三篇》:愚私移公、为资本家服务、纪念胡士泰美国民主基金会:反华势力钱袋子“颜色革命”的破产刘晓波承认自己叛国致水火同志右派要拆庙左派怎么办?--评《水火:为什么和尚要拆庙》《零八宪章》绝非“民间吁”
标签:美国   反对派   国家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