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通胀轮回中国股市这次将“自由”落体

2025-02-26 学习 评论 阅读
  

  通胀轮回 中国股市这次将“自由”落体

  

  
陈词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自建国以来经历了四次较为剧烈的通货膨胀。如果把近期的“猪肉事件”算上,我们迎来了第五次通胀的开始。但前几次发生之时,我对“金融”还一无所知,我们也还“没有”股市,无从考究通胀与股市之间的关联。所以这里只能以有限的历史比照试图探讨“第五次通胀”之下,中国A股市场将何去何从。

  

  有史可查的通胀高潮分别发生在1961、1980、1987、1995这四个年份,而我所能经历并清晰感知的只有1995年那一轮。当年,我正尝试着对香港恒指和国内的籼米、国债等期货品种的炒作,同时旁顾着期货市场的另一个孪生兄弟——乱哄哄的A股市场。其间最令我为惊讶的是,当年期货市场一片红火,证券资产价格,即我们俗称的指数和股价却跟物价走向背道而驰!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投资人都普遍认为期货与股市,同一时期内“一山绝容许不了二虎”。 1993年之前的几年,国内物价并无可圈点之处,但A股市场却火爆异常。虽然这跟当时完善度差、上市公司数量奇缺导致供需极不平衡等因素有关,但个人以为,从它与通胀的关联层面上看,可以理解为股市与通胀属于“负相关”关系,因为自1993年物价狂起,到1994年接连性暴涨(接着又是1995年所谓的经济“软着陆”),A股市场却出现相反的暴跌,“泡沫”被挤得一干二净,中国股民用“血”的代价,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套牢。

  

  我们同样可以在接下来的一些时期内发现这种“负相关”的趋势——2000-2001年期间,当期物价一直保持着非常“便宜”的水平,而股市却创下了10年新高;但2003-2004年期间物价开始快速回升,股市却经历着跌幅最惨烈、时间跨度最长的“黑暗”景致。 但现在的情形似乎发生了变化,“两只老虎”好像在并肩前行。 从原材料价格的翻番上涨到农产品价格的翻倍飙升,A股市场同期也在“历史最高点”的基础上加速上扬,达至目前接近5000点的水平。可以说,“猪肉事件”只是将通胀情况清晰摆在了普罗大众面前罢了,或者说,这只是物价上扬的一个“加速点”,就像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一样,令所有的股票投资人都明显感觉到了“行动”的能量。 “两虎同行”本来就是“成熟市场”的正常体现,所以前几天文章中我欢呼中国证券市场终于从此迈入了“成熟”的行列,虽然这个个人观点除了给自己未来的投资作参考之外,对市场根本起不到丝毫的推动或拖累作用。也因为有了这种思路的推演,所以我认为美国经济或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现在才真正具备了为A股投资提供有意义参照的价值。

  

  近期美国的“次级债”风潮仍有加剧恶化的迹象,相关公司已有了破产案例的发生,这拖累当地金融类公司股价表现的同时,连带改变着市场对经济前景的良好预期。那么它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美国次级债危机从信用级别较低的债务人放弃或无力还债,导致债权人(金融机构)呆坏账剧增开始。虽然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信用体系,但依据国情进行换位比照,我将美国那部分“信用级别低的人”等同定义为国内那些“购房自住的中低层的公民”,如此,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就可以据此“预测”了。 现在我们已在抱怨物价疯狂走高但工资却严重滞涨,被“炒房团”推高的天价房子对普通购房者来说实在是苦不堪言。若薪水持续维持低水平或者失业,物价节节攀升的背景下,望着每月必须“上缴”银行的数千元供楼款通知单,我们还能如何面对?这根本就是个令人为之寒颤的问题!号称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如果无法化解它的这次危机,无疑将拖累其它各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水平。届时,次级债风波料也将出现“亚洲版”或“中国版”,除非我国政府有扭转乾坤的能耐,抑或中国经济能取代美国,成为“新火车头”。但我根本无法预计这种状况是否将会发生,就交由政治家、经济学家们去思考吧。 但我可以推演可能在股市上发生的情形。那就是当某天我们看到、听到国内房价全线回落的“好消息”时,作为股民的话请别高兴得太早,因为那可能表示“次级债中国版”终于正式登台,A股市场或将复制美国市场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动荡与不安!一不小心,届时纵使房价跌至500元/平方米的“地价”我们都没钱买,因为到时的个人资产可能也跟随着房价同时跌至低谷;就算还有那么点钱,料也没几个人敢贸然出手“逢低吸纳”,因为谁都不知道那是不是一个最佳的“接盘”时机。 我们很清楚,和股票炒卖一样,“买高不买低”总是我们最常用的操作,虽然明知这是个多么愚蠢的做法。 那在平常,如何通过直观监测股价表现来推断后市发展并试图防范自己的资本缩水呢?个人以为,地产、银行两类公司扮演着市场“顶梁柱”的功能,它们的一举一动值得我们密切关心。但只盯着万科A( SZ)或工商银行( SH)这类一线股是没有用的,比如近期政府不断地打出调控组合拳,但万科股价还依然“我行我素”地往上爬。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去留意二三线地产、银行股的公开信息,结合每日的财经新闻,观察它们的股价反应,当出现不协调的声音和步伐之时,我想,那就是A股泡沫真正破裂的时刻。 这具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我并不太清楚,或许金秋10月?或许2008年——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横行肆虐,A股市场虽然也同步受到影响,但其实1998年下半年那轮暴跌才是最为惨烈的——那时股市的天空一片黯然,基本看不见还能闪烁的星星,调降印花税加上6次的接连降息都无济于事。

  

  
A股将“自由落体”式崩盘?

  

  2007年08月13日

  

  证券时

  

  
周末浏览股市博客,发现了一些奇谈怪论。在网易博客的某论坛上有号称“财经学者”、某论坛的“旗帜”、署名“陈词”的人发表《通胀轮回中国股市这次将“自由”落体》文章,称美国的次级债务危机在中国也同样不能幸免,“次级债务危机的中国版”即将发生,并由此推论中国股市将要出现“自由落体”式的崩盘。

  

  最近,在欧美股市的确出现了因为美国“次级债务危机”所引发的麻烦。根据香港《文汇》道,近日“美国次级按揭危机加剧,房贷公司业绩大倒退,并拖垮多家对冲基金,冲击金融市场。银行、债券基金等皆有部分投资涉及到次按投资产品,因此正面对被投资者抛售及赎回的厄运。”受该事件的影响,近日欧美股市出现了大幅动荡的走势,并且带动了亚洲股市的大幅波动,该危机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欧洲央行已经分两次拨出共1000多亿欧元,以补充金融机构的流动资金。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央行也有类似举措。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述“财经学者”所发表的这一文章,在客观上有可能起到混淆视听,制造恐慌,误导中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散户盲目抛售股票,从而引发A股市场出现大动荡。

  

  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不能不站出来指出:中国国情与欧美有天壤之别,“次级债务危机中国版”绝无可能出现;中国宏观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中国股市正在健康发展,也绝无可能出现“自由落体”式的崩盘。妄称“次级债务危机中国版”将要出现、中国股市将要出现“自由落体”式走势的人,如果不是不懂自己国家的国情的话,就是危言耸听甚或别有用心。

  

  中国房贷不会出现危机

  

  美国“次级债务”,是指在美国房地产信贷中,由中低收入阶层、信贷评级不高的人买房借贷所引起的债务。这次“次债危机”,就是由这些债务所引起的。这次危机有多大?按照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说法,次级债务在美国信贷中约占2%的比例,而“有问题”的次级债务总量约为500至1000亿美元。伯南克曾经称,次级债务对美国经济影响不大。

  

  既然如此,这次事件为何在欧美股市引起如此大的反应?原因之一是有一批基金买入了大量的次级债务,并且被这些债务拖垮,因而波及了金融市场。而金融市场对此类事情是最为敏感的,一有风吹草动,就已满城风雨。原因之二是不排除有人利用这次事件说事,夸大其词,扩大影响,以使事件向某些利益集团有利的方向发展。

  

  那么,这次美国“次债务危机”会不会波及中国?“次级债务危机中国版”有无可能出现?笔者的看法是:绝无可能!

  

  首先是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同的阶段。美国经济增长在今年第一季度一度放缓,国际市场曾经担心美国经济由此走向下坡路,因而次级债务问题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但实际上,美国二季度经济超预期地大幅增长3.5%,“美国经济由此走向下坡路”的说法能不能成立尚待观察。而中国宏观经济目前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虽然通货膨胀有升温的趋势,而进出口不平衡、经济结构调整未完成、房地产行业过热势头仍需调控、东西部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也尚待解决,但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健康而且强劲,房地产信贷问题不可能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

  

  其次,房地产信贷是中国最安全的信贷,也是信用评级最高的信贷,中国的房地产信贷不可能出现大面积的危机。虽然笔者目前尚没有一个全面的数据,但是笔者接触的银行业人士都说,在中国银行的信贷中,房地产信贷所出现的呆坏账最少,按时还贷率高于98%,因此,中国不可能出现房地产信贷危机。

  

  目前,中国不少银行已经提高了房地产信贷的首付比例,有些甚至停止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他们要防范的,并不是收不回信贷的担忧,更多的不是忧虑由此形成呆坏帐,而是为了调控过高的房价。这是执行国家对“高房价”的调控政策,而不是为了别的。

  

  其三,不同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观念,决定了次债危机更不可能在中国发生。美国的次级债务,是指由中低收入阶层购房所引发的债务。在美国,中低收入阶层的人,被评为信用等级低的人;而在中国,中低收入阶层的房贷,是信用极高的信贷。熟悉中国国情的人都知道,中国的中低收入阶层在买房后,最遵守还贷规则。中低收入阶层的人,是一群宁可少吃俭用、节衣缩食也要及时把房贷还上的人。

  

  这是为什么?最重要的是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理财观念处于两个极端。美国人讲究享受,今年用明年的钱,举债消费早已成为美国人的时尚;而在中国,老祖宗留下“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的传统观念,中国居民储蓄率全球最高就是一个明证。而中国的中低收入阶层,为了实现“成家立业”、“夜求一宿”的传统生存理想,他们信守“借债还钱、天经地义”的承诺,他们会用一辈子积攒下来的钱来买房,来还房贷。可以说,中国的草根阶层在房地产信贷上的信用,甚至远远高于富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次级债务危机中国版”有可能出现吗?

  

  
中国股市不会成为“自由落体”

  

  “次级债务危机中国版”绝无可能出现。那么,“自由落体”式的崩盘会在中国股市出现吗?笔者的看法同样也是:绝无可能!

  

  中国股市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的一系列治理、证券公司的一系列治理、《公司法》、《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建立健全,已经成为了一个法制健全、基础稳健、发展前景良好的市场。长远来看,中国股市屹立于国际证券市场之林,已经指日可待。

  

  8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当前经济形势述评,称“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长达4年的持续低迷之后,实现了转折性变化,与宏观经济同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这些都是对中国股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就近期来看,中国宏观经济的强劲增长、上市公司业绩的超预期增长、人民币持续小幅的升值、资金流动性的充裕等等因素都推动着A股牛市的持续发展。当然,任何股市都有风险。目前A股市场市盈率水平不低、上市公司基本面参差不齐、一部分公司的盈利能力仍有待提高等,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短期来看,虽然有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但A股震荡上扬的走势格局并没有根本的变化。虽然8月10日A股市场多数个股出现比较明显的下跌,但经过短期的调整后,未来一周仍将走出震荡上扬的行情。

  

  在操作上,投资者不必过分担忧外围股市走势,而是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坚持以持股为主的策略,才能分享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牛市带来的快乐。

标签:中国   股市   美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