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赴朝旅游观感(一)

2025-02-13 学习 评论 阅读

赴 朝 旅 游 观 感(一)  

  

今年十一,我和妻子带孩子到朝鲜旅游,往返四日,很有收获,很有感想。回来后和很多人谈起朝鲜,大家听得是兴趣盎然。所以一直想写点东西,等到现在,就是这篇感想了。  

我已经到丹东这个中朝边境城市工作居住二十多年,却从来没有到过朝鲜。这次是朋友节前突然邀请,我也正考虑十一期间带家人到哪里玩的事情,于是欣然同意。  

接下来就是办手续。先到市公安局外事处照相,填表,办理通行证。很顺利,毕竟是通过旅行社走的,旅行社工作人员业务熟练。  

 9月29日 ,突然想起来,旅行社没有给介绍注意事项、集合时间等等,大概是因为他们把我看做自己人忘记了,就打电话到旅行社。他们就给我介绍了赴朝旅游注意事项。  

禁止携带物品:  

时事政治类书刊、报纸,非正规出版物,手机,望远镜,专业照相机摄像机。  

携带物品证件:  

身份证、食品、小食品、人民币、普通照相机、摄像机。  

花人民币。由于吃得以凉和微辣为主,能吃饱但不保证吃好,所以,应携带一些食品。  

礼物:由于本次旅游包括参观少年宫,可能有表演等以及照相,需要准备一些铅笔、文具、小食品之类的礼物。送礼物可以统一由导游送,也可自行送,一般送的时候给一把铅笔,不要扔和掉地上。  

照相摄像时注意:  

不能在车上和口岸照相;不准照部队、军人、军营、民房。  

本次旅游景点:平壤、开城、板门店、妙香山,观看阿里郎演出。  

30日早7点50到丹铁大厦门口集合, 10月3日 下午4-5时回来。   

做好了准备,妻子就上街买了一些东西,既有给自己准备的小食品、水果,也有准备送给朝鲜朋友的礼物,收拾了两大包、一个皮箱。我说,这哪里是旅游,分明是探亲。妻子执意不肯,也就由她。  

 9月30日 我们按时到达丹铁大厦门口,看见火车站前广场上全是人了。  

  

中国领队—朝鲜导游  

找到旅行社的人员,他马上给我介绍了另一位朋友,他说,你们两人担任领队,主要职责是从丹东站到朝鲜新义州站这段期间,照顾好咱们的人。他给了我们一个花名册,是贴了照片的,但是全部是朝文,我们是一个字不懂。他还给我两个信封。他交代说,一个信封是给朝方的阿里郎门票款,另一个是给朝方导游和司机的小费。我问送给谁?他说,你不用管,到时会有人找你要。我们是第四组,这一组24个人。  

开始进站了,没有车票,直接跟着人群来到站台。开始履行领队指责吧,首先需要把人清点一下。于是我大声高喊:“第四组,到这里集合”。于是来了一群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其中小孩4个。  

站台上人很多,听旅行社的人说,今天有700多人过江。  

旅行社的人告诉我说,在这个车厢,从60号以前的是咱们自己的,你就坐在60号,别让咱们的人越过60号。于是我们上了车。这火车已经是国内正常线路淘汰的,我坐在60号,告诉大家全部坐在1-60号座位。  

我们组的人放好行李,坐好以后,后面又上来一些人,眼看人多起来,有些人就说我们的人坐错位置了,我看了一下,没有,都是在1-60号以内。一个导游员模样的女的叫喊,领队在哪里?我没有听见。别人听见了,大家就争吵起来,我说我们也没有坐错号。后来旅行社的人敲敲窗,我看见他,他说“你们坐错了。”我说:“没有,都在60号以内。”他说:“你看你后面的不是咱们的人吗?”我看了一下,不是我们组的人,就说“不是。”他说:“是,前60包括他们。”我才明白,原来他说前60是这个旅行社的所有人,而不只我们组24个人。他只是让我带24个人的第四组,也没有让我带全社的人哪。已经这样了,于是大家就说,有地方坐下就行了,一会就过江了。新进来的人看看,也只好如此,虽然坐乱了,也无所谓,丢不了人。  

很长时间之后,开车了,火车缓缓地驶上著名的鸭绿江大桥,越过边界,缓缓地进入朝鲜,缓缓地停下,停在新义州的站台上。  

人们开始拿着行李下车,另一条铁路上已经停好了朝鲜的列车。  

一名朝鲜导游模样的女士要过我手里的朝文表格,看了看,还给我,让我们在一节车的门口站好。于是我又大喊:“第四组,集合。”“第四组,成一路站好。”清点人数,够了。一名朝鲜军官走过来,要走我手里的表格,比划着让我们拿出护照或通行证。于是转身告诉大家。我把通行证交给军官,先上了车,大家陆续也都上了车。我们的车厢是普通的硬座车厢,很旧,一面两人对面坐,过道比国内的要宽一些。我们觉得很遗憾,因为在车下我们看到有的车厢是包厢那样的硬席。  

车厢正中间上部,悬挂着朝鲜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和金正日画像。  

我们坐在那里等着开车,看着窗外站台上的工人、军人。  

本以为领队的任务到此为止了,但却没有等到我们的导游。车开了,有人告诉我们,我们的导游没有来,在平壤等我们。好吧,没办法,继续领队。  

车开了,缓缓驶出站台,看到新义州城市、人们。  

“领队在哪?”一个男人找过来,中国话说的很明白。他向我要阿里郎门票钱,我拿出一个标有阿里郎门票字样的信封交给他,告诉他这是全部人员门票,他看了看信封,拿走了。  

下午五点左右,列车停靠在终点站平壤。果真,导游在接我们,是一个小个学生,另一个穿着朝鲜妇女裙子的中年妇女,显得很隆重。她领着我们走出火车站,登上门口停着的大巴车,这回可是只有我们这24人。司机是一位看起来五十岁 左右的 老师傅。  

本以为到此领队任务真的结束了,可是事实上这还只是开始。  

清点完人数,小导游把名单拿过去,对我说,领队,我们现在可以走了,先去看一看凯旋门。  

车开了。小导游站在前面过道,拿着话筒开始讲话:各位叔叔大爷、阿姨、小朋友你们好,我姓李,叫李某某,是你们的导游,这一位是某某,也是你们的导游,司机师傅叫某某,这几天我们三个人陪伴大家在朝鲜参观。我是第一次导游,有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原谅。  

第一次做导游?大家议论起来。小李接着说,我是朝鲜平壤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我曾经在你们中国的延吉学习过。我的中文说的不太好。  

是的,她的中文的确说的不算好,但还是可以的,只不过偶尔有些结结巴巴。  

“我们现在去参观凯旋门。我先给你们唱之歌吧,你们喜欢听什么?”小李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大家不约而同说。  

“好,我给你们唱。”车里便响起小李的歌声。这不禁使人响起哪些难忘的中朝人民友谊。  

汽车在城市街道上穿行,看到旁边一些很有特点的建筑。“这是什么?”“这个是什么?”小李没有介绍,大家很失望。  

车停下来。“这里是凯旋门,大家下车”。  

我们依次下车,小李和导游在前领着大家往前走,后面下来的人就稀稀拉拉一路。大家下来后看到巨大的凯旋门,纷纷拿出相机照相,于是都各行其是了。小李走过来对我说,“领队,求求你帮帮我们吧,大家不要这样散,我们一起走好吗?”  

我对小李说:“你不要着急。你再下车时,在车门口等大家都下完再喊大家跟你一起走,这样就不会散了。”她似乎明白了。  

听了她介绍凯旋门,照完相,把大家聚拢起来上车,清单人数,我说,人齐了,可以走了。小李还是自己清点了一遍。  

我们又去志愿军纪念塔。  

后来就是这样每到一个景点都是我帮助喊大家,“第四组,集合”,“第四组跟上,”“第四组……”  

当晚,车将我们带到青年酒店。这里离市中心要远一些。据说一般来朝鲜旅游的都是住五星级酒店的,比如羊角岛。但是那几天在羊角岛有国际会谈,所有游客都被分散到了其他酒店住宿。  

如何给分配房间?这成了难题。我不了解这些人之间的关系,小李他们事先也没有准备,一下子她发懵了。我说,这样吧,先让大家自己选择,两人一个房间,自愿搭配,最后处理单个的游客。小李按照我说的作。我将大家喊过来,告诉大家自己选择两人一个房间,很快分配下去,只是最后剩了一个男的一个女的,这不好让他们同住一个房间。小李说她自己去调整,后来和别的组穿插调整了。  

“我们七点到三楼大厅集合吃饭。”“朝鲜时间还是北京时间?”大家问。“朝鲜平壤时间。”小李回答。“大家对一下表。可以把表拨快一小时就是平壤时间。记住回房间收拾洗一洗,平壤时间7点在三楼大厅集合吃饭。”确信所有人听到后,我们坐电梯也上楼了。  

门钥匙是中国产的,但都系着一根足有 20厘米 长的四楞蓝色塑料棒,很奇怪,大概是为了防止丢失吧。钥匙只给一把。  

7点下楼,小李已经在那里等候,把我们引进宴会大厅1号桌,告诉我们两张圆桌和两个方桌都是我们组的,今后几天大家都固定在这里吃饭,除了到外面吃饭以外。  

我和小李说,你是不是把明天的行程,起床时间、吃饭时间告诉大家,好让大家有个准备。小李说好,就告诉了我,我于是又“第四组…..”转达了一番。  

三天下来,大家都和小李混得很熟。她也乐于回答大家的提问,照顾大家,但仍然常常为大家有事不守纪律犯愁,显得很无奈。  

“小李,你能不能这样做。你看,车开得时候会经过很多地方,有很多建筑、景色,你能不能随时随地介绍给大家听?”我对小李说。  

“明天我一定好好准备给大家讲”。小李说。  

我说,“不用那么认真,你就随便介绍就行,比方这是什么地方,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故事?都可以。”  

“好的好的,你们放心,我明天一定给你们好好讲。”态度诚恳的无可奈何,可我们是要今天就讲。  

第二天,小李果真做了认真准备。  

首先,穿上了上白下红的朝鲜群,所谓盛装上场吧。  

裙子很漂亮,小李说是她妈妈给她做的。这个裙子非常鲜艳,所以也方便我们在人群中找到她。  

第二,拿了一个小本子,里面记得密密麻麻的,都是介绍朝鲜的材料。  

车一开,她就拿着话筒开讲。她介绍了朝鲜的人口,地理,工业,农业等一般情况,有时不得不看一看本子,讲的也是断断续续。大家问路过的景色,她也一般都给予回答。  

另一位导游就是那位中年妇女,长的是那种一看就知道是朝鲜妇女的漂亮导游,不会说中国话,至少从来没有说过。你问她,她总是笑咪咪地看着你,你只好去问小李。大家猜测她可能是安全机关的人员吧。她也不妨碍我们,总是笑眯眯的。大家也就只好和小李交流了。  

“我们唱歌吧。”长距离行进的时候,小李总是这样,并且一定满足大家让她唱的歌,她也邀请大家唱歌。大家都很高兴,也很给她面子,纷纷站到前面唱歌。有时也做一些类似击鼓传花的游戏,传到谁谁就唱歌。总之总是很热闹,气氛活跃。  

导游和司机始终和我们活动,但他们不和我们共餐。一到吃饭的时候,她们把我们安排完,就不见了,等到我们吃完,他们又出现等候我们。  

 10月2日 晚餐,是我们到朝鲜的第三天,到此旅游参观结束。晚宴气氛热烈,大家纷纷上台唱歌,朝鲜服务员也纷纷给我们表演节目。我给大家敬了酒,大家也纷纷相互敬酒,但还是不见小李她们。看到有的组的导游给游客敬酒,我们也很期待,期待的是和她们共同喝杯酒。  

她们出现了,是我们让服务员把她们叫来的。我说,这些天你们很辛苦,但大家都很快乐,别的导游都给敬酒了,你也给大家敬杯酒吧。  

“我不会喝酒”。小李有些腼腆。  

“少喝一些嘛”。大家劝道。  

说话间,一杯啤酒已经递上来。  

小李说;“感谢领队,感谢大家,欢迎大家再来朝鲜,我还做你们的导游。”  

一阵欢呼。于是其他人都纷纷上来给导游敬酒。场面非常动人。  

 10月3日 早上吃过饭,收拾行李乘车到了平壤火车站,人很多,车站里满满的。他们把我们送到站台,上车,挥手再见,小李似乎眼睛已经模糊了。  

我们大家都很感动,虽然这个导游是一个第一次的新手,虽然她本身并不是导游,不过是临时客串了一个导游而已,虽然严格地说她不会导游,但她的真诚、认真、善良、友好让我们难忘,也深深地感动了大家。  

再见,朝鲜姑娘—导游小李。  

她曾经告诉大家,希望大家等她结婚时参加她的婚礼。这本身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愿意相信她是真诚的,我们希望如果有这么一天能够参加她的婚礼,祝福她。  

  

中朝友谊  

我是1985年来到丹东的。那时在鸭绿江边你看到的是我们两国的游船都载满了游客,在宽阔的江面上参观。他们的船要靠近我们岸边缓慢行驶,我们的船也是靠近他们岸边缓慢行驶,凡是看得到的人群都会向你招手,让你感到浓烈的友好气氛。有时我想,在这样友好欢乐地气氛下,或许突然一阵炮声,我们又需要和前辈一样并肩作战了。那时我是一名军人。  

作为当今的中国人,想到朝鲜最先想到的是抗美援朝。后来加起来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就坐落在丹东山上,那里据说曾经是志愿军司令部。  

也因为如此,说到中朝友好,没有人会不提抗美援朝。我们这次朝鲜旅游途中,宴会上,经常会听到合唱抗美援朝之歌,当雄赳赳气昂昂的曲调一出,几乎所有人都跟着唱起来。这些歌,我们中国人会唱,朝鲜人同样会唱,甚至用中文唱。可见这场战争对中朝两国人民友好的意义。  

在朝鲜买了一本朝鲜出版的金日成自传,急急地翻看朝鲜战争一段,却遗憾地发现关于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部分只有一行字:  

“到1950年10月下旬,战争进入第三个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下,向朝鲜前线派出了志愿军。“  

整个战争过程都是金日成领导朝鲜人民军和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成就。  

在板门店谈判房间里参观,谈判桌上一面是联合国旗,一面是朝鲜国旗,没有中国旗。没有人作出解释。我们都很遗憾。  

但是导游并不隐晦志愿军参战的事实。我们到达的当天参观完凯旋门,就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导游告诉我们可以去买花,向烈士纪念塔献花。塔本身不高,但耸立在一个山上,沿着层层宽阔的台阶上去,深刻地缅怀哪些在异国牺牲的先烈,我们很是感动。  

不巧,那天人太多,竟然没有花可买了。烈士塔前已经是密密的鲜花了。大家横排站好,向烈士塔作三鞠躬。而后缓慢地走进塔后的纪念馆。纪念馆很小,就是一个大厅吧,墙上画满了志愿军的英雄壮举,前面摆放着陈旧的烈士名册。  

这些,谁能说朝鲜人民忘记了中国人民与他们浴血奋战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历史呢?  

回到中国以后,偶尔看到一篇文章,讲述的是朝鲜一位官员在官方出版物上回忆为什么在板门店撤掉中国国旗的原因。这篇文章大意是这样说的,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一些人歪曲抗美援朝历史的事情,比如出版了大量书籍报刊,改变了过去中国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观点。为此,朝鲜很生气,既然你们不愿意尊重两国人民抗击联合国军侵略的历史,甚至认为是错误的,那么就不要讲了,于是撤掉了中国旗帜。  

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不得而知,但总算有个解释。这个解释还不算伤心。毕竟改革开放以后,关于那场战争,国内出版物的确是各种观点都有,也出版了一些美国的书籍,其中就包括李奇微的《朝鲜战争》。这些一改过去一种官方观点的状态,这正是思想解放的必然,导致朝鲜误解也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也没有必要深究,毕竟我们看到的是朝鲜导游和服务员(不知他们能不能代表人民)还是记住了并肩作战的历史的。  

中朝一直是友好邻邦,包括过去属于我们的附属国的历史。如果那时的历史进程再缓慢一些,或许我们已经融合为一个国家了。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本身没有天然的隔阂,也没有文化鸿沟。两国山连山、水连水,过去两国人民几乎是在两国之间自由穿梭,融合。就连金日成都是在中国读书、革命、组建武装力量。现代文明反而好像把两国疏远开来。没有来边界的自由,就没有了人民交流和文化融合,久而久之文化将独立起来,还会世界大同吗?这些当然是目前解决不了的,但还是有些遗憾。  

朝鲜是我们的近邻,是我们的兄弟,我们志愿军30万人牺牲在那里,为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不应忘记这段历史,鸭绿江大桥上的弹孔见证着这段历史。  

中朝友谊长存,万岁。

2008年12月11初稿 

 2009年4月29日 完稿  

  

  

标签:我们   大家   朝鲜   导游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