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刘正山:龙永图的“社保论”为何是错误的?

2025-02-26 学习 评论 阅读
  

  龙永图的“社保论”为何是错误的?

  

  刘正山

  

  (2007年9月22日“龙永图与新经济自由主义讨论会”发言纪录)

  

   龙永图有关“社会保障不能靠政府大包大揽”的观点,放在中国当前的背景下看,是一个伪问题、也是一个伪判断。因为,中国当前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很低,9亿农民中的绝大多数没有纳入养老保障体系;城镇里面大概有45%的人没有参与养老保障。项怀诚,2005年11月15号说,我们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只占总人口的15%,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20%的国际最低标准。由此看来,我国根本不存在龙永图所判断的政府大包大揽养老保障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必须靠政府。这是基于两个判断:从现实来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广大农民为中国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民的收入状况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又通过征地制度用极低的费用把土地从农民手中拿走。到目前为止,农民的人均收入还很低。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后,农民为国家发展作出的贡献非常大,失去的利益很多,现在政府应该实行“反哺”。城镇的群体,同样的为了工业化和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可是国有企业改革等举措推行之后,他们很大一部分下岗或者失业,他们受到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他们为改革做了很大牺牲,他们也应该从经济的发展中获得补偿。现在,我们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快快赶英超美了。既然GDP增长速度这么快,为什么不给以前那些为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一点合适的补偿呢?

  

   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障也是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提供。这其实是一个社会分工问题。政府做好社会保障,百姓才能集中精力为社会创造财富。如果老百姓的社会保障问题得到保障,他们也能更安心的工作,为社会创造财富。如果缺乏保障,人们会觉得“有了今天没有明天”,没有人安心工作,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可见,龙永图的说法是错误的。

  

   我再挖一挖龙永图观点背后的东西。我们社保管理现在确实存在问题,收益率也不高,但是这些东西不是最主要的。我有一种感觉,龙永图有一种信仰在里面,这种信仰就是极端的自由主义。他的思想和茅于轼、樊纲、林毅夫等都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比如他们主张把住房、社保等问题都推给市场。我之所以说他们是极端的自由主义者,是因为他们希望把所有的东西都市场化:银行都可以由私人搞,银行可以自由发行货币,警察也可以推给市场等等。

  

   这个毕竟少,这个跟主流是不矛盾的。我觉得,政府应该做的就是提供公共产品或者类似的东西,比如公共性的廉租房或者经济适用房,以及国防、基础设施等。当然,我并不反对私人介入公共产品的建设,比如社保主要由国家提供,但是也不意味着不让让私人保险公司或者股份制保险公司介入。实际上,商业保险的介入,有利于竞争、提高效率。

  

   政府和市场应该是互补的关系,只是二者各有侧重。刚才为什么提到比较优势?因为龙永图的自由主义思想建立的一个基础就是比较优势。什么是比较优势?比如我从小练武,工夫比较强,我就可以给人当保镖或者当警察,你写文章厉害,则可以做记者或者作家。但是,那些使用比较优势的新自由主义者,往往忘记了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前提。举例说,一个人出生伊始,什么优势都没有,必须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经过不断学习,到青年期,才具有一定的技能,那么,你侧重从事相关工作,就可以做得更好。可是,龙永图、林毅夫、樊纲等人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他们没有考虑这个前提条件。比如林毅夫说中国在汽车制造上不具有比较优势,美国、日本在汽车产业的不同方面有他们的优势,我们再进行研发,投入会非常大,这个我们做不好。樊纲更甚。他到温州去调查,发现一双袜子8毛钱都有的赚,就认为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就是现在所谓的“中国制造”。这种产业,在发展初期,在国际市场上确实很有竞争力,但是这种所谓的优势非常脆弱。实际上,从2005年以来,所谓的中国制造,利润率急速下降。这两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对所谓的中国制造的打击更大,几近不堪一击。如果我们继续从所谓的劳动密集性的比较优势入手,对中国制造而言可能会毁灭性的损失。

  

   实际上,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早已经提出过这个问题。李斯特考察了很多国家,如英国、西班牙、荷兰等。荷兰、西班牙早期的经济实力非常强大,先后当过世界的经济霸主,但是后来英国崛起了,它们衰落了。为什么?英国通过像圈地运动,培育羊毛产业,建立了自己工业体系,初步掌握话语权以后,为了维持它的垄断地位,搞了一套贸易体系,其他国家跟它竞争的时候,它对内搞贸易保护,对他国搞贸易自由,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很快就被英国打败了,它就成了“日不落帝国”。所以,单纯依靠“无形之手”,很可能造成巨大恶果。政府应该做的,绝对不能推给市场。

  

   还有一个投资乘数的问题。在2002年的时候,林毅夫跟清华大学等联合搞了一个课题,计算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作用。他们计算了可口可乐公司的投资乘数,说该公司对中国经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批判林毅夫他们的这个算法。林毅夫认为这个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投资对中国只有好处没有害处,这是不对的。林毅夫没有考虑理论的前提条件,没有考虑国外饮料业的引进对本国饮料业资本和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就胡乱应用。

  

   而且,真正的全球化或者真正的自由贸易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我实力比较强的时候,我可以用“自由贸易”这个手段为我牟利,这样,你跟我谈自由贸易,你肯定吃亏,因为你是很弱的。好比说,我20多岁,你10几岁,我们俩自由搏斗,你肯定吃亏。

标签:中国   保障   优势   没有   他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