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为自救出怪招
诺贝尔和平奖为自救出怪招
王燕(是旅居北欧的媒体工)
在某些西方人看来,诺贝尔和平奖是一条很好用的“鞭子”,既可以用它来敲打他们不喜欢的国家(如中国),又可以用来“鞭策”他们喜欢的人(如奥巴马)。当然,为用好这条“鞭子”,就要给它冠以“神圣”之名。于是在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鼓吹下,和平奖的评判结果似乎是“全世界人民的选择”。
其实,这个被某些人神化的和平奖,在程序上是5个挪威人每年进行四五次讨论后的决定。他们是很少走出挪威面对世界,更对中国缺乏了解的5个人。根据现有的和平奖评委产生办法,挪威议会中的5个主要党派可各推荐一人担任评委,以表明他们各自不同的政治立场。不过,这5名评委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很少走出国门,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在意识形态上是完全西方的。为体现和平奖所谓的“独立性”,防止被外界影响,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对和平奖评委出国、在国内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或会见外国人有着严格规定。所以,评委们基本是通过书面或网络资料了解世界各地的候选人;换句话说,提名人说了多少,西方媒体道了多少,那些评委就“知道多少”。
评委对中国一无所知
至于说到现任5名评委对中国的了解,就更可以用“一无所知”来形容。在他们当中,有的人几乎从未到过中国,就连评委会主席托尔比约恩·亚格兰,虽然出任过挪威首相、议长、外长等职,但访华次数寥寥无几,而他上一次到中国则几乎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其实不只是评委,在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工作的其他十几名所谓“研究人员”,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或亚洲问题专家。
某些评委还有着比较另类的“名誉观”,据挪威媒体道,亚格兰在2009年担任评委会主席时曾表示,他最忧虑的是和平奖在过去几年中因为作了“不痛不痒”的选择而逐渐被人忽视,所以,为挽救这一奖项的“名誉”,他决定作出一些“有争议的选择”。于是,去年的和平奖给了正指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美国总统,而今年的和平奖则给了中国的一名罪犯。在争议中,和平奖确实更受关注了,但距离创立它的宗旨正渐行渐远。
既然是“有争议的选择”,就一定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可问题是,在大体上五五开的支持与反对声音中,评委们犯起了“选择性失聪”的毛病。去年和平奖结果公布前,挪威电视两台曾预测奥巴马将获奖,当时就有批评者指出,奥巴马“连一颗子弹都没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带走”,根本没资格获得和平奖,但评委们对此依然我行我素。
今年和平奖的争议更大,评委们“选择性失聪”的毛病也更重了。当中国官员指出把和平奖授予一名罪犯有违该奖宗旨时,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之视为对其“施加压力”;可当美国国务卿希拉丽等人为中国罪犯争奖时,该委员会又洗耳恭听起来。还有人透露,今年的和平奖得主起初另有其人,但一些人不断游说,终于使评委们在最后时刻改变了主意。
结果揭晓前仍有变数
结果还会在最后出现变数?是的,根据和平奖的评审规则,这没什么大惊小怪,而且已在历史上多次发生。每年2月1日是和平奖提名截止日期,此后到10月初的几个月时间里,5名评委将召开四到五次会议讨论最终获奖者,每次淘汰至少一半的候选人,一般到最后一次会议前,最多只剩下5人留在候选名单中,以从中挑选出一名最终获奖者。不过,由于只有5名评委,临时增加一次会议并讨论更改结果并非难事,而且在结果公布当天的上午,这些评委也会碰面,所以,到结果最终宣布前,“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评委对外界缺乏了解,“名誉观”也很另类,并有“选择性失聪”的毛病,结果又会在最后一刻改变……,这就是被某些人神化的和平奖。倘若诺贝尔先生泉下有知,这一定不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事实上,人们今天看到的和平奖,不过是5个人假和平之名做出的欺世盗名的选择。
再谈诺贝尔和平奖
林金树
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颁发和平奖并没有完全遵照诺贝尔的遗嘱,而是有政治议程,就是站在西方的立场。印度民权斗士、圣雄甘地曾5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但从未获奖。因为甘地领导印度人以非暴力的和平手段抗争、争取国家独立的对象是当时最强大的殖民地宗主国英国。然而,当达赖喇嘛在1989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时,委员会主席竟说这决定“在某种程度上为纪念圣雄甘地而作的贡献”;这简直是对甘地的侮辱。因为达赖是涉及1959年的西藏武装叛乱才被迫逃亡,而且当年颁奖给达赖,是为了配合西方国家在六四事件之后孤立中国。
在亚洲,诺贝尔和平奖在1991年颁发给被缅甸军人政权软禁的昂山舒吉;在新加坡,谢太宝身为民选国会议员,曾被李光耀政府在未经审讯的情况下监禁了23年,又被软禁在圣淘沙岛9年,成为亚洲被关押最久的政治犯,却没有听说若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提名他拿奖。主要是因为李光耀的政策符合西方的利益。
南非的曼德拉被白人政权长期关押,但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并没有颁奖给他。直到1993年,他才与释放他的白人政权领袖德克勒克共同获得和平奖。也就是说,“受害者”必须与“加害者”分享和平奖。
北越黎德寿拒绝各平奖
美国在1961年介入越南战争,直到1973年才与北越达致停火和撤回美军。美国对越南全境狂轰滥炸,造成300万名越南人死亡,其中绝大部分是平民。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并未能促成美国停止对越南人的屠杀,然而,在美越停火后,和平奖颁发给双方的首席谈判代表,即之前力主扩大和延长越战,造成更多越南人死亡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北越的黎德寿;黎德寿由于不愿和间接杀害更多国人的基辛格“分享”和平奖,拒绝了和平奖。
和平奖的颁发,也未能带来和平和停止冲突;至少在中东的以巴冲突是如此。
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曾两度颁发和平奖给与以巴冲突有关的领袖。一次是在1978年颁发给缔结以埃和约的以色列总理贝津和埃及总统沙达;第二次是在1994年颁发给签署大卫营协议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外长佩雷斯以及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具讽刺的是,拿过和平奖的沙达和拉宾都被本国的极端分子暗杀身亡。
不过,以巴冲突至今仍然持续,因冲突的根源没有消除。
冲突的根源是,美国在军事、经济、外交和宣传各领域支持以色列欺压巴勒斯坦人和与阿拉伯国家对抗。因为犹太人在美国控制了金融和传媒,美国总统候选人都必须依靠犹太人提供竞选经费和舆论支持才有机会当选和取得连任;因此,六十年来,美国历任总统,不论是共和党籍的或是民主党籍的,都倾全力以国家资源支持以色列。
这才是以巴冲突的症结,如果不消除这个症结,即使再颁发10次诺贝尔和平奖也不能解决以巴冲突。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