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金没知识机构缺道德新股定价是伪市场化
汇金没知识 机构缺道德 新股定价是伪市场化
6月2日,双星新材上市首日股价大跌11.45%,“汇金系”账面已有6500万元浮亏。6月3日双星新材再跌2.42元或4.97%,“汇金系”账面再增浮亏2395万元,上市第三天再跌2.05%,至星期五收盘39.90元,双星新材发行价55元,上市11天,跌去15.10元,在这一支股票上“汇金系”就合计浮亏近1.359亿元,而保荐商光大证券却稳获1.43亿元承销保荐费。即使排除IPO利益链寻租腐败因素后,对“汇金系”如此低下的投资水平也只能以“没知识”解释之。
再看汇金的母公司“中国国家投资公司”,即中投公司,其管理着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于2007年6月以每股29.605美元的价格购入美国黑石集团1.01亿股,投资30亿美元。但黑石上市之后股价一路下跌,至08年10月黑石股价跌至每股9美元多,中投公司在黑石股价10美元左右补仓0.25亿股,约耗资2.5亿美元,之后黑石股价仍然继续加速赶底,最低跌至5美元以下,连补仓的0.25亿股的股价也拦腰砍断,事实证明,当时中投公司补仓黑石又买在了山顶上。而初始以每股29.605美元的价格购入美国黑石集团1.01亿股,投资30亿美元最高浮亏达25亿美圆即160亿元人民币,浮亏幅达84%。对于这样的投资水平,恐怕连投资A股的散户都会拿中投的投资水平作为笑料。目前,黑石股票的交易价格在19美元左右,初始购入的30亿美圆仍浮亏33%,连同补仓合计仍浮亏24%左右。
包栝“汇金系”在内的中投公司,其代表的是国民利益、国家利益,不应该被认为“没有知识”,是否其中另有隐情。依化石愚见,与其这样低水平投资不如只要拿出十多亿人民币资金在二级市场投资A股,不仅可以盈利,还可以使整个A股改变目前的低迷颓势。当前银行股的市盈率只有6-7倍,相对于沪市千点水平,民生银行动态市盈率6.05倍,5日成交均值3亿元左右,深发展动态市盈率6倍,5日成交均值2.5亿元左右。具体操作方法是,当天用3亿多元净买入民生银行,花1亿元净买入深发展,那么将使民生银行涨停板,并且带动有同样股权收购概念的深发展收长阳。第二个交易日再花6亿多净买入民生银行,必促其再涨停板,因民生的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涨停,那么在深发展上也只要花3亿元左右,市场必跟风使其走第一涨板。接下来只要再用七、八亿元维护这两只股价,这必给市场带来信心和想象,那么整个金融板块会是什么走势?整个股票市场会是什么走势,3千点还不会过吗?这样“汇金系”和财政部所持金融A股市值将上升增加万亿元,国有股市值将增长数万亿元,何乐而不为呢?
机构投资者为什么当初敢把创业板等小盘股推高百倍以上市盈率发行认购,答案是缺道德。其中发行市盈率150.82倍的中小板的新研股份;以148元发行史上“最贵新股”创业板的海普瑞;90元发行的华锐风电;这些公司都是高成长吗?事实证明都不是。如今高价发行的公司在造就其原始股东亿万富翁的同时,使股民们损失惨重。机构投资者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他们不会不懂新股的真实价值,因此,推高发行价是利益链使然,所以机构投资者缺道德。
新股定价市场化了吗?由二、三十家机构投资者来决定新股发行价格,把五千万个持仓帐户的个人投资者排除在新股定价之外,充其量只是伪市场化;且新股发行历史已经充分证明,由几十家机构投资者决定出来的新股发行价格都经不起市场的检验,有许多新股的定位还与其发行价格相差100%以上。所以,真正的新股定价市场化应当要有大多数的个人投资者参与决定。最好的办法是进行竞价,投资者在限定时间内买入价完毕之后,再由承销商以该发行新股的净资产为卖价输入系统,价格由高到低依次成交,风险由参与者共同承担;这样就迫使所有参与者去研究该发行公司的真实价值,以给出相对真实的价格,这才是真正的新股定价市场化。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