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在教育产业化中大获全胜和彻底失败者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有消息说,今年高考考生将比往年锐减82万。就此现象有人认为,考上大学仍然解决不了就业问题,念大学投入很大,却没有理想的结果,使得部分考生弃考。国家教育部门对此解释说:考生锐减是由于适龄人口逐年减少的原因。教育部门的解释似乎不无道理,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适龄人口近年开始递减,参加高考人数随之递减合呼逻辑。问题是:适龄人口递减不是今年才开始的,在此之前参考考生并没有随着适龄人口的递减而递减,反而随适龄人口的递减而增加,偏偏今年考生突然减少82万,显然,国家教育部门的解释有些牵强。对考生锐减82万的原因,我不想研究,也研究不出子午卯酉,但这82万考生的流失去让我想起始于十年前轰轰烈烈的教育产业化。  

  

  我们不防回顾一下,上个世纪80、90年代初,高考从二十几人录取一个到十几个人录取一个,千万考生在挤高考这个独木桥,考上大学更是被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视为荣光之事。大多数人因入不了高校的门而转为念夜校、考成人、读函授。一时间,夜大、成人、函大等如雨后春笋遍布神州大地。一些精英从中看到了巨大的财富商机,精英自然不肯错过这种巨大的财富商机,极力向国家提出教育产业化,于是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由一些精英企业家们主导的教育改革,在“教育产业化”的口号下,轰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中专改大专,专科院校改综合大学,多所大学合并一个大学,大学校园大迁移,各个城市建立大学城,大学招生无节制的扩招再扩招,几年下来,教育全部产业化了,大学录取率从最早的二十四分之一直至现在的几乎二分之一,学生只要想念大学就有地方念已是不争的事实,考大学难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十几年来的教育产业化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大学难的问题解决了,教育部门终于松口气了。非但如此,这场教育产业化改革,使中国的财政负担迅速减轻,原来由国家承担的教育经费转变为由受教育者的自己承担。国家财政负担的减轻间接拉动了GDP快速增长。教育费用也随着GDP增长而迅猛增长,建校费、择校费等等各种名目的费用油然而生,大学和一些中学的教师收入也随之大幅提高,社会上的补习班、奥数班比比皆是,忙于走穴的教师乐此不疲。可以说,在这场教育产业化大潮中,推崇教育产业化的精英们乐了,他们大把地从学生那里拿到了银子,不仅如此,至今他们得到了国家的赞誉,因为他们推崇的教育产业化改革不仅减轻了国家负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还间接乃至直接拉动了GDP;一些靠玩儿嘴上功夫的大学教授们乐了,他们的价值终于在教育产业化下得到充分发挥,他们挟着皮包、坐着飞机在各地高谈“创建学习型社会”、“激情胜于能力”、“事物是一分为三的”等豪言壮语,一堂课下来少则几千、多则几万,至于讲课的内容有没有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鬼才知道;一部分初中、高中的教师乐了,他们开着自驾车,在各个补习班、奥林匹克班之间奔波,忙的不亦乐乎,在本职课堂上还能用多少精力,他自己最清楚。还有一些人在兴奋,他们在教育改革中没有赚上钱相反还破费不少银两,但他们偷着乐,因为他们的子女即便学习不好,一样可以上重点高中,一样可以上大学,上重点大学、名牌大学;抑或是他们没读几天书,但他们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是弄潮儿,他们发财了,物质财富的增长已满足不了他们精神世界的饥渴,他们需要名牌大学镀金,需要硕士、博士之类的桂冠来打点门面,他们出了银两,什么硕士、博士之类的光环统统拿下。十几年教育产业化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他们身上体现得近乎完美,他们大获全胜了。  

  

  然而,另一种现实也摆在我们面前。毕业即失业现象越来越严重。每年有数以百万计毕业大学生等待就业,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随之产生,国家公务员考与录取比例高达500比1,大学生为了能找到个称心工作在校期间就开始研究申论、如何面试,复习考公务员试题,社会称之为“考碗族”。穷人的孩子读不起书的现象也随之而来,很多穷学生不得不采取助学贷款的方式,背着几万元人民币的债务去读书。更加触目惊心的事接二连三,2006年7月江西翼城县农民李海明砸锅卖铁供女儿读书,女儿不负期望终获大学录取,父亲却自责没本事交学费,患上抑郁症而吊颈身亡。一纸录取书变成崔命符,“我儿,当你看到我的信时,我已不在人间,只因为我没有能力供你上大学,没有脸对你只可以用我的死向你谢罪”这是辽阳农民孙守军遗书中的一段内容。儿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因为凑不够学费,孙守军选择了服毒自杀。贵州青年张有波被南京东南大学录取,喜讯传到父母那里,绝症的母亲为了不拖累家人把钱用在儿子上大学的刀刃上投河自杀。至此,穷人在教育产业化中无论如何也乐不起来了。  

  

  教育产业化把金钱至上推向极致,什么社会主义理想道德,什么民族大义、民族兴衰,统统成了子虚乌有、不切实际、不关自己的事,课堂里教师们在启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找个高薪职业赚大钱发大财,皮尔盖茨是理想的化身。良知已不再崇高,道德也不再高尚。5.12大地震震出个北大才子范跑跑,范跑跑现象虽然遭到社会良知的鞭笞,但其在教育领域却很有市场。范跑跑不是偶然产生的,也不是孤立的,他是教育产业化土壤中产生、培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教育关乎民族兴亡,教育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教育是全民族的事。当教育被无情地推向产业化时候,当教育领域的一方净土被铜臭玷污时,是谁在流泪、谁在流血,是整个民族,我们中华民族。  

标签:教育   大学   产业化   他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