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石英”到“华盛顿”“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从“紫石英”到“华盛顿”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1840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炮舰开启了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历史,并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前,曾在二战中击沉德国潜艇U-1276的英国驱逐舰“紫石英”号,进入解放军控制的江面,遭到解放军炮一连、炮七连的夹击。激战后,“紫石英”炮塔被毁,指挥台被击中,舰长斯金勒少校被打死,副舰长威士敦受重伤,60名水手弃舰跳江。
当天下午,前来增援的英国驱逐舰“伴侣”号,又被重创,指挥塔被击毁,舰长罗伯臣中校受伤,狼狈逃往江阴。
第二天,英国远东舰队舰队副司令梅登海军中将亲率“伦敦”号旗舰和“黑天鹅”号驱逐舰赶来复,又遭到解放军炮火的迎头痛击,“伦敦”号舰长卡札勒上校受伤。英舰被迫逃往上海方向。
“紫石英”事件,震动了中外。上海各大纸都以醒目的标题并附遭受炮击的英舰照片道了这一特大新闻,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上海人民无不欢欣鼓舞。美国、法国的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一新闻,美国权威人士对英国海军死亡之重感到惊讶。
英国下院关于“长江事件”的辩论更为激烈。很多议员对英国首相艾德礼所谓“英国军舰有合法权利开进长江执行和平使命”,和丘吉尔要求英国政府“派两艘航空母舰到中国去……实行武力的复”的言论展开争论。维可特议员认为:“过去由于中国缺乏团结,而我们又有武器上的优势,所以一艘炮舰就能在不小的地区把中国人吓得手足无措。但现在不可能再这样做了。”议会反对党领袖克米伦指出:现在看来,“炮舰观念”似乎是太过时了。——这次辩论远远超出了“长江事件”本身,涉及到英国对华政策、对新中国政权的承认、香港的前途等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李涛将军发表了由毛泽东主席亲自起草的措词强硬的声明,痛斥邱吉尔,要求英国政府认错、道歉并赔偿相关损失。
最后,英国政府对“紫石英”号事件连一个“抗议”都没敢发。
解放上海时,毛泽东主席替军委起草致粟裕、张震并告总前委、刘伯承、张际春、李达的电——
(一)黄埔江是中国内河,任何军舰不许进入,有敢直入并自由行动者,均得攻击之;有向我发炮者,必须还击,直至击沉击伤或驱逐出境为止。……(三)中国及外国轮船为敌军装运军队及物资出入黄埔江者,亦应攻击之。……(五)为了反对外国军舰的干涉,你们应有充分的精神准备与实力准备,即要将外国干涉者的武装力量歼灭或驱逐之。如感兵力不足炮火不足,应速从他处抽调补足。
随后,司徒雷登向中共南京办事处黄华作个人的负责批示:吴淞口内已无美舰。
1949年7月30日 “紫石英”号逃出长江口,标志着英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的“炮舰政策”的寿终正寝。
然而,经过“拨乱反正”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特别是”30年,美国航母“华盛顿”号终于又开到了距离我国海岸不过170公里的黄海海域,不知是否标志着帝国主义仅靠几艘停泊在黄埔江面上的炮舰就可以在谈判桌上令我天朝“量中华之物力,博与国之欢心”的时代又继往开来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民间智库”自然要出来“曹刿论战”鄙夷肉食。但曹刿用武的前提条件是鲁庄公的主战——无论有无曹刿。
现在还是鲁庄公那阵儿吗?
李明博昨天上午在总统府会见以特使身份到访的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双方一致认为,进一步发展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李明博还希望中国能为韩朝关系发挥合乎国际地位的角色和作用。
美方确认,中国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空军上将预定12月访美的行程未变。美国国防部负责国际事务的次长弗洛诺伊女士称她期待与马会见,讨论明年一整年的美中两军交流计划,并为国防部长盖茨一月份访华协商有关细节。弗洛诺伊希望中方向美方通有关中国军队的战略、准则和计划等等,“更加透明”。(美华《美航母越界马晓天上将副总长仍将访美》)
美韩黄海舞剑,意在中国,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世界为之紧张。我朝却依然歌舞升平:老毕一脸老摺加童真在中央一套矫揉做作卖弄低级幽默,场内佳宾场外观众笑逐颜开前仰后合;几位“自家不扫门前雪,却管他人瓦上霜”的军事专家在中央七套评论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建军港,气定神闲……这不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智大勇,也不是死到临头仍不觉醒的麻木不仁,而显然是成竹在胸。“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x天下午4点30分,不知有多少明知公鸡不会下蛋却不甘心死盯着公鸡屁股幻想奇迹发生的朋友,一眼不眨地盯着电视屏幕等待我外交人员发布震惊世界的“重大新闻”。这其实是我们平头百姓自己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想入非非——
哪有什么大战一触即发?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