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杂谈东郭先生、药家鑫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杂谈东郭先生、药家鑫  

  

  江渚渔夫  

  

  我国文人一贯以彬彬有礼、举止谈吐文雅为荣,而且以仁义利智信为行为准则,有君子动口不动手传统。动辄恶语相言、拳脚相加乃是无知匹夫所为。那个被人嘲笑了几千年的东郭先生不过是仁义过头了一点,他不该对恶狼也讲仁义,差点自己成了恶狼的美餐。但他确确实实是爱惜生命的,走路连蚂蚁也不肯踩死,在保护动物方面他确实是做得很好的,现在可以加入国际动物保护协会,相信要他把一个撞到的人再用刀子捅死那他宁可自己死也不会这么干的。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领导人道光皇帝选弈宁当接班人的理由竟是一次春季狩猎时弈宁不肯杀生而认定他今后会以仁爱之心对待子民,故可君临天下。由此可见,几千年来国人上自君王到士大夫,下自黎民百姓至少表面上都提倡爱惜生灵的。

  

  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中华大地经过痛批万恶的“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肃清了“林彪、四人帮”的流毒进入了改开三十年的盛世。现今的读书人早已从下贱的工人队伍中跳出(当年加入工人阶级队伍是不得已为之)成为士大夫阶层,那么中国文人固有的美德还在吗?饱读了十几年圣贤书至少不能比古人差吧?然而一个从事高雅艺术的叫药家鑫的莘莘学子开车撞人之后第一反映竟是非但不将撞伤者送去医院抢救而是用刀子将伤者捅死,过去这种行径只有“文盲加流氓”的暴徒或者是对怀有深仇大恨的仇人才会这么干呀!可是死者和药家鑫无怨无仇,仅仅因为她的农民身份被药认定为“难缠”,所以既然你被我碰上了给我带来了麻烦只能让你消失。漠视生命(特别是基层工农的生命)的意识看来早就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了。几千年前东郭先生连一只蚂蚁都不肯踩死,几千年后的读书人视人命如草芥,人类是文明了还是野蛮了?

  

  药家鑫罪固当死,但我对他却恨不起来,我一直相信孟夫子关于“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又相信“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说法,药不会一生下来就变得如此残酷无情,我相信他小时候说不定也是一个好孩子,为什么长大了有了文化(特别是接受了高等教育)反而会变得如此凶残?其良知竟不如一匹夫?是谁让他变成这样的?笔者想起八十年代末参加孩子的一次家长会,听班主任老师讲了一通要好好督促你们孩子努力学习的大道理后,突然冒出一句“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只配当工人”,听后我感到愕然,家长中不少是工人,大家窃窃私语,猜想那位老师可能在文革中被工宣队批评过,所以对工人有一种讨厌吧。后来听了厉以宁、茅于轼之流精英的“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社会转型需要精英来掌舵”之类的奇谈怪论,方才知道原来在精英的眼中工农早已是贱民,只配牺牲,不配享受。随着工农地位的不断下滑,待遇越来越差,曾经的领导阶级沦为令人不齿的打工仔,农民就更不要说了,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从小就知道当“工人、农民”不好。于是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潮以超越古人的势头在中华大地肆意泛滥,万人争抢“高考独木桥”的现象愈演愈烈,更有趋之如鹜的“国考”成为世界奇观,人们无不以脱离工农为最高追求目标。一个孩子长期在这种精英产业化教育熏陶下,还能指望他会把养育他的工农放在眼里吗?一旦他当上了公务员能指望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

  

  我不禁想起昔晏子使楚时说的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药家鑫如生长在那个“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水土中是断不会成为如此衣冠禽兽的,我担心药家鑫不会是就此一例。

标签:工人   工农   教育   精英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