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商务部终于发布粮食出口限令了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商务部终于发布出口限令了  

  

   2008年5月5日  为促进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和稳定市场,商务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要严格落实粮食、植物油、化肥进出口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粮食出口。  

  

  笔者於 2008年1月16日 ,曾在发表了“限制出口是缓解食品涨价治本之策”一文。距今时间间隔整整相差近四个月之久,商务部终于在 2008年5月5日 发布了这一出口限令。  

  

  笔者在文中列举了海关的统计,自2007年1--5月,中国进出口总额为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总额4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8%,进口总额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8.7个百分点,累计顺差为857亿美元,同比增长83.1%。  

  

  而财政部、商务部的政策调整,涉及的三个方面中,对国内民生影响最大的肉、与肉食品、油及涉及民生方面的粮食等紧俏商品,似乎大多未列入限制出口清单目录之中。  

  

  因此,政府单纯控制物价上涨,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迅速限制出口,肉、油、肉制食品,以及涉及民生方面的粮食等紧俏商品,是缓解目前食品涨价的治本之策。也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在这次限令中,商务部还要求各地商务部门,及时受理符合条件的植物油进口企业备案,加快植物油自动进口许可证发放,协调质检、海关等部门,为企业扩大紧缺品种进口提供便利。  

  

  通知还提出,各地要不断强化重要农产品储备工作,建立健全储备肉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增加小包装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库存量,作为政府储备的补充。  

  

  按照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相结合、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应急储备与调控储备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储备商品管理,商务部要求严控粮食出口。  

  

  在全球米价过去一年上涨超过一倍,在部分国家引发社会动荡。印尼雅加达的贫困居民,争先领取政党派发的免费大米前提之下。中国的商务部迟缓的出台了出口限令,为时尚还不算晚。   

  

  据香港《大公》道,巴西农业部长斯特凡内斯23日宣布,为保护国内市场控制粮食价格,巴西政府已经停止从公共粮仓出口大米,并且希望私人部门也停止出口。  

  

  斯特凡内斯说:“巴西大米可以自给自足,有少量多余库存,但是由于在今后六至八个月两个收获季之间需要保证供给,因此暂时停止出口”。他还表示,:“巴西余粮并不多,而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已经创下最高纪录,进口越来越难,所以最好还是首先保证国内市场供应”。 斯特凡内斯透露,他将从二十四日开始会晤私人部门的企业家,要求他们也采取同样措施。   

  

  巴西实用经济研究中心的统计数字表明,巴西市场 五十公斤 袋装大米的收购价,在最近一个月内上涨了百分之四十一。巴西公共粮仓现有大米一百六十万吨。  

  

  素有欧洲粮仓美誉的乌克兰也表示,已经取消小麦、大麦和黑麦的出口配额制度,全面放开粮食出口。市场相信,这一消息将有助平抑全球粮价。    

  

  广州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 5月1日 和2日分两个小组,到超市和市场就有关节日期间副食品的供应和价格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好又多、百佳、万家三大超市,检查组检测,好又多超市的鲜猪肉价格节日期间与节前同价,有皮上肉29.9元/公斤,瘦肉37元/公斤,排骨39.6元/公斤,各大超市的鸡蛋货源正常,牛奶奶粉高位运行,价格比节前略升高约0.1元/公斤,其中万家超市除有足量的鲜蛋货源外,还以买大合送小合的形式进行促销。 除各超市的纯牛奶、进口雀巢奶粉、挂面等的价格外,由于之前半年奶价已经持续上涨超过25%,即使现在节假日没有涨价,奶价高企仍然使市民负担加重。   

  

  北米南运平抑米价,进口泰国米货源充足,但价格略显偏高,并仍呈上升的趋势,百佳超市的散装靓虾王软米 5月1日 开始再次调整价格为4.78元/公斤,比节前上升0.26元,升幅5.75%,但部分袋装进口米由于价格浮高,普遍显示出有价无市的现象。  

  

  进口大米经历几次身价暴涨后,客源也逐渐流失,一些以前吃泰国米的市民已改为吃国产大米。老广比较注重实惠,不会盲目看重大米品牌,国产高级的大米可靠价钱实惠,自然博得消费者青睐。三家超市的国产优质大米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4~4.5元之间。
  同时五一期间,北调南下的东北大米已大量进入了市场,在百佳超市,东北珍珠大米的价格,售价为每公斤2.78元。北米南运进入市场,可以平抑大米价格,国产米的上市量和销量都呈明显上升趋势。   

  

  另外,虽然之前刀唛、鹰唛、红灯等品牌的食用油价格获准上调,但食用油市场并未因此受影响。五一期间,金龙鱼品牌的食用植物油在各大超市价格有所下降,好又多超市 5L 金龙鱼花生油112.8元,比节前下降4.3元,降幅3.81%; 4L 灌装金龙鱼花生油84.6元,比节前下降5元,降幅5.5%。  

  

  东南亚国家联盟10国贸易部长3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达成共识,同意就大米市场展开合作,但没有就如何应对米价上涨提出具体措施。  

  

  作为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之一的泰国政府抛出一项提议,打算联合其他4个出口大米的东盟成员国成立类似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大米输出国组织OREC,以确保自身利益。但这一提议遭同属东盟的全球最大大米进口国之一的菲律宾反对。
  泰国政府发言人苏触扎2日说,泰国商业部长将同老挝、缅甸、柬埔寨和越南4国的商业部长会谈,商讨建立一个类似欧佩克OPEC的联合组织,以获得国际大米价格的更大控制权。
  老挝外交部发言人永·占塔兰西2日说,老挝政府会认真考虑泰国提议,因为那会赋予5国谈判权力。柬埔寨欢迎这一提议。苏触扎证实,泰国总理沙马 4月30日 同缅甸总理登盛会晤时提出上述想法。沙马说,缅甸方面予以支持。越南官员说,正在研究这一提议,可能予以支持。
  与出口国的积极响应相反,菲律宾3日对泰国的提议感到担忧,认为这一提议在全球粮食危机中不能解决困难,反而会带来更大难题。菲参议院多数党团领袖弗朗西斯·潘希利南说,所谓大米输出国组织与穷人为敌,只会加剧而不会缓解饥饿和贫穷,出于人道主义,他们必须三思而行。
  亚行行长反对大米欧佩克,对泰国提议持怀疑态度的人士认为,酝酿中的大米出口国组织,要想取得像欧佩克那样的地位并不容易,因为控制大米供应量的难度不小。大米由千百万农民在……分散土地上种植,石油则由少数几个跨国公司在几个国家生产,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罗伯特·齐格勒说,因此,两者差异过大,不能相提并论。
  泰国大米出口联合会主席奥帕斯旺斯认为,大米出口国组织把巴基斯坦和印度这样的大米生产大国排除在外,而且难以控制农民生产行为,因此很难左右国际市场。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3日说,亚行不赞成泰国提议,主张让大米市场自由运行。
  中国企业出口业务的平均坏账率高达5%,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2005年中国出口总额突破7000亿美元,按此推算,中国因出口产生的海外坏账超过350亿美元。坏账率几乎与利润率相当。  

  

  形形色色的跨国贸易陷阱造成的利益受损,更甚于反倾销措施等国际贸易纠纷。坏账金额的损失,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惠州办事处处长向宇称,与此相对照,中国主要出口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却是低于5%。根据统计,2005年全国电子行业百强的平均利润率只有1.93%,家电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0.61%。
  此外,在另一项对中国1000家外贸企业的调查中,68%的企业曾因贸易对方信用缺失而利益受损,超过半数企业遭遇过应收账款延迟收付。
  在几百亿美元的巨额损失中,由反倾销措施等贸易摩擦造成的损失并不是主要的,大量损失是企业在跨国贸易中遇到的风险如合同陷阱造成的。
  贸易合同背后藏陷阱,广东一家著名的上市公司,正在开拓俄罗斯市场。他们兴高采烈地跑过去与对方企业洽谈。饭桌上,几杯伏特加下肚,兴致高昂大笔一挥签下大订单。谁知道最后虽然如期出货,对方却不付钱。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双方签定了合同,但是合同中却作出了这样的约定:货物是由签约的俄罗斯公司接收,但付款的却是俄罗斯另一家位于远东地区一个小城市的公司。受害方的广东企业最后追到了那个小城市,发现承担付款责任的企业董事长被双规了,存款被冻结,结果货款追不回来。
  许多出口企业为了便捷,不愿意签合同,往往买方发来定单,国内企业就按照定单出货,这其实存在非常大的风险。因为定单往往只对货物规格、数量、价格、支付方式作出约定,但交易中其他重要细节没有一一列明。
  目前国内出口企业出口商品投保率不到6%,远低于国外12%~15%的投保水平。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帮助出口企业规避国际贸易中的政治和商业风险。有人戏称,承担这减少损失的中信保更像是一个国家保姆,但尴尬的是,很多中国企业似乎不知道它的存在。
  投保率低,和国内出口企业防范风险意识差有关。原来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进出口银行两家机构同时经营出口信用保险,但在整体业务中占有的比重较小,同时两者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导致效率低下,而投保费率过高,法律保障体制又不健全,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
  广东某纺织企业海外事业部负责人认为,保费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他不知道出口哪些国家能投保,保险机构也不能对他即将面临的风险发出及时的通知。这让他心里很不踏实。

  附:“限制出口是缓解食品涨价治本之策”  

  

  :孙大龙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2008-1-16   

  

  近期猪肉、食用油、相关食品价暴涨,这早已成为老百姓的热议话题,有的地方,猪肉已涨到40元/公斤左右,与此同时,猪肉价格还带动了其他肉类食品涨价。据近期对猪肉价格的监测结果显示,北京猪肉的价格持续上涨,猪肉价格已经涨到现在的历史最高点。  

  

  养猪的人少了,毛猪价涨了,猪肉自然要涨价,这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细分析,似乎又是借口而已。  

  

  前几年,由于农户分散式的养猪,基本上无利可图,故养猪的农户大大减少,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那种“富不丢书,穷莫丢猪”的传统被打破,养猪便成了养猪场的专业化生产。而养猪场养猪,更多的是依靠精细饲料来喂养。可这两年由于生物能源的发展,玉米等一些粮食价格一路看涨,猪饲料的价格也就跟着上涨,如此一来,肉价看涨,恐怕绝不是暂时的现象,猪肉涨价绝非是个小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困难群体能否吃得起肉,还关系到我国整个农业发展的大问题。  

  

  猪肉价格上涨过快,仅仅是一个信号,理应引起对外贸易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如若不然,必将导致整个农业的畸变发展,更不利于民生安定。  

  

  根据我国对外贸易法的规定,下列货物属于限制出口。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限制进口的,依照其规定。  

  

  一、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二、为保护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三、为实施与黄金或者白银进出口有关的措施,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四、“国内供应短缺”或者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自然资源,需要限制或者禁止出口的;  

  

  五、输往国家或者地区的市场容量有限,需要限制出口的;  

  

  六、出口经营秩序出现严重混乱,需要限制出口的;  

  

  七、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国内特定产业,需要限制进口的;  

  

  八、对任何形式的农业、牧业、渔业产品有必要限制进口的;  

  

  九、为保障国家国际金融地位和国际收支平衡,需要限制进口的;  

  

  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十一、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限制出口的货物目录,由国务院外经贸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限制出口的货物目录,应当至少在实施前21天公布;在紧急情况下,应当不迟于实施之日公布。  

  

  根据我国对外贸易法第四条的规定:“国内供应短缺”应“属于限制出口”之类,“在紧急情况下,应当不迟于实施之日公布”。  

  

  但令老百姓非常奇怪的是,自2007年5月至今,以肉类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一路上涨,却未见我国有关部门,遵照对外贸易法第四条的规定:迅速做出即:“国内供应短缺”如肉类、食用油等,“应当不迟于实施之日公布”的“限制出口”之类的政策出台,更未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有效发布。更令人惊异的是,在国内肉类供应异常紧缺,价格一路上涨情况下,国内肉类生产企业却大批量出口,而对外贸易管理部门,却发给国内肉类生产企业一路绿灯的通行证。  

  

  相比之下,世界四大小麦出口国,在限制出口方面,令中国官员汗颜。由于小麦供应短缺,为确保国内小麦供应充足,全球四大小麦出口国,乌克兰、欧盟、阿根廷以及澳大利亚,已经纷纷采取措施,限制小麦出口,以确保国内供应充足。这有助于全球进口国对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小麦的需求提高。  

  

  ☆乌克兰:告称,乌克兰宣布,把今年的小麦出口限制在380万吨,要低于上年的650万吨。2006年乌克兰小麦产量为1350万吨,比上年减少28%。但是迄今为止的出口销售量已经超过了上年同期水平。  

  

   乌克兰农业部近来停止发放出口许可证,这导致火车满载谷物,而港口货轮空空如也,出口商没有谷物来履行出口合同。上周乌克兰农业部表示,将把截止到明年六月份之前的小麦出口量限制在220万吨,这将使得2006/07年度小麦出口总量比上年减少41%。  

  

   ☆欧盟:欧盟25国把小麦出口许可证的有效期从四个月缩短到了两个月,这实际上限制了小麦出口。此外,欧盟还可能对小麦出口征收关税。欧盟委员会目前加强控制小麦出口供应。出口许可证有效期的缩短令贸易商无法把大量的出口许可证长时间保留。今年迄今为止,欧盟已经发放了463万吨出口许可证,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373万吨。  

  

   ☆阿根廷:在阿根廷,政府也在调整出口政策。市场猜测阿根廷可能很快通过出口关税等其它措施来限制小麦出口,这已经影响了小麦贸易活动。阿根廷政府已经要求出口商在申请新的出口许可证时必须出示显示出口目的地和船期的出口合同。和欧盟的举措一样,这是为了避免贸易商留着大量的出口许可证。考虑到国内的产量和国内需求形势,阿根廷可能只有850万吨出口供应,而目前阿根廷出口商已经登记出口了780万吨。  

  

  ☆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AWB已经停止从东海岸出口小麦,并表示不能提供新的盘。  

  

  国外为确保国内供应,在限制出口方面,为中国官员做了积极示范作用。而在国内却有截然相反的表现。  

  

  在新疆伊犁某企业,满载两辆大吨位海关监制的冷藏车,装载冷鲜肉,一路高昂的向吉尔吉斯坦出口冷鲜牛肉。  

  

  伊犁河谷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产品生产基地,伊犁河谷畜牧业年复一年获得大丰收,牛、羊、马及各类家畜达到了800万头只,出栏在300万元头只以上,优质的草原蕴育出优质的牲畜,优质的牲畜产出优质的肉食,毗邻新疆、采用欧盟食品标准的中亚各国,十分看重伊犁河谷的原生态食品  

  

  近几年某企业在国内,马、牛、羊肉销售在头只,产品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销售,受到国家农业产业化协会的高度评价。  

  

  伊犁巴口某公司,还先后得到国家扶贫拨款近1000万元,改造肉联厂,并引进美国鲜食肉真空压缩包装技术,将冷鲜肉食品保鲜时间提高到100天。  

  

  吉尔吉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孜别克斯坦除订单外,乌孜别克斯坦,还要求在该厂建立食品罐头企业,生产军用浓缩牛、羊肉,力争达到每星期50吨冷鲜肉食品。  

  

  经检验检疫合格,向吉尔吉斯斯坦出口的首批1000吨牛肉后,新疆51吨冻牛肉又离境运往吉尔吉斯斯坦,新疆冷鲜肉食品在国内紧缺情况下,走向了国际市场,还要全力以赴地在外贸配合下顺利通关。  

  

  国家扶贫拨款近1000万元,绐伊犁某公司,目的就是保障国内肉类供应,而在国内肉类供应相对紧缺情况下,却优先考虑供应国外,这与国外政策相比,是否太过雷锋精神了吧。  

  

  我国是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肉类食品行业,已逐步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城乡市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作出了巨大努力。  

  

  我国肉类食品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肉类产品总产量从1790万吨增加到7400万吨,2004年为7244.8万吨,增长三倍以上,人均消费肉类食品达 56公斤 /年。  

  

  肉制品总产量占世界肉制品总产量的27.3%,猪肉、羊肉和蛋制品总产量居世界第一,禽肉总产量居世界第二,牛肉总产量居世界第三,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3年肉类食品生产总值954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16%,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2.1%。  

  

  目前拥有规模以上的肉类加工企业2155家,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33家,20亿元以上的企业14家,50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有2家,一些企业在技术装备、产品品种、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也具备了较强的实力。  

  

  2003年开始,肉类食品加工,已经纳入了市场准入管理计划。2005年6月,经严格审查,全国取得肉制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已达到1328家。这些企业经过技术改造,从厂区环境、技术装备、工艺布局、质量管理、过程控制、产品检验、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些条件为达到肉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畜禽屠宰业的技术上了一个较高的档次。1997年底,国务院颁布了“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将畜禽屠宰业纳入法制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是实施定点屠宰,对企业的厂房建筑、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人员要求和屠宰操作进行规范,各地依法对屠宰行业加以整顿,一大批不合格的屠宰场和私屠户被取缔。同时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兴建了一批畜禽屠宰企业。  

  

  据统计,目前达到高度现代化的生猪屠宰企业有30余家,牛羊屠宰企业、禽类屠宰企业80余家。2004年屠宰生猪20万头以上的企业达45家,年屠宰牛1万头以上的企业13家,年屠宰羊10万头以上的企业3家,年屠宰鸡2000万只以上的企业16家,年屠宰鸭1000万只以上的企业5家,年产鲜蛋3000吨以上的企业3家。  

  

  由于这些企业的兴起,畜禽屠宰业技术上了一个较高的档次,基本解决了消费者吃放心肉的大问题。  

  

  肉类食品存在的问题是,从事肉类食品生产的企业众多,从业人员50余万,目前还处于先进的现代化企业与作坊式企业并存、先进的流通方式与落后的流通方式并存、发达的城市大市场与分散的农村小市场并存。  

  

  这种经济结构使肉类食品安全管理的难度增大。肉类食品卫生质量控制是一个从饲养供给、畜禽养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产品流通到消费者餐桌的链条式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卫生质量问题,控制难度极大。  

  

  由此可见在养殖屠宰加工和流通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等隐患。所以近年来监督抽查结果表明,一般性质量问题得到控制以后,合成色素、防腐剂、复合磷酸盐等问题又呈现出来,影响了肉类食品的质量。  

  

  国家对肉类供给企业的一系列措施就是,要确保国内老百姓,在吃肉及肉食品方面有备无患,无忧无虑。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管涛认为,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中,国际收支平衡排名第四,并不是最重要的,它是服从于经济增长的次要目标。调整巨额贸易顺差并不是要限制出口,而是要限制历史上对出口的过度激励。  

  

  近日,财政部宣布,从 7月1日起 ,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这些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财政部这次政策调整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二是调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三是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而此次调控的目的十分明显,一方面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另一方面就是希望退税政策的调整,能够有效缓解日益扩张的贸易顺差及其引发的种种矛盾。  

  

  据海关统计,2007年1-5月中国进出口总额为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总额4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8%,进口总额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8.7个百分点,累计顺差857亿美元,同比增长83.1%。  

  

  财政部政策调整涉及的三个方面中,对国内民生影响最大的肉、肉食品、油及涉及民生方面的粮食等紧俏商品,似乎大多未列入限制出口清单目录之中。  

  

  因此,政府单纯控制物价上涨,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迅速限制出口,肉、油、肉食品及涉及民生方面的粮食等紧俏商品,是缓解目前食品涨价的治本之策。也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标签:出口   企业   限制   大米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