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辈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能否有一番大作为?
7月1日 ,重庆市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市委书记薄熙来指出,“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凝聚伟大革命精神”,“搞市场经济,更加需要传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不禁让我有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那些革命先辈生活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他们会不会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也有一番作为,成就大事业,留芳名于后世?
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或许很多人觉得革命先辈的精神和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有些格格不入,认为革命精神更多是一种激情,在当前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背景下,更像是古董级的陈列品,而不是活灵活现的东西。还有一些人可能会觉得,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都是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形成的,可是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些革命精神好像失去了“用武之地”。更有些人疑问:刘胡兰英勇就义、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抢眼,这些举动在今天还有没有必要大力弘扬?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声音: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只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如果他们生活在今天,很难说也有相同的成就。
有这种想法的人,显然没有看到革命先辈那种不分时代而超乎常人的意志和能力,没有理解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的真正内涵。我以为,那些革命先辈如果生活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必当在各个领域有所作为、成就事业。
原因有三:一是革命者的开拓精神。在中华民族处在迷茫阶段的时候,我们的革命先辈漂洋过海、四处求学,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强大思想武器;八年抗战中,我们的革命先辈在艰苦卓越的条件下,化被动为主动,创新战略策略,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种开拓创新、灵活机动的精神,正是发展市场经济所必须的。二是革命者的奋斗精神。事业的顺利起步需要艰苦奋斗,事业的蒸蒸日上需要全力奋斗,事业的持久辉煌需要不懈奋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精神、“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精神,都能够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找到应有的位置。三是革命者的个人魅力。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一个人的品德和能力往往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制胜的法宝,革命先辈们,不管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是李大钊、张太雷、萧楚女、瞿秋白、邓中夏、方志敏、刘志丹、左权、杨靖宇、彭雪枫、陈潭秋等无数为党的事业英勇献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亦或是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英雄楷模,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让人肃然起敬、真心钦佩的魅力,这就是现代市场经济下所谓的领导者人格吸引力。
一句话,建设市场经济需要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学习革命先辈,能够让我们的事业永葆生机。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