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东方日报勿忘“九一八”:钓鱼岛没收回,抗战就没结束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寸寸山河寸寸金 同胞空有填海心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是「九一八事变」七十九周年纪念日,还有多少中国人记得这个国耻日呢?七十九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耻辱如今还在,当年的仇恨依然未消,中国人不能忘记,不敢忘记!

  七十九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掀开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为中国人带来空前浩劫;七十九年后的今天,日本依然霸占着中国钓鱼岛,扣押着中国船长,觊觎着中国东海油气田。旧恨未消,又添新仇,中国人怎么可以忘记!  

  对外软弱 对内强硬  

  在谈到中日关系时,中国领导人总喜欢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也喜欢强调中日两国拥有相同的历史和文化根源;而在讨论东海问题时,中国领导人更是一再表示,要让东海成为「和平之海、友好之海、合作之海」。可惜,日本对此并不领情,最近发生的钓鱼岛撞船风波,不啻将中国领导人的所谓「中日友好」美梦击得粉碎。  

  钓鱼岛争议非始于今日,只是日本当局今次的态度特别嚣张,特别强硬,除了扣船扣人,还坚持要以国内法起诉中国船长。很明显,日本不但实质占领钓鱼岛,还要通过法理上的确认,向公然占领过渡。面对日方处心积虑的挑衅行动,中方虽然多次提出交涉和抗议,但这种止于口头上的交涉和抗议根本无济于事。而最令人失望的是,中国政府本身缺钙,不敢采取实际行动应对日本的挑衅,还要反过来阻拦民间的保钓活动,压制民间的保钓言论,对外软弱,对内强硬,徒令亲者痛仇者快。  

  日本当局之所以愈来愈嚣张,就是因为看穿了中国政府的底牌。中国政府委曲求全,一再忍让,并没有换来日方的感恩戴德,反而视中国为软弱可欺,以致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甲午战争一百多年来,中国受尽日本的欺负,但日本人至今不承认侵略中国,也不承认败于中国。事实上,从参拜靖国神社、军国主义复活、窜改历史教科书,以及霸占钓鱼岛、觊觎东海油气田,日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的挑衅,也从来没有掩饰过虎狼之心。早前两岸政府大事庆祝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大唱和谐之歌,不断向日本伸出橄榄枝,说过不少动听话。甚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甚么「告别历史,开创新世纪中日关系」、甚么「共同努力,让中日友好的种子广泛播撒,让中日友好的旗帜代代相传」、甚么「两国人民手牵手、肩并肩,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明天」……两国领导人觥筹交错,又是「破冰」、又是「融冰」、又是「迎春」、又是「暖春」,在一片和风之下,国仇家恨,已被不少人抛诸脑后。  

  事实证明,面对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中国领导人口中的「世代友好合作」、「友好旗帜代代相传」,只是一厢情愿,自说自话。春秋时代,孔子率领一众门徒周游列国,宣扬仁政王道,纵使说得天花乱坠,仍无法打动各国诸侯,以致受厄于陈蔡之间,被讥为丧家之犬,几乎饿死途中。今之中国领导人,开口「韬光养晦」、闭口「和谐世界」,到头来却是受尽欺负,只能忍辱偷安,不亦谬乎!  

  四面楚歌 毋忘国耻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中国政府在外交事务上表现软弱,唾面自干,根源在于「韬光养晦」战略。正如有人所说,所谓「韬光养晦」,其实就是要求中国人「夹起尾巴做人」,中国周边地区狼烟四起,危机四伏,正是「夹起尾巴做人」所导致的恶果。在西南,印度占领中国十二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面积超过一百个香港;在东北,朝鲜半岛有如一个火药库,中国脱身不得,随时受到池鱼之殃;而来自海上的威胁更是令中国陷于四面楚歌,东海、黄海、南海甚至台湾海峡都不得安宁,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文莱,肆意瓜分中国的领海和岛屿,令人彷佛又回到当年「八国联军」侵华的场景。  

  可以说,在美国加紧围堵中国的客观现实下,中国的处境愈来愈凶险,不仅要面对环伺的饿狼,还要提防饿狼背后的恶虎,只要稍为露出怯意,势必被分而食之。二○一二年是世界末日的预言流传甚广,而根据中国历法,二○一二年是壬辰「水龙年」,有所谓「武曲化忌」的说法,证诸中国周边火头处处,似乎并不是空穴来风。  

  事实上,对中国人来说,二○一四年更加敏感,该年是「木马年」,适逢中日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在甲午战争中,庞然大物的满清王朝因内部腐朽而败于小国日本,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亦埋下大清灭亡的种子。两个甲子后,日本占我领土之心不死,会不会再次挑起火头,历史会不会重演?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的问题。  

  中国人热爱和平,甚至主张以德怨,但必须有底线,不能毫无原则地退让。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当时虽然穷,但穷得有骨气,敢于与美国、苏联那样的强敌作战,并曾在边境保卫战中狠狠教训过印度和越南,换来中国半个世纪的安宁环境。时移势易,现在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有人说崛起了、富裕了,可惜骨头却变酥了、变软了,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晚清诗人黄遵宪诗云:「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神圣领土被列强肆意瓜分,诗人流下忧天泪的同时,亦希望国人学习精卫填海的精神,填平东海,收复国土。今年是二战结束六十五周年,惟对中国而言,只要钓鱼岛还没有收回,抗战就没有结束,国耻就不该忘记。  

  不抵抗主义积习难改

  

  林创成  

  是日九一八,国耻纪念日,华夏儿女苦大仇深保钓去,义愤填膺严词斥责日本鬼子拘留中国船长詹其雄。   

  提起九一八事变固然让人恨得牙痒痒,一九三一年那腥风血雨的一夜,日军藉词进攻沈阳北大营,展开了严格而言是「十四年抗战」的悲惨岁月。然而有一事不可不察,更加令人牙痒痒的其实是当时国民政府所采取的龟缩策略:不抵抗主义。  

  所谓不抵抗,乃建基于「攘外必先安内」的战斗需要,蒋介石以及张学良一干人等全心全意「剿灭共匪」,不惜在寒光闪闪的东洋武士刀之下委曲求全,任打任杀任辱华,避免同一时间腹背受敌。积极投入内讧,消极抵御外侮,这就是活生生的中国人性格,自己友打得落花流水,侵略者避之惟恐不及。  

  七十九年春去秋来冬将至,不抵抗主义寿终正寝了没有?没有,躯壳换一个,精神永长存。中国海军会开赴钓鱼岛宣示主权吗?不敢。民间保钓团体可以化身现代花木兰「代父从军」吗?不准。

  

  换言之,对外继续委曲求全,对内仍然打压同胞,保钓云乎哉,依旧不抵抗。

  

  不抵抗主义用之于国仇家恨当然不是好东西,唯一妙用是儿女私情。譬如说,你是位高权重官老爷,眼前乍现摇曳生姿的丰乳盛臀该怎办?三不政策:不主动,不抵抗,不负责。

  

  不妨这么理解,官场中人在酒池肉林用得太多不抵抗主义了,积习难改,陋规难变。

  

  隔江犹唱后庭花

  

  陈竞立

  

  今天是九月十八日,还有多少中国人会记住这个国耻日?七十九年前,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序幕;七十九年后的今天,日本依然霸占着中国的钓鱼岛,扣留着中国的船长,觊觎着中国的东海油气田。时代不同了,中国人的屈辱还是一样。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中国人已吼了七十九年,如今还在吼,而且不知还要吼到甚么时候。北京的官老爷自己缺钙,竟要求国人一起做软骨头,阻拦民间保钓运动,打压民间保钓言论,无所不用其极,手段几乎比日本人还要狠,对此,中国人除了怒吼之外,还能做甚么。

  

  今天不仅是国耻日,据说也是内地的所谓「全民国防教育日」,教育甚么呢?如今连鲁迅也被赶出中学教科书了,神州大地莺歌燕舞,遍地河蟹,国防教育云乎哉。

  

  上海当局识时务,今年不再拉响防空警,理由是避免干扰参观世博的各地游客,官老爷还特别强调这是「以人为本」。可见在官老爷心目中,世博比国防教育更重要,歌舞升平比纪念国耻日更重要。人们不明白的是,所谓「以人为本」,到底是以中国人为本,还是以外国人尤其是日本人为本?

  

  西方国家年年纪念犹太大屠杀,日本人年年悼念原爆亡魂,只有咱们中国人不当国耻日是一回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在神州大地,人人大唱后庭花,哪有甚么国耻日!  

标签:中国   日本   中国人   钓鱼岛   抵抗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