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对南京大屠杀有信史之贡献
《拉贝日记》对南京大屠杀有信史之贡献
司马平邦
【壹】
从《南京!南京!》到《拉贝日记》,一时之间中国电影出了两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现像极有意思,但对于这段惨痛的民族史,每部电影又都给出了自己的描述,说实话,虽然《拉贝日记》出自德国导演之手,但其以实为据的著作风格我颇为喜欢,而我更认为一部立足南京大屠杀这种“公器”题材的电影,历史的真实是艺术真诚的直接基础,在这方面,傅瑞安·加伦伯特导演至少在工作方法上足为许多试图偿试同类题材的中国导演们借鉴。
比如,有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中国电影宣传时好以“抵抗”为噱头,但看了很难找多少抵抗的影子。
《拉贝日记》里其实也鲜少有中国人对日军的抵抗,金陵女子大学的学生琅书(张静初饰)的弟弟小万在姐姐被两个日本人扑倒的一瞬开枪打死了这两个鬼子,以此描述了当时南京市民零星而个体的抵抗,而在真正的历史记载中,蒋介石的军队在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后的抵抗确实是微乎其微的,溃逃得厉害,抵抗也只可能来自于民间,以苟延的方式,琅书弟弟的这项“壮举”说不上完全来自历史,但却充满了历史的合理性。
南京大屠杀的那段,给后来的中国政府一个重要的警示,就是对侵略者如果持不抵抗的政治策略,战争的结果将更加悲惨,试想,如果真有整建制的抵抗,哪里还有30多万中国人(一少半的中国军人)被屠杀,据知,日本军队制造南京大屠杀的3个充足理由是:
其一,之前的松沪会战中国军队的抵抗太强烈,日本人要报复;其二,国民党军队在南京的抵抗太弱了;其三,中国民间的抵抗并没有因官方的放弃而停止,因此日本军队是想借一次大屠杀彻底慑服中国政府、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
【贰】
约翰·拉贝(John H. D. Rabe),一个前纳粹党的党员,也说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南京的领导人,也有说他是纳粹党驻南京的总代表,他在南京大屠杀里到底救了或者保护了多少中国人?这是《拉贝日记》之前有关此题材的电影作品都没有表达清楚的问题。
《拉贝日记》的贡献之一就是对此问题做出了明确的令人信服的交待:
在拉贝的保护下,国际安全区里有20万中国人免遭日军杀戮,而拉 贝 先生是在各国使馆及外国媒体相继回到南京之时离开南京的,而更多的屠杀是不可能在诸国外交官的众目睽睽下完成的,当然,在拉 贝 先生离开南京之后,原生活在安全区保护下的中国人是不是也有被日本人杀害的,这是电影没有表的,因为电影的名字就是《拉贝日记》嘛。
为此问题,我向南京大学拉贝纪念馆的汤馆长提问:拉贝在南京到底救了多少中国人,汤馆长当场向我出示了几份证据,一份是有602个中国人签名的关于拉贝相救的证明材料,还有一份是拉贝将要离开南京时,南京20多座难民营(估计都位于“国际安全区”内)管理者的挽留书,这20多座难民营共安置了大约20万中国难民。
也就是说,拉 贝 先生的救的中国人要比当年的辛德勒救的德国人多得多。
拉贝是一位中国人必须重新认识和郑重感激的民族大恩人。
《拉贝日记》开场不久,拉贝用一面巨大的纳粹党旗遮掩了大量中国难民使他们免受日军轰炸之害的情节,据史实,其实当时拉贝把当时他居住的西门子公司的办公地也全部遮盖在纳粹党旗之下,以保护里面的中国人——这一情节似乎在教育那些只知“人性”而不知其它的当代中国人,“国家”和“人性”其实是两个层面的东西,这两个东西时有交叉时有平行,“纳粹”对德国和欧洲人来说可能是个坏透了的词,但它仍然对中国人做过一些好事(比如抗战之初德国对中国的援助),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是没有的,而我们要记住的是一切“国家”、“主义”、“政治”里的真正的人性的光华。
所以,我把这个情节列为2009年自己眼里中国电影最伟大的镜头。
【叁】
南京大屠杀,其“屠杀”之极状是著名的“百人斩事件”。虽然惨烈至极,作为中国人都难于平静接受,但我一直认为中国导演都有义务揭露日本鬼子当时做的这项灭绝人性的反人类罪行。
百人斩,史载,指1937年11月底至12月10日,在上海向南京进攻途中直至南京大屠杀前夕,两名日本军官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毅少尉以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为胜的竞赛。最后向井敏明以斩杀106人胜过斩杀105人的野田毅。后经南京军事法庭查明审判,两人均承认控罪,于1948年1月28日在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刑场被执行枪决。
据《东京日日新闻》于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开始后第二天)刊登的消息:以南京为目标的“百人斩竞赛”这样少见竞争的参与者片桐部队的勇士向井敏明、野田毅两少尉,在10日的紫金山攻略战中的对战成绩为106对105。10日中午,两个少尉拿着刀刃残缺不全的日本刀见面了。
野田说:“喂,我斩了105了,你呢?”向井说:“我106了!”……两少尉:“啊哈哈哈……”结果是谁先砍了100人都不去问了,“算作平手游戏吧,再重新砍150怎么样”。两人的意见一致了,11日(南京大屠杀开始之日)起,150人斩的竞争就要开始了。11日中午在接近中山陵的紫金山追杀残兵败将的向井少尉谈了“百人斩平手游戏”的结局……
《拉贝日记》在中国和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向观众呈现了“百人斩”。
拉贝的司机老张因得罪日军军官,被拖到一隐蔽处砍了头,拉贝追踪而去,从木栅的缝隙里看到了被日军砍掉的堆如小山的中国人的头颅,其中就有老张的,电影并没有直接说那刽子手就是“井敏明、野田毅两少尉”,但明明是导演想用一种方式重现当时确实存在的这段史实,或者因为这样惨绝人寰的杀戮在被德国人所熟知的纳粹“杀人史”上也不多见吧。
我觉得有必要为德国导演兼编剧傅瑞安·加伦伯特如此诚意地揭示了这段日军对中国人民的屠杀史而向其由衷致敬。
【肆】
关于电影《拉贝日记》的另一个贡献是重新审判了曾经逃脱战后审判的日本皇族战犯朝香宫鸠彦的罪行。
朝香宫鸠彦(1887—1981)在《拉贝日记》里由参演《鬼子来了》的日本演员香川照之饰演,他也叫朝香宫亲王,日本天皇裕仁的叔父。久迩宫朝彦亲王第八子。他1937年12月2日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中将,12月7日朝香宫鸠彦赶到南京前线,不日即签署了密令:“杀掉全部俘虏!”他还指令下属改变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原命令,让所有日军入城,自行安排住宿,使大屠杀及各种暴行进一步扩大。此后,朝香宫鸠彦又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杀人命令,最简单而直接的只有4个字“全部杀掉”,直接导致了日军进城后令人发指的兽行。
日军攻占南京时日本最高统帅部的策略就通过残酷地打击南京,来瓦解中国人民抗日斗志,迫蒋投降,朝香宫鸠彦忠实地传达并实施了这一策略精神。战后朝香宫鸠彦凭借他皇室成员的特殊身份逃脱了惩罚,后来还成为“日本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长。
《拉贝日记》,是历史上第一部直接揭露了朝香宫鸠彦的战犯身份的大屠杀电影,让伪善的日本皇族在侵华历史上的罪行得以直接展现,这样的视角其实已经大大突破了那些被外交关系、政治利益所紧紧困扰的历史和现实的局限,也说明从前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中国电影的“控诉”力量还远远不够。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