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人民公社”的劳动效率远高于“分田到户”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人民公社"的劳动效率远高于"分田到户"

觅雷

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公社”时期和邓改革后搞的“分田到户”,哪一种体制劳动效率更高呢?
一般人都会说:“当然是分田到户效率更高些呀,就是因为生产队时期人们太赖了,出人不出力才搞分田到户的呀。分田到户后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效率。”
刚开始那期间,因为在生产队时经常听到“快些工作”的催促赖人声,所以我也是相信人民公社的效率确是不高的。但我是个爱观察和分析事物本质的人。最后实践检验证明:非也!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公社”劳动效率远远高于邓之后的“分田到户”!

为什么这样说呢?说具体点吧。略举三例。

(本人所在的生产队来。70年代时,本人读初中,放假时参加过生产队的各种劳动---自愿的,当时队干说我小,不大肯给我参加劳动)。我们生产队当时有约30户人,人口约180,水田约200亩,地100多亩。当时,我们生产队插田大部分用插秧机,耕田大部分用拖拉机(大队的,按计划到生产队去)95%的水田都由近百公里远的水库供水自流灌溉。新修各种宽阔的4至10米的各种道路四通八达。当时年纪有60岁以上的人可以不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而在家养老,但一些人由于体力好,还是要求帮生产队放牛之类的轻忪活,小孩不到15岁以上不准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为了便于机械化,我们公社大搞平整土地,大搞园田化。很多田块是几亩,十几亩的也有。)

例一,耕田。生产队当时40%是大队的拖拉机来完成,50%是生产队养的近10头牛完成,余下10%在农忙时由人力完成。分田到户后,随着集体财产的被严重破坏,拖拉机不能来耕田了,再者,因为每户每处分得的田地如豆腐块大小,拖拉机来了也不能耕作。插秧机也不能用了,牛也不够每户一头,再者即使分到牛,但由于以前没学过用牛耕田,用牛的效率也大大比不上生产队的能手。所以分田到户后,许多人除部份用牛耕 外,很多只好用人力解决。为了不误季节,老人小孩都得起早摸黑齐上阵。有些连原来准备收藏起来的已经多年不用的“九齿钉耙”也只好重新上阵了。
同是这样的田地,同是这样的人。毛泽东时代的老人和小孩不准参加劳动,而人们还要被说“懒”,但却能很好的完成耕田工作,这是因为机械化高度参与和各种能手各就各位发挥最大作用的缘故。邓时期老人小孩也大部分要齐上陈。哪个时期的耕田效率高难道不是很清楚吗?哈哈。。。当然,邓时期的人是“很积”极劳动了!

例二,收获水稻。生产队时把整个生产队的稻谷集中到晒场上,然后由机械脱粒,大约几个小时就完成了。而“分田到户”后,每家每户都要额外支出购买小型打谷机不说,还要全家老少齐上陈要几天才能搞完。你总不能说人力脱粒机比机械脱粒效率高吧?哈哈。。。,当然,邓时期的人是很“积极”劳动了!

例三,放水灌溉。生产队时由于水库水是有计划的分到各个生产队,水渠也修得四通八达,所以当时一到放水时,200亩的田地,在毛泽东时代,只要2至3个社员去就能全面准确并且最有效地把水放到所需的田地里去,哪里应多放,哪里应少放,由放水的社员根据情况来决定.,水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而“分田到户”后,一个30户人的生产队,放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至少派出一人.这样最少是30人去放水,并且由于近者多放,先者多放,会使得有的得不到足够的水.有的甚至得不到水.
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公社”3个人干完的事“分田到户”却要30个人去干,并且效果还比不上“人民公社”3个人干得好。到底是“人民公社”时候的劳动效率高还是“分田到户后”的劳动效率高难道不是很清楚吗哈哈。。。当然,原来不用出来的27个(30减3) “懒人”被 逼 很“积极”出来劳 动了!

纵观人民公社时期,人们是“懒”一些,但由于各种资源合理利用,集体优越性明显,所以即使人们“懒”些,但工作的效率却远高于“分田到户”时期。因为那时农民们能“懒”,所以有心情经常在田野里“高歌一曲”,搞得四处是歌声;农民们因为可以“懒”却又无需担心象“上不起学”和“看不起病”之类的问题,所以心情是很舒畅的。那时的人们脸上总挂着笑,红光满面者比比皆是。可是今天呢,我们村的人们都是愁眉苦脸的,很多都未老先衰了。这种现象在全国应该说是很普遍的。否则中央为何要重“三农”题呢?当今的“三农”问题也从反面说明“分田到户”的“效率”要远远低于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公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十年的实践充分说明:分田到户是复辟,是倒退!人民公社好!

2008-4-17

标签:生产队   公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