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想站起来,有些东西必须倒下

2025-02-13 文摘 评论 阅读

中国想站起来,有些东西必须倒下

司马平邦

摩罗兄的《中国站起来》只听其名未见其书,久矣。

所以,一得到,便如饥似渴地捧读不倦。

毛泽东在60多年就说过,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未如他老人家所愿,60多年过去,还是有一批中国人仍然蹲着,甚至跪着,而且他们还在颐指气使对指摘那些站起来的同类,说,你们都给我蹲下,最好跪下――这就是当前中国思想界的真正危机,在摩罗兄身上,我很容易找到了共鸣。

《中国站起来》的可贵之处在于真正以一个“站”者的眼光再次清算了一次近100多年的中国历史,而又时时不忘把这种“站”的姿态对照于眼前世态,摩罗兄有大谈特谈“中国特色洋奴”的血性,这让他的文字很容易就开罪如今那么多还蹲着和跪着的中国人,同时也让他的文字脱离酸腐不堪的精英味道,所以说,这本书算得上一本“中国民族主义闭关修炼手册”。

说到“民族主义”,我似乎是为这本《中国站起来》找到更多被围攻的由头,不过要赞摩罗兄的书名起的好,中国只是想站起来,而不是蹲下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人都要有尊严的活着,这有尊严首先就是要站着,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也要被攻击,我觉得这样的被攻击实在值得。

但这还不是这本书的精华核心。

《中国站起来》的核心精神是回答了中国要站起来,什么东西必须倒下去的问题,摩罗兄有通观近代和当代中国历史的耐心和才气,所以读此书的目的不止于浏览观点,更在于革新史说,而这革新史说有理有据,读来才更有力有趣,比如摩罗兄发人之不敢发,对清末的康梁维新的积极进步意义进行了全面的反思:

以梁启超为例。梁启超是五四一代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中国社会最激进地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一位代表人物。可是梁启超始终坚韧地挺立在中国的大地上,他对中国的批评,对外国文化精华的礼赞,从来没有丧失过民族尊严;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及其主体地位,从来没有怀疑过;对于殖民者为了侵略他者所编造的说辞,常常一针见血地予以揭露和批判……

摩罗对清末维新派风骨的赞赏与另一本正在热卖的《中国力》里的观点颇为吻合,可见,摩罗对康梁维新的重新认识不是孤立的和主观的,而是暗扣着当今中国的某种思想大趋势。

而比《中国力》更进一步的,是摩罗在《中国站起来》中对五四一代全盘西化思潮的批判,他利笔下,从陈独秀到鲁迅一律被刺出鲜血――尽管摩罗的某种表述可能不能尽得你心,但这种清醒的反思精神是那么强烈而吸引人。

而在我个人,则是赞赏摩罗在书中对胡适的批判,因为此人正被许多国内的洋奴精英们奉为头号导师呢。

我相信,摩罗在书中提出的“义和团拯救中国”的说法可能也会遭到当下一堆精英和精英随扈们的围攻:

有人愿意找出一百条理由为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辩护,却不愿意找出一条理由承认义和团反抗殖民、抵制奴役的正义性和神圣性……西方列强正是在义和团运动之后,为了降低征服的代价和殖民统治的成本,才决意放弃瓜分中国、建立殖民政府的罪恶打算……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义和团拯救了中国。

不过,在我看来,以上对这样革新史说的理性陈述仍然不能尽情表达摩罗的诗意豪气,下面这段才是我最欣赏的摩罗句式:

一百年来,我们民族精英学者中一少部分极端分子,却像最邪恶的殖民分子那样,将“义和团”当做妖魔鬼怪、洪水猛兽的代名词,当做表现和证明中国国民劣根性的重要材料,极力蔑视之、诅咒之。“像义和团那样”成了中国语文中表示邪恶意象的固定词组,文人雅士每一次消费这个词都能增长一份优越感。

正如摩罗所言,中国当代的所谓文化精英们对义和团的仇视之刻骨铭心,我们在书中、在文章中、大会议中都屡见不鲜,而《中国站起来》告诉你,这种诅咒式的消费来自于洋奴心态残存的那种变态的优越感。

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呐喊篇”里,摩罗直接把中国人和西方人这两个带有种族和意识形态双重特征的概念拉到一起,通过自尊自大、僵化迂腐、缺乏理性、缺乏真诚、富于暴力倾向、缺乏博爱、更是民族主义者和奴性十足等多方面的比较,从一宗宗知名的旧闻里剖析出新意思,尤其是第十一章“中国比西方殖民者更富于暴力倾向?”或者是当代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有系统地清算,经“摩罗公式”清算过的西方殖民史已经彻底颠覆了旧有的自由主义者说教中的诸种结论,比如,对于刚刚去世不久并被许多中国学者煽情怀想的写过《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亨廷顿,摩罗抓住了其以错误的历史统计方式得出“中国比中东地区更加具有暴力倾向”的推理的根源,而亨廷顿这样的错误结论不仅一直左右着西方主流思潮对中国政治、政治军事发展的方向判断(如著名的“中国威胁论”),而且也直接驾驭着一大批中国国内学者们的大脑中枢。

不过,在我看来,对亨廷顿学说的揭露,或者因为摩罗兄这本书的容量限制,未免短促,读来还不过瘾,建议有日,摩罗可以把亨廷顿直接作为研究对象,这尊偶像倒掉了,砸毁的将是一大片中国洋奴的心理防线。

摩罗用大量篇幅统计了西方殖民者们五六百年来对世界各地土著民族的屠戮,许多数目听起来都是骇人听闻的,比如从1500年到1600年,印第安人从1个亿的总人口减少到1000万,这样的人口锐减主要是拜欧洲殖民者的屠刀所赐,而只西班牙一国在殖民战争中就在美洲屠杀了1900万印第安人――这样的屠杀在当时之所以通行无碍,在于在欧洲殖民帝国眼中,印第安人根本就不是人而是动物。

在写史之余,摩罗兄也不忘写今,经他统计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共发起或参加了30起全球战争,而近17年间美国更是平均每1.4年卷入一场世界性战争。

同样很遗憾,摩罗兄没有过多地写到在二战后的30场美国发起或卷入的世界性战争中,一共有多少“敌人”被美国兵杀死,从1999年的空袭南联盟和两次伊拉克战争以及持续8年的阿富汗战争来看,近10年,我估计至少有100万世界各地的生灵死于美军的炮火和屠刀之下(在伊拉克就有几十万人丧生),而另一面美国为此也付出了上万牺牲的代价。

摩罗兄的视角,能启发读者的思路,而可贵的是这样的视角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中少之又少。本人一向对向全世界展示武力并依侍武力解决一切外交难题的美国持有坚决的批判态度,但这顺着摩罗兄提供的思路理清,也会大吃一惊,这样,一个比之当年的西方殖民战争时代更残忍的刽子手军团就跃然纸上。

中国要站起来,中国的民族心性要站起来,那个被中国精英们无限美化过的美国形象必须倒下去,这是摩罗要做到了。

在第十五章“中国人比西方人更是民族主义者?”里,摩罗兄试图以更多的证据证明西方人,尤其是当代的西方人比中国人更有民族主义情结和倾向,虽然摩罗的例证非常充分,逻辑也非常严密,语势非常强烈,但在我而言,早就过了把民族主义定义为负向思想倾向的关口,而我也不相信全球化就是当今这个世界最富先进性和合理性的思想倾向。

简单地说,与其为中国的民族主义辩护,不如为中国的民族主义正名。

正如刚刚发生的谷歌退出中国事件,在许多中国人看来,谷歌都是一个坏榜样,因为它做了一件与市场原则――全球化的市场取向截然相反的尝试,但我却要向谷歌公司敢于对中国政府发起一次“叫板”表示赞赏,我相信没有一家全球化中的中国公司敢于向美国政府或者法国政府做这样的“叫板”。

虽然,谷歌事件正走向双方重新谈判,谷歌方让人怀疑对中国政府亦怀抱着足够的撒娇念想,所以我坚信谷歌公司只能在与中国官方的这样富于“美国民族主义精神”的对抗中获得更多好处,当这家公司被更多地贴上美国的标签后,它将成为继通用电气和微软之后的新一代美国企业的领导者,而获得更多的利益倾斜,当然这些利益倾斜来源于美国。

不知道我把谷歌公司的做法归结于颇合乎《中国站起来》的立意,摩罗兄看了是欢喜还是难过?

标签:中国   站起来   美国   殖民   西方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