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美应该打压而不是解救
对欧美应该打压而不是解救
今天,当欧美发生危机的时候,听到我国领导人决定要解救欧美,要做一个负责人大国,难道社会主义国家要对资本主义的危机负责?美国和一些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发生百姓大闹革命的壮举,愈演愈烈,呼喊出:“终结资本主义道路”、“现在就革命”这样的口号,我们中国应该支持他们,但是,我们国家没有表示出一点高兴的样子,相反还要解救资本主义危机,对此很不理解!
清朝的开放是被洋人打出来的,挨一次打就开放一两个口岸,从来都不心甘情愿。后来李鸿章、张之洞分别在南北倡导洋务运动,有了一点开放的主观能动性,想当个好学生,无奈先生总是爱打学生,欺负学生,结果洋务运动归于失败,二人还落下个崇洋媚外的骂名,他俩至死也没弄明白是什么原因让开放失败了。
孙中山从满清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到他死的时候依然是个烂摊子,什么设想也没来得及实验,更别说实现了,这一点他还不如李鸿章、张之洞。蒋介石若不背叛“三大政策”,本来很快可以和平建国,几个地方军阀都不是国共两党的对手,然而自从发动4•12反共政变后就与毛泽东结下了冤家对头,内战一打就是十年,接着就是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没有太平的日子,遑论开放。他一生主要打交道的两个洋人,一个东洋日本根本不念蒋介石留学日本的师生之谊,照打学生不误,一个西洋美国把他引上资本主义道路,半路上又弃之如履。
解放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新中国进行封锁,迫使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这便是中国向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开放,期间我国贷到年息2%的卢布折合9•602亿美元(1950年我国GDP为280亿美元),立项500个,请来专家名,获得技术6000项,这个真正的开放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然而到了1960年,毛泽东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宁肯丧失对苏东欧的开放而与赫鲁晓夫闹翻,中国遂被美苏两霸主导的第一、第二世界孤立,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这十二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变坏事为好事,苦练内功,重点办好自己国内的事。
美苏的封锁让中国什么都有了,特别是两弹一星,中国成为世界三极之一。强大的国防军事力量为后来的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强大的国防军事力量做后盾,中国就不敢对外开放。这正是毛泽东的英明,也是李鸿章、张之洞所不明白的地方。在节点上,内功练到一定的火候,毛泽东便邀请尼克松访华,一举彻底打破美苏的封锁,让中国以胜利者的姿态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从而为以后的开放创造了必备的条件。这正是毛泽东的伟大,也是孙中山、蒋介石自叹弗如的方面。有的人口口声声指责毛泽东闭关锁国,恰好暴露出自己的无知无能。
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主要目的是要引进西方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30年后回头看,我国已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约70万家,引进外资已达1•1万亿美元居世界的第二位,所以引进外资的目的已经达到。关于引进技术则不得不遗憾地说,市场丢了,技术没有得到。至于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就更不值得一提了,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才导致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苟延至今又爆发了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现在美国和欧元区诸国无不翘首以盼中国伸手救援。反观中国自己,越是学习新自由主义经济认真的领域与部门就受灾越严重,之所以中国没有像美欧那样把经济搞得一塌糊涂,正是由于一部分领域和部门没有照搬美欧模式而是保留了自己的传统。就拿金融业来说,若不是左派一直在骂,中央有关领导犹豫不决,没有去搞什么金融衍生品,才躲过一劫,否则,还不知道要有多少银行像美欧一样倒闭。
今天中国应该认真地反思这个问题,我认为,中国应该停止对外开放,其理由有四:
一是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一条路走到黑的道理,对外开放要权衡利弊得失,趋利避害。当年毛泽东为了不丧失国家主权而放弃对苏东欧的开放,今天我们为了保护国家不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危害也应该停止对外开放。当然,正常的贸易往来还要继续。
二是从2000年后中国就已经不差钱。我们完全有足够的资金发展自己,不仅如此,我们还受外汇储备过多之累【这是一个奇异之果】,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引进外资,而应该正确投资。
三是实践证明引进技术是一厢情愿。市场丢了,技术没有得到的傻事再也不能干下去了【还在干,路径依赖】,我们还是要靠自力更生【那得不怕吃苦】。
四是美欧经济危机是个无底洞,谁也救不了他们。中国要远离是非之地,要抓住机会练内功,办好国内自己的事,让老百姓满意。从清朝到如今历史证明美欧帝国主义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天天打我们的坏主意,我们也不是救世主,救世主也不救坏东西。再说,我们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共产党的最根本任务是消灭私有制和资本主义,所以社会主义不应该去救资本主义,不但不应该解救他们,还应该打压他们,消灭他们,这样国际共运才能再度兴起,资本主义才有望被消灭,共产主义才有望能实现,共产党不能忘记了自己的根本任务,更不能与资本主义者这同流合污!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