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热钱”掏空中国百姓的腰包

2025-02-24 文摘 评论 阅读
  

  “热钱”掏空中国百姓的腰包

  

  :宗贺

  

  看世界

  

  
  何为“热钱”?“热钱”,就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巨额投机性资金;热钱的特点是什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无所畏惧,只为暴利;热钱的“主人”是谁?是索罗斯等一批金融巨鳄;热钱的危害如何?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的“哀鸿遍野”,越南本来红火的经济在今年“瞬间崩盘”,这些都是拜热钱所赐;热钱与中国人有何关联?从股市到房市,热钱在中国无孔不入,有证据表明此番的股市暴跌就是热钱做空所致,那么,中国会成为下一个越南吗?
  
  热钱在中国股市兴风作浪
  
  
  就在今年年初,受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珠三角大量中小型加工企业纷纷倒闭,或是撤离。而大量港资、台资加工企业的转移目的地就是越南,投资形势大好的越南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国际热钱的悄悄涌入。“众星捧月”一般,各路媒体纷纷猜测,飞速发展的越南经济很有可能赶超“中国速度”。
  但好景不长,5月,越南通胀率达到1992年以来最高的25.2%,国际热钱见势不好,快速流出。专家预计,未来12个月内,越南盾对美元汇率将下跌40%。在此影响之下,越南楼市下跌50%,股市从去年3月高位暴跌了66%。在国际热钱一进一出的“冲杀劫掠”之后,越南经济的大好前程就灰飞烟灭了。
  越南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日本就败在了美国及国际游资热钱的“突袭”之下,热钱也曾盯住香港,只是在中国政府的大力运筹之下,才挫败了热钱的不良企图,使得港元未出现暴跌。但热钱始终对中国的资本市场虎视眈眈。
  德意志银行分析师认为,今年头四个月,中国官方储备增幅为2300亿美元,而实际热钱流入量可能达到3700亿美元。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的告表明,热钱并没有撤离中国,而是在加速涌入,当前流入的热钱主要于国际金融机构而非个人,而它们显然不甘于获取仅有10%左右的汇兑收益,让资金趴在储蓄账户上,而是更钟情于资本市场,囤积A股。分析人士指出,非贸易外汇储备的增加与沪深300指数在趋势上有惊人的一致性。
  今年首例QFII巨额违规交易的案件让“金融巨鳄”索罗斯在中国股市“现身”,短线炒作“南宁糖业”的马丁居里公司正是对冲基金高手索罗斯的分仓,而且索罗斯的中国代言人不是只有马丁居里一家公司。各路对冲基金正是通过多家QFII的额度来渗透进中国股市,大肆兴风作浪之后,坐收渔利。
  除了通过QFII来狂炒中国股之外,索罗斯和罗杰斯等投资界的大腕,利用他们在投资者心中的“祖师爷名声”,进行虚假宣传,在中国乃至亚洲对某个行业高唱赞歌,对投资者进行误导,来实现自己劫掠中国资本市场的阴险计划。中国股市的暴跌会吸引更多的热钱进入,准备抄底A股。
  
  热钱:深、穗楼市的幕后推手
  
  事实上,自最早进入内地房地产市场的一线城市以来,热钱一直都在扮演着高房价幕后推手的角色。有资料显示,去年1月~7月,深圳房价涨幅超过 70%。也是在去年,广州楼价也飙升了50%,专家指出,广东房价的飞涨是因为此前袭击上海、深圳的外资炒楼热钱正在转移目标全力追击广州楼市。
  但就在以深、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的房价飞速上涨、并吸引大量个人投资者进入楼市的时候,从去年10月份开始,这两个城市的房价却毫无征兆地开始大幅下跌,至今跌幅高达50%。而伴随房价大跌的,则是热钱明显的撤离迹象。
  去年1月~5月,深圳房价涨幅超过50%,此后在5月~9月的短短4个月间,热钱入场后被房价迅速拔高的一幕又在广州上演,当时广州房价的整体涨幅超过40%。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广州房地产外资投资的比例大幅增长了84.4%。然而,就在这些城市房价飙升之后,获利丰厚的热钱选择了快速离场的做法。
  中国楼市“拐点”与否的争论还硝烟未散,但从成交量的萎缩可以看到中国人的买房热情已经大不如前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地产商的资金链达到了空前紧张的地步,有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国际游资。用热钱来缓解中国地产商的资金饥饿,这是不是饮鸩止渴呢?
  
  我们通过热钱流入与全国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图的叠加分析发现,进入200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销售价格快速攀升,热钱无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做的《境外热钱在国内非正常流动调查告》显示,2006年上半年至2007年4月,境外热钱主要流向了股市,4月份以后,这些热钱几乎全部流向了房地产。2008年3月,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对外透露说,据商务部的粗略估计,2007年一年流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热钱就高达800亿美元。
  “就目前房地产市场而言,外资热钱已经从一线城市开始抽身,转而投向二线城市,同时他们还瞄准了三线城市。”
  
  热钱:来去无踪的“抢粮队”
  
  目前,对于热钱的数量和,也仅仅限于猜测和估算。因为热钱进出的渠道非常多,以贸易、服务贸易、外商投资、外债、侨汇或其他个人外汇名义汇入,加上非正常资金总是与正常资金混合在一起,投机性资金、趋利避险型资金总是夹杂在商业往来和个人收支之中。因此,要完全分辨出热钱,确认其规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必须限制热钱的流出。热钱是在经济存在泡沫生长空间时大量流入,在泡沫足够高并嗅到宏观经济危险信号时提前迅速撤退的。因此,汤敏认为,防止热钱危害的核心在于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他提出,央行乃至国家宏调,除控制实体经济通胀外,还应控制资本市场的通胀,争取把泡沫扼杀在摇篮中,防止房市、股市等走火入魔。汤敏指出,我国之所以能避过19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自1994年到1995年开始就实行从严宏调。
  他建议采取预警机制,把紧急状态的定义以及部分管制措施公布出来,就像亮出部分“杀手锏”一样,让热钱知难而早退。可供使用“杀手锏”则并不少,以东南亚经济危机时马来西亚为例,当时政府果断宣布一年之内禁止换汇,限制资本外流,从而使热钱变成了困兽,既解了国内资本市场的“饥渴”,又不会逃之夭夭后造成祸害。

标签:中国   房价   越南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