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教育沉珂--扭曲社会和官僚体制下的畸胎

2025-02-24 文摘 评论 阅读
药家鑫的案子已经尘埃落定,而它背后所显现的当今教育的困惑却依然未解。  
作为一桩肇事杀人案本与教育问题扯不上任何关系。可偏偏不识趣的西安某大学为例证自己在培养学生方面没有失责,不断出示各种证明药家鑫是好孩子的证据:十三张奖状,同学褒奖陈述。总之,药家鑫是一个比正常人还要优秀的好青年,他仅仅是意外撞了受害者,并一时激情杀了她。而庭审现场上占绝对比例的校友一边倒的问卷回答和同门师妹李颖在网络留言中对药家鑫的一句声援,让病入膏肓的教育沉珂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当下,随着阶层流动的停滞,社会分化已经完成。在面对前途无望的大多数人而言安之若素成了唯一的选择。而当他们看到一个靠剽窃抄袭论文的湖北官场新星周森锋和学历造假唐骏在没资源、没关系的情况下如此这般的平步青云时,他们坚定的相信大学有一条神秘的隧道可通向上层阶级的大门。“当你四十岁时,没有四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北 师大 教授董藩对研究生发出的训示,他宣称:“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更是赤裸裸的表达了当前大学教育的真相.  
取得财富,本无可厚非。可残酷的告诉我们,大学生是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而不是让社会走进大学,他唯有按照社会规则办事。里头的学生从来不是在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内,五花八门的潜规则和准潜规则在大学里也畅通无阻,而早已道德沦丧的社会又怎么可以期待今天的大学会出现出淤泥而不染的“成功人士”呢。当社会上肇事二次伤害成为经济常识时,药家鑫连通8刀的杀人行为不过是意料之中的,莫要怪大学人性教育的缺失,实则是这个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结果。只要成为了少部分人全可以不择手段、为所欲为,更包括了随意践踏在他们眼里弱势群体的生命和人格  
教育的弊病,体现了整个社会的病灶。恰逢清华百年庆典,清华学生蒋方舟用针刺破了母校荣耀的气泡。这个纯真的孩子发现:学校已经蜕变为一个权力接班所,同学们大多世故油滑,缺少应有的正义是非之心,仅仅剩下急吼吼的政治“进取心”:他们知道自己将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貌似谦卑恭顺,骨子里却是无上的傲慢。而公众还在为此而大感惊异时,不过是没有想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而药家鑫案件另一个牵动公众神经的因素便是他身上“官二代”标签。联想起曾经也一度震惊全国云南大学杀人碎尸案,云南大学校方对身为寒门子弟马加爵的决绝态度。对比起今天药家鑫的母校在公众面前截然不同的暧昧态度。不得不引起又一阵的嘘唏。  
 张鸣教授曾说过,大学从来都在学衙门,而学久了,都有可能赶超过去。大学官僚体制的桎梏已从学术造假和论文抄袭的技术层面时上升到能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来对待。这时我们可以惊异发现一个学校可以公认违背社会准则,为一个“优秀”学生出证明,而不少高校“砖家”更是说出“激情杀人”这样的歪理。  
在如此一个“官本位”的机制下,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总体教育水平日渐提高,博学广识的大师级人物却逐渐凋零,无以为继;科研条件日益完善,资讯日益发达,偷工减料的学术剽窃、学术欺诈事件却越来越多;学习条件不断改善,大学生却越来越无志于学术,走向物质化、功利化和娱乐化,道德水平下滑;大学教师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教授”、“专家”的社会形象却一落千丈,失去公信力,每每沦为公众奚落、嘲讽的对象。在管理体制下的高校不过是权力的陪衬,富人的奴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而现在看来这个沉重的教育问题却更多的是社会道德沦丧与官僚弊端所现成的毒瘤。而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更多良知的拷问,正如学者黄秀辉说的,“没有每个公民的良心自救运动,就不可能真正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而没有真正良心的救赎,也不可能实现教育体制改革。
而透过重庆薄熙来书记在高校里推行的“唱红歌,讲经典”的活动和惠民经济建设也许这是解决当前教育问题顽结的一个较好思路。
以红色的歌曲感染人,以优秀的经典鼓舞人,在当下把教育当工作的学者而言,能够改变他们的思路,将此作为事业来奋斗。
而惠民的经济建设,使社会的分化减小,当大学生发现党的政策也能为我们开辟一条康庄大道时,风气的腐化,意识形态的松动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标签:社会   大学   教育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