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旗帜网短评﹕建议建立旱情预报制和抗旱责任制

2025-02-24 文摘 评论 阅读

旗帜网短评

建议建立旱情预报制和抗旱责任制

作者: 红日欲出

毛泽东旗帜网 2010-3-27 13:57

自去年9月以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等地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最干旱地区降雨量减少了90%,主要河流水位降低到了历史最低点。3月25日北京日报报道民政部陈琛编制、新华社发的资料,严重旱情导致我国西南地区6130多万人受灾。截至3月23日,5省区受灾人口6130.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807.1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72.4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36.6亿元,农作物绝收面积111.5万公顷。旱情确实严重,很使人担忧。面对这样严重的旱情,胡锦涛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当地驻军密切配合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投身抗旱救灾斗争,为打赢这场硬仗做出更大贡献。3月26日新华社报道国家向旱灾地区调粮140万吨,全军和武警部队支援灾区抗旱1.5万余人;国家林业局调拨扑火准备金260万元。北京日报还报道,北京志愿者赴贵州找水,国家资源系统将紧急打井1300眼。这些应急措施很重要,很必要,使人感到宽慰。旱灾严重,紧急救人,党和政府应考虑再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救援。以求使灾区人民渡过灾难。

但这一切都还是被动的应对。对这样严重的旱情缺乏事前的预见、预报、预防和必要的准备,是很值得反思和总结的。今后要加紧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各种实际准备,以期由被动变为主动。

《参考消息》于3月25日转载了香港《南华早报》两天前的一篇关于“怪异天气促使对气候的研究”的报道(记者斯蒂劳·陈)。《参考消息》转载时,将标题改为:“中国须加强研究极端气候现象”,改得很好。该文说“如同其他国家的同行一样,内地的科学界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气候发生剧烈变化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也没有拨出经费对于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国家的有关部门应该由此吸取应有的教训。

当前中国出现的南方干旱北方多雪百年不遇的气候变化,与美国2004年一篇报告的预测几乎完全吻合。

该报告当时预测说,通常雨水丰润的中国南方地区将面临干旱,而通常干旱的北方地区将出现洪涝灾害。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气候变化会持续十年吗?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科技部本月初启动了一项国家级的紧急科技项目。该项目研究的重点是设法找出这种激烈气候变化背后存在的物理机制,并拿出解决办法来。

国家还将鼓励科学家去评估剧烈变化所造成的自然灾害和风险,对过去2000年激烈气候变化事件进行分析,并对人类如何适应这种气候变化进行研究。《文学故事报》2009年第12期摘自《科技日报》报道北大大气科学系钱维宏教授在2003年就知道中国要发生“北涝南旱”。他是根据1960年到现在50多年发生干旱事件比较严重的200多次的分析研究得出的。故事报摘自《生活新报》一文说:“专家探究云南大旱成因,水利设施薄弱自食其果。”这说明自然灾害与人的活动有关,而人的活动与政府的行为有关。特别是形成灾害时与人的行为更紧密。因为任何自然灾害都有预兆,水灾、地震是这样,旱灾更是这样。既然如此,人就可以预测、预报、预防,未做到就有责任。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浦贝乡水塘村一位73岁姓蔺的老太太说,从去年10月份开始,她就感觉到了天气的异常,看着村里唯一一个水塘的水位日趋减少,仿佛回到了30多年前。这说明干旱是可以预见、预测、预报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仅要听专家的意见,而且要听群众亲眼看见的情况。就是说,也要同预防地震等其他自然灾害一样,要走群众路线,要搞群防群治。

对于旱情是否应该也能够分级预报呢?风和地震是分级的。旱情是否有了分级?如果没有,能否创造一个?请有关部门考虑。抗旱工作应有长远考虑,要有长期规划。抗旱要建立问责制,党和政府都有责任。要有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共患难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里真正需要大协作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可以统一全党全军的思想和行动,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自然灾难应全民负责,这是公道。

毛泽东曾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这一口号仍有现实意义。

2010年3月26日

标签:旱情   国家   干旱   抗旱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