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背后是政治较量
这是去年的一篇帖子.当时国务院出台了控制房价的"国六条",然而半年多过去了,房价亦然在上涨。今再贴一次。
抑制房价上涨还是鼓动房价上涨,已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市场问题,已成为一场政治较量。房地产界的老板们,已形成中国的实力集团,他们已控制了很多媒体、专家和地方政府官员。他们明目张胆的与中央政策唱对台戏,以抵制中央控制房价上涨的政策。房价上涨太快,开发公司追求暴利,老百姓已怨声载道。不仅是买房者一片骂声,没有买房者也不能容忍。房价问题,考验政府的能力。如果再涨下去,就有可能有人走上街头。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如果还不能实现居者有其屋,没法向群众交待。
然而每次政府出台措施,都会有人反对或批评,而且是公开的。主要是为了制造舆论,打击群众的信心。这些年来,房地产商发了大财。中国的富豪,多数是靠搞房地产起家的。国外富豪,多数是搞实业的。中国的房地产商,已形成政治势力。表现在一是控制了舆论,房产广告是报纸广告的主体,没有人会质疑开发商的欺诈行为。他们组织研讨会,请来的所谓学者都是来为自己说话的。地方政府有很多官员,已被买通。比如说土地两年不开发,就收回,谁执行过。那么多违章建筑,拆过几个。执法不严的背后是腐败,腐败的后果是为开发商服务,不为人民服务。有的地方官为了政绩,大搞形象工程,一心一意搞拆迁,全力以赴抓GDP。面对控制房价,看起来听中央,实际上更关照房地产商。从政治上来说,这些官员关心经济指标胜过群众呼声。爱做形象工程表面文章胜过为群众做实事。在国家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的时候,他们为了城市面子,阳奉阴违。在国家控制房价上涨的时候,他们担心城市形象,阳奉阴违。
从媒体、专家到地方官员,有一股政治力量在与中央的政策对抗。去年的“国八条”调控政策,因此失败了,现在有了新的“国六条”,还有人在阳奉阴为对抗中央。“国六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房价上涨,主要责任在地方,而不是在中央。这是经验的总结,也是一句提示。香港的房价问题,导致特首董建华下台。面对一些大城市疯狂的房价上涨,该谁下台。
中国人讲,听话听音,听弦外之音;屁股决定立场。以这个董藩为例,政府说公布房产成本,他说是违法。政府公布空置率,他说不可行。政治要控制房价,他说控制不住。别人说降,他要说涨。总之,一切有利于降低房价的政策,他都反对,一切有利于抬高房价的言论,他都支持。人不会有超越自己利益,超越阶级的言论,他不会说对自己不利的话,他只会说对自己有利的话。只要政府部门公布信息,董藩及一些房产老板就要公开质疑,目的并不是探讨问题,而是以探讨问题之名,制造信息混乱。中央电视台房产广告少,其舆论本来不会受房产老板控制,但节目主持人太天真。
观众本是希望从电视上得到确切的信息,但电视台却请房产老板探讨问题,让观众越听越糊涂。探讨问题应在办公室探讨,探讨清楚了再公开说。公开探讨问题的结果是制造了信息混乱。专家都没探讨清楚,怎么能希望观众搞清楚。如果有负责任的媒体,应当很好的调查这一轮房价上涨的黑幕。调查董藩参加的研讨会,都是谁邀请了他。
房产的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现在空置率高,房租没有上涨,说明目前的房价没有真实需求。要么是有人操纵,要么是为投资不为住。而为投资买房的人,仍然是要操纵价格。不炒作房价上涨,就出不了手,嫌不了钱。所以说,房价上涨必然是有人在幕后操纵的。而且已走到了前台,在电视上煽风点火。如果买房子,不是为住,而为投资炒房。就象传销产品一样,不是为用,只是一个炒作的符号。政府支持这样的房地产开发就没有意义了。
北京约有1500万城市人口,最多500万户,80%已有房,没有房的不到100万户。而北京一年的房子供应量是20—30万,实际的需求市场很快就要饱和。再从人口增长来看,人口增长很慢,房子每年增长20%以上。汽车现在天天降价,房价凭什么只升不降。今后几年不可能有很多人买房子。一些人买房主要是为投资或是投机,而这种靠投机炒买的房子,主要是为了卖,而不是用,一旦价格炒不上去了,就会急于出手,形成降价潮。上帝让谁亡,先是让谁狂。一些人名目张胆的对抗中央,炒作房价,完全是为在大灾难来临之前救自己。北京的房产市场在最近一两年里会迅速垮掉。就象当年炒作股票市场、集邮市场一样。被吹大的泡沫迟早也破裂,四五年后,房子降价40%是完全有可能的。
房价再这样涨下去,政府不答应,群众不答应,市场也不答应。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