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重评文革反思改革--论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构建(中)

2025-02-13 文摘 评论 阅读

重评文革 反思改革 (中)   

---论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构建  

摘 要:本文以文化角度为切入点,认为在全球人类社会革命的大背景下,在中国农业社会的解体和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形成之中,在社会主义革命深入中,传统文化的解体与重构中,文革和改革是一个连续的自然历史进程。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未来三十年的革命任务:不再是血腥的暴力革命和狂风暴雨般的社会运动,导致政治权力的破坏与重建,也不再是放弃社会底线,以生命和环境为代价,无休止以GDP为目标的经济发展,而是重评文革、反思改革,寻求政治和经济协调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巩固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成果,构建完整的社会主义。  

关键词:文革 改革 社会主义文化 毛泽东   

  

题 记:只有革命的理论,才有革命的行动。先有马克思主义,才有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先有毛泽东思想,才有中国革命军事和政治斗争的胜利。  

  

四、“文革”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教训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其中包含着革命思想:不合理的将不会存在,而为历史淘汰。 

三十年前评文革错误:政治决定一切,经济崩溃、阶级斗争,打倒党内走资派,知识分子农村劳动、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等,毛泽东“三七开”,文革是一场人为的错误,是社会主义建设一次失败探索。  

三十年后看改革成功:经济建设为中心,三十年不动摇,GDP翻两番,小康生活,座座高楼,却是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四万亿政府投资、殖民化经济等,教育、房子、医疗等五座大山,不是社会主义生产不足,而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相对过剩!  

文革十年,一代人的时间,是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仅是一些右派知识分子的牛棚杂忆吗?更有两弹一星、工业化体系、三线建设、重返联合国,抗美援越、三个世界观、大三角的战略格局、苏联修正主义的批判、大众民主、群众运动等!文革之乱只是表象,其一没有破坏社会生产;二没有引起社会动荡;三没有牵涉到部队和国防建设;四没有外国列强的趁虚而入——这又何乱之有?  

改革三十年,是三代人的时间,是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仅仅是荧屏上的歌舞升平,媒体上的盛世之象,富豪的一掷千金吗?中美国、社会群体事件、千百万的下岗工人、上千万的卖淫妇女、数万亿的银行资产流失、遍地房奴等!“贪、奸、淫、腐、黑、乱”渗透到了社会方方面面,从山西洪洞的“黑砖窑”到广东的“黑社会”再到重庆的“黑公安”,从福建赖昌星红楼案中倒下到首富黄光裕案中牵出的等,无不令世人震惊!从西南贵州瓮安事件、华南湖北巴东事件、华北山西襄汾溃坝事件,西北新疆7、5事件、东北辽宁通钢事件等,无不令世人眩目!美国人建基地、炸使馆、撞飞机、搜货轮,卖武器,推台独,搞分裂,控大豆,制海峡,连连不断,如今又要西北借道、驻军!内忧而外患,肥大而不强大,这又不乱是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十年前,是检验“文革”的唯一标准,三十年后,就不是检验“改革”的唯一标准了吗?从轰轰烈烈的“真理的标准”大讨论,明确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姓社姓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选择的不争论,再到以由“郎顾之争”引发国有企业改革大讨论为主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时,主流经济学家集体失语,却要“不惜杀出一条血路”坚持“改革”!为什么?  

这样的改革是谁的改革,是在革谁的命?此改革还是三十年前启动的彼改革吗?

  

重评文革,反思改革,是时候了! 

 

文革是什么?是武革(武装革命)的延续和超越,其主线仍是政治革命,是一次大众政治革命的试验。  

革命不仅是武器的批判,革命的暴力打败反革命的暴力,改变政权的性质,而且展开理论的批判,对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对修正主义的清算,树立社会主义的文化形态,也是革命!  

凡是以权力视角或猜测办法,从毛泽东个人得失的角度来看文革的,都已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革命,无论文革或武革,都是革命,这不是请客吃饭,革命就是流血或不流血的政治,就是无数人主动或被动参与的阶级残酷的对决!根本不是几个伤痕文学的嗡嗡声所能代表,如果说资本家、城市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进工厂参加劳动,就是住牛棚、受大罪的话,那80%的中国农民岂不是一辈子住在牛棚里!  

中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革命,要解放的就是那些被地主、官僚、资本家等被剥削阶级,关在“牛棚”里的劳动人民,不仅在政治上,而且要在文化上、在精神上!而精神上的枷锁就是人类几千年的统治文化,才是广大人民群众被压迫和受奴役的总根源。  

毛泽东并不否认传统文化内容,而是反对传统文化的立场,少数文化精英的统治。而在工业社会,以大众教育为特点,以人的思想和人身解放为特点的时代,文化是人人必需的,做不到这点的扬弃,就无法实现工业化,完成社会生产方式的质变!在此意义上,没有文革,就不可能有改革!因为中国经济奇迹是建立在人口红利基础上,是数以亿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工和工人创造。  

文化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都可超越社会发展水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始皇一定天下等,越超了时代和社会生产。中国革命,同样也超越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革,更是超越了历史!无论是大众政治、打倒党内走资派、四大自由、大串联等,尤其是一代人工农兵学员上大学,强制性更换权力基础,直到三十年后,才远远望见其日渐清晰的背影和对当代发展的启示和意义。  

事实上,六十年代的中国是世界政治旋流的中心,红卫兵掀起的巨大政治风暴迅速席卷全球,恰如毛主席诗词中描绘的那样“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变革的历史节奏都随着天安门广场的政治脉搏而跳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包括资本主义大本营的北美和欧洲,到处都是佩带红袖章的红卫兵,以法国五月风暴和美国黑人抗暴运动为代表的造反运动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以马丁·路德·金被害为导火索,美国黑人积聚数百年的愤怒火山般爆发了,硝烟滚滚的造反大潮席卷美国上百个城市,学潮更是海啸般淹没了几乎所有美国的大学,通过铺天盖地的造反运动,黑人终于获得了彻底解放,马丁·路德·金梦想实现了,出现了奥巴马总统,还有共同诉讼制度。  

在社会生产关系领域里,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场革命能够和文化大革命相媲美。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试图建立大众政治的革命,是人类社会第一次试图摆脱精英统治的革命,是人类社会第一次试图彻底摆脱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革命,也是人类第一次试图真正能够掌握自身命运、成为自觉主体的革命。  

文革决定了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内容,就是大众政治取代精英政治,这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政治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社会最伟大的贡献,直接拉开了世界新世纪的历史序幕。  

但在当时国内政治环境中,在以农业为主体的生产方式中,真正的文化挑战---以宗教为背景的资本主义文化,国内存在的部分不足以挑战社会,于是在清算传统封建主义文化之后,便失去了斗争的方向,陷入单纯理论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无法吸收资本主义文化的精华,无法超越历史局限,构建起稳固的社会主义文化。  

至于文革造成了混乱、出现的错误等,正如毛泽东讲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正如正常人种了痘之后,要出现发烧等症状,以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一样,“文革”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之痘,植入社会自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应。文革是中国革命史上最特异的事件,是毛泽东个人发动的,但除了毛泽东,又有谁能、谁敢、谁愿呢?  

  

改革是什么?是一场经济革命,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是生产力范围内一场前所未有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为核心的经济革命实践,完成了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的质变。  

国庆六十周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当毛泽东思想万岁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当《东方红》再次回荡在中华大地,当胡锦涛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人宣告“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时,当盛大的阅兵仪式,壮观的群众游行队伍通过长安街头时,当看到了流光溢彩的国庆之夜时,我们看到了伟大祖国历史性的辉煌成就,更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光辉前景。  

但经济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进步和科技革命的一种历史必然,一种自然结果。无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都在或多或少的进步。建国后政治革命建立起的计划经济和改革后推行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框内的实现的,同样都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质变。但同期西方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出现了科技革命、经济增长。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是高度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生产力或经济基础是第一位。  

邓小平同志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是唯物主义的,并提出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万事万物都是有客观规律的,这只是在没有搞清规律的情况下需要摸,一旦认识了客观规律,就要造船、造飞机从而超越,没有说永远摸下去!三十年了,还在摸,要么是马克思主义学的太差了!要么根本就是假马克思主义,借共产党的旗,行资本主义之实,就是打左灯向右转!  

可以肯定的说,凡是还以三十年前“摸论”辩护的社会改革,绝不是科学发展!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而现实是改革30年国民收入分配越来越不成比例。  

据《人民政协报》报道,在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专题讨论会上。蔡继明委员说,“我国在社会财富增长加速的同时,出现了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倾向。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20%人掌握50%财富。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显示,劳动报酬所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基尼系数从1982年的0.249拉大到2008年的0.47。这标志着,30年来中国由世界上居民收入最平均的国家之一,变成世界上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社会公平度已超越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改革的现实就是极少数社会精英的辉煌天堂,和绝大多数人民的恐怖地狱,出现了文化兽性化,经济殖民化,财富格式化,环境崩溃化等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社会特征。从经济新自由主义到政治上的伪自由主义,把人民的经济利益,在市场化改革的旗号下被剥夺得干干净净。  

现实主义文艺作品《蜗居》,试图让读者(观众)进行一次自我逼视:作为房奴,城市生活的意义究竟何在?人生的价值、理想、尊严,在面对一套贵得离谱的房子时,是坚如磐石还是不堪一击?当传统的价值观一再丢盔弃甲,现实中的理想和道德,是否将完全跪服于物质决定论?但令人惊讶的是很多人对海藻的同情,对宋思明的认同。原著者六六说:“在大是在非问题上,如果都辩不清楚,我就搞不清楚是我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了”(《半月谈》09年24期)。这脱掉了谁的遮丑布?  

事实上,今天中国深层次的社会现实就是改革共识已破裂,真的是走上邪路!社会主义的实质没有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被化到“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消费资料的按资分配和国民经济的殖民化发展”里去了。如果这样的改革,还不反思,那就已经不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而是资本主义疯狂复辟和报复!  

苏联解体和改革现实证明:没有社会主义文化,就不会有稳固的社会义制度。如果没有文革建立的社会主义文化基础,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联合冲击下,改革共识可能十几年前就已破裂,改革可能已不存在了。  

社会是复杂的,历史惯性是巨大的。无论文革,或者是改革,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放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视野下,放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长征的道路上,透过纷繁的历史表现之下,可以看到,文革、改革虽然形式上是对立的,但作为一个连续的历史进程却是一脉相承。在中国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战略重心不同而已,其中文革是政治革命,并初步创造大众政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化;改革是经济革命,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革命,总是在破旧中创造,在曲折中前进,总是有高潮,有低潮。文革的历史和改革的现实启示,社会主义革命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不会是一帆风顺,面对未来,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自信,去迎接挑战。

 博客地址:http://ljh8848.blog.sohu.com/140909206.html 

  

  

标签:革命   改革   社会   社会主义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