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美元陷阱”中国发信号
回避“美元陷阱”中国发信号
2009年06月19日
不少人用“被绑架”或深陷“美元陷阱”来解释中国为何一直不断地增持美国国债,而这种情况可能正在改变。美国财政部于当地时间6月15日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TIC)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4月减持了44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而此前,自去年5月开始,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的规模一直在攀升。
减持行为并非中国一国,日本也进行了去年11月以来的首次减持,幅度为8亿美元;石油出口国、俄罗斯、巴西、瑞士、德国、爱尔兰等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减持。
一贯为山姆大叔慷慨解囊的外国投资者,难道终于对美国国债感到厌烦了吗?在首届金砖四国峰会召开之际,传出美国几大主要债主减持美国国债的消息,难道是对美国发出警示信号?
接受《华夏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尽快改善国际收支结构,促使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是我们一贯的方针,但这需要过程。尽管是小幅减持,尽管可能是被动减持,但这也是一种警示信号。
试图摆脱“美元陷阱”
从美国财政部公布的一年数据来看,自2008年5月以来,中国一直在增持美国国债,增持规模约2600亿美元。但到今年4月,这种情况戛然而止。截至4月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为7635亿美元,较3月底的7679亿美元减少了44亿美元。但目前,中国仍是持有量最多的国家。
正是这并不可喜的“冠军”地位,使得一旦美元暴跌,中国必然损失惨重。而中国若想对储备进行多样化调整,降低美元比重,必然会引发美元贬值。这被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称为中国陷入了“美元陷阱”。
众所周知,美国国债蕴藏的风险与日俱增。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郑联盛分析说,一方面,美国政府实行了史无前例的危机救援政策,并将持续大规模发行国债,这将直接压低国债的价格。另一方面,如果这些政策得到有效的执行并促进经济复苏,投资者将资金转投其他投资,那美国国债可能出现超发的状态,美国国债价格可能出现明显下跌,投资者将由此遭受损失。
但中国不可能永远陷入陷阱而不自拔,4月的小幅减持是试图摆脱的小步努力。中国社科院世经所所长余永定就建议说,美国国债需求比较旺盛之时,恰恰是我们适当退出美国国债市场的难得时机。此时退出,将不会对美国国债价格造成过大的冲击,因而中国将不会遭受过大的损失。另外,中国还可以在不减少美元储备资产总量的前提下,调整美元储备资产的结构。
今年4月,正是这种难得时机显现之时,因为在避险需求放大的情况下,美国国债市场2009年的前几个月呈现出罕见的火爆局面。
但环球财经研究院副院长苗刚向《华夏时报》指出,虽然4月份减持了美国国债的总量,但仍然增持了一年期以上的美国长期国债103.27亿美元,要将这两个数字综合来看。
因此有市场人士猜测,中国仅减持了短期美国国债,也可能是中国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大量增持的美国短期国债陆续到期的缘故。
还有分析认为,整体流入中国的资本减少,也是4月减持美国国债的原因之一。
信号的意义
“现在还没法肯定地说,中国是因为计划购买IMF债券而减持美国国债的。”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对本报记者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减持是一个方向性的变化,坚持多元化,降低美国国债的比重,是我们长期坚持的目标。
在6月16日闭幕的“金砖四国”峰会上,四个重要的新兴经济体统一了对于全球金融体系改革的意见,其中有一项即是承诺购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债券——俄罗斯宣布减持美国国债,向IMF注资100亿美元;巴西欲购买100亿美元IMF债券;中国表示愿意购买不超过500亿美元IMF发行的新债券。但前提是在即将召开的投票权份额的谈判中,能够扩大投票份额和影响力。
这不仅仅是纸上谈兵。俄、巴两国有意将IMF债券替代其外汇储备中的美国国债的消息,急剧加大了美国国债市场的抛压,6月10日,十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一度攀升至3.99%。
“减持可能是一个信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认为,可以促使美国采取积极手段,加大美元资产的吸引力。
减持的44亿美元未超过目前持有的7635亿美元美国国债总量的0.6%,但这一微小的变化,还是引起了美国媒体的纷纷报道。而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前不久的北京之行,还专门阐释了中国在美投资是比较安全的。
张斌认为,虽然有一定的通胀预期,但尚没有确定美国经济是否真正地恢复,所以很有可能美联储依旧放松货币,不会那么快回收流动性。美元可能继续贬值,长债利率继续飙升。
那么,这是中国大规模减持美债的开始?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近日撰文称,不要把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现状简单描述为陷入“美元陷阱”。近期看,如外汇储备资产上升,美元汇率稳定,我国还可能择机适当增加对美国国债的投资。他强调,美国政府应采取实际措施,实现保证外国资产安全的承诺。
张斌也认为,外储多元化是我们长期的目标,但真正做到还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
【作者:唐玮 来源:华夏时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