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平邦:朝鲜核问题是给中国的“政治高考”
朝鲜核问题是给中国的“政治高考”
司马平邦
表面上越来越紧张的朝核问题,确实正在考验中国“第四代”领导集体的政治智慧,前天,外交部部长杨洁褫又表态说,中国对朝鲜的政策不会有大的改变,中国的对朝政策是公开的,但今天又看到消息,中美日将在7月做三国会谈磋商包括朝核问题在内的东亚局势。
不过,也可以说,在7月到来之前,朝鲜核问题都不会有个明确的说法,大家还是要“谈”而不是打。
起码国内那种甚嚣尘上的要“镇压朝鲜”的亲美主张至少还没有得势。
而我估计,这次的朝鲜核危机最后也还是个不了了之,中国在里面充当的作用是和事佬和平衡者。
昨天,网站邀我参加一个有关朝核问题的学术研讨,我也说了说自己在此问题上的看法:
第一,中国应保持对朝鲜政策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延续性,中国政府和政权在没有改变颜色和性质的时候,不应也不能对朝鲜这样一个重要的地缘战略伙伴轻易改变外交及政治政策,而且是在它的政权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而现在对这个政策有动摇作用的是中国国内某种人群对朝鲜政权价值观的批评,但中国在朝鲜现政权稳定方面所系的国家利益没有任何改变,中国如果主动将朝鲜而且是一个可能拥有核武器的朝鲜推向反面,就变成了天下最大的大傻瓜。
第二,对一个有核武的朝鲜和一个没有核武的朝鲜,在外交政策的微观方面中国可以有不同的姿态和表态,前提是尽量使朝鲜去核或者使之不危害中国利益,再甚就是进一处控制和主导朝鲜的核开发,在这方面中国不能自己把棋走死,而且作为朝鲜最重要的邻邦,中国一直掌握着主动权,所以中国外交官(而不是军队)在这方面要更有作为,他们只要把用在美国身上的作为的二分之一用朝鲜身上,就可以令中国做到这一点,这件事的最低底线是朝鲜的核力量永远不会针对中国,然后再通过其它方式(如为其提供核保护伞)让朝鲜去核。
第三,利用本次朝鲜核危机,中国须对“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进行反思,中国此次在朝核问题上的表态已经表明我们不拥有国际立场的纵深度,即不但朝鲜在国际社会被孤立,中国的立场其实也很孤立,中国应尽快在美、欧、日这样的西方国家联盟框架之外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治或者军事方面的国家联盟,比如与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统一利益和立场,中国还是要敢于为正义和公理出头;王小东说得好,中国“天命所归是大国”,不可能老搭顺风车,在朝鲜核危机出现之后,中俄这样的核大国附和美国的调子比美国本身还高,也证明了中俄在这个问题上是多么孤立,所以,在朝核问题上,中国与俄罗斯应首先谋求立场一致,这样的朝鲜核问题才不会走向武力解决的途径。
全球金融危机给了中国加强在世界上理念和利益更多共同性的国家里寻找盟友和建立更牢固联盟的机会,中国想要腰杆硬,还不想当出头鸟,那就拉上一票国家一起来。
第四,这是与会的其他朋友给我的启示:现在的中国没有人能为因外交上的失误而失去或放弃朝鲜这个小兄弟甚至将其推到自己的反对面负得起责任,如果朝鲜因中国的放弃而被美日韩绞灭,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将丧失怠尽,而近代史上所有中国被日本侵略的开端都是失去朝鲜的屏障,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我们怎么能蠢成这样呢?
第五,最理想的状态是,中国利用本次朝核危机,将之由危机变成机遇,逆中见顺化险为夷才是大智慧,我同意左大培老师的中国可以大胆投入军事工业产业的升级,以此提升国防实力,拉动科技创新,只要中国手里的硬货——武器和军队成为世界第一了,中国肯定第一安全,中国不能老想着在人家大国的夹缝里生存,一只大像不可能在老鼠洞里找到合适的空间,必须敢于选择征服和统治自己的领地,要有大胆量和大野心,而现在的金融危机是个多好的机会啊。
目前,中国的1020万莘莘学子正在投入高考,而所谓考试,何止只针对于学生,朝鲜核问题的考验对中国来说才是现在最大的;所谓考试,考不好的命运差到不可预知,而考好了却又可以就此改命一个人一个国家的命运。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