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竖都是你的理—读不懂的南方周末之三
横竖都是你的理——读不懂的南方周末之三
近些年来读《南方周末》,我总是不赶趟,看某些精英或南周的一些高论和作为,不用说读懂中国,读来不是越犯糊涂,就是令人生疑。先举几例:
早几年社会对富豪精英的“第一桶金”有议论,《南周》上就有学者精英出来说,那是改革开放进程中不可追究、清算的“原罪”或必要的成本,在经济学理上符合什么帕大师的累进理论,得宽容。道理可足了。待到山西黑砖窑案一出,万夫所指。《南周》也出现了讨伐,其中一篇文章还上升到“叛国”的高度批判。我虽痛恨黑包工头,但也生疑:依南周的调查披露,那黑包工头也是挖他的第一桶金,罪恶之举不过只能赚取一年十几二十万元,怕是连“进程”中同类伤天害理富豪精英第一桶的桶底还铺不住。怎么这“第一桶金合理论”在此失效了?
还有,为了强调保护私有财产权利,催生《物权法》,《南周》上精英不断从实际案例和理论上吹起“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茅屋理论,撩拨得我等百姓心头顿涌“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从此再不受大盖帽乱拆迁”的暖流。可到了重庆钉子户案,这个既符合第一桶金理论(即使那拆迁户毕竟还是光明正大地借拆迁索要“第一桶金”),又满足茅屋理论的案例,却被曾极力鼓吹茅屋理论的精英吹胡子瞪眼:他(指拆迁户)说是为商业项目拆迁就是啦?要凭法院判!于是不免又生疑:你不论证一番建商业城是不是商业项目?就一句话推给法院判决(为准),社会还要你等精英做甚?!
再说的是,《南周》一贯高举新闻真实性的旗帜,从早年的“亩产万斤粮”到现今社会上种种造假,都穷追猛揭。那视假如仇、正义凛然的架势也曾令我叫好:办报就要像南周,真相就要等周末。前一段《南方都市报》有关“南街村假集体”的报道,社会哗然,那鄢烈山还拖上“亿元稿费”传闻,在《南周》上一副见怪不怪的口气酸酸地挖苦一番,指那些红色典型从来都是骗人的忠诚(红色理想)。近来这两案有相关当事人出来澄清了。盼星盼月,就是盼不到一贯关注有社会影响力的造假事件的《南周》出来打假——《南都》或南街村等相关当事人必有一方造假。
人说吃一堑长一智,我虽愚笨,经历了三次慢慢有点明白了:那些高深、普世的理论,在一些精英来说是熟玩于股掌之中,就象海峡对岸的一些人,先看啥人,再论黑白!那黑包工头不够富豪档次,又举国皆骂,于是就往死里摁还能赚个吆喝。而那拆迁钉子户,根本就是龙大人说的“刁民”,还能让你坏了富豪精英的开发大计?于是茅屋理论进了茅房。至于“南街村假集体”和“亿元稿费”两案,虽是举国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嘿嘿,事涉小兄弟,何忍手持钢鞭将他打?
该怎么对某些精英和《南周》说呢?套用一句老话吧:一个人来点普世理论并不难,难的是一惯地只论黑白坚持普世理论啊!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