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永远的忠诚》问“谁是农民的救世主”?
建党90周年前夕,电视剧《永远的忠诚》在央视一套节目热播。总的来说,这部电视剧挺感人的,因为它表现了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已故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与百姓间水乳交融般深情,让人们看到了类似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似的好干部的人格魅力。
根据剧情介绍,沈浩的感人事迹如下:沈浩用自己的一万元钱为村里交了欠付的电费,让小岗村恢复了供电。为了解决小岗村的实质问题,沈浩跑遍了村里的每户人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所思所想,和他们促膝谈心。他看到余奶奶家房子漏雨,看到小岗村那泥泞的路,看到小岗村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心中决定先从修建小岗村村中路开始。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并从省里相关部门争取到了五十万元修路资金。路修好了,村民们得到了六万多元的收入,修路资金还节约了一半。接着,沈浩用这节约的20多万元改善了村貌,修葺了小岗村门楼;修复了多年不能用的自来水和广播电视设施;粉刷了友谊大道两旁的围墙;整修了党员活动室;修建了村小学操场;修建了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修建了一个卫生院;带领小岗村人去外面学习;创办了小岗米厂;开通了小岗村到合肥的长途车;把一个大型的农业产业科技园引入小岗。
沈浩对小岗人最大的贡献在于引进了总投资达15亿元的小岗村GLG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60亿元以上。另外,沈浩主政小岗村6年来,共引进项目13个,到位资金2.3亿元;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
可以说,沈浩为了小岗操碎了心,他的忠诚,他的实干精神和牺牲精神,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拥护。他两届任职期满均被小岗百姓以最具代表性的“红手印”方式挽留续任。可是,沈浩因长期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因心源性心脏病在小岗村猝然离世,年仅45岁。这就是《永远的忠诚》展现给我们的优秀共产党员沈浩的感人形象。《剧情介绍》用深情的笔触写道:“小岗人再度摁下红手印让他长眠于此。他将生命献给了小岗,在大伙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可是,掩卷深思,总觉得不是味道。由于种种原因,小岗村是“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跨过富裕坎”。著名的18个红手印并没有改变小岗人的命运。倒是坚持走集体化道路的南街村、华西村、山西大寨大队,村民们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而做为农村改革先行者的小岗人,仍然过着贫穷困窘的日子。备受村民爱戴、也备受主流媒体称赞的沈浩同志,为了改变小岗的落后面貌,所想到的办法、所开出的药方也不过是第一向上面伸手要钱、第二招商引资而已。
据说当年按下十八个红手印之后小岗人就“不再向国家伸手要粮要钱”了。这已经被事实所证伪。《永远的忠诚》也毫不隐瞒地告诉大家,小岗的修路就是从向上面要来50万元起步的。至于村民在沈浩的带领下生活有了改观,其实多半不是沈浩的功劳而是资本家的功劳,特别是投资达15亿元的GLG这种大资本家的功劳。招商引资,才是农民的救世主。推而广之,招商引资,大资本家的大手笔,也是全中国老百姓的救世主。
但是,我相信在建党90周年前夕播出《永远的忠诚》立意绝不在此。《永远的忠诚》到底要告诉观众什么呢?剧中那个“元老”贾治国又是个什么形象?风向真的变了吗?我觉得有些迷惘。过去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集体化和机械化。现在咱们不说这些了,免得被人指责是思想僵化。但是,谁是农民的救世主?农民需要救世主吗?国际歌上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为沈浩感叹,我为小岗人的命运感叹。集体化的道路被否定了,分田单干如小岗者也被证明失败了,难道,中国农民只能等待GLG这类大财团发善心去拯救吗?“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中国“三农”问题何时才能真正解决?
新闻链接:http://game.shangdu.com/shtml/347402.html
http://www.maoflag.net/?action-viewthread-tid-1556956
http://www.maoflag.net/?action-viewthread-tid-1556804
http://www.maoflag.net/?action-viewthread-tid-1557084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