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知识型泼妇写骂街文攻击孔庆东

2025-02-23 文摘 评论 阅读

一知识型泼妇写骂街文攻击孔庆东  

悟宇

这篇文章我在前几天发在博客中国了。  

读此文,唯一的优点就是文人的咬文嚼字,是典型的被灌输死教育训练出来的笔杆子。但是,因为作者的道德素质还在泼妇水平上,写文章也是传老婆舌式的,泼妇骂街式的,属于那种书呆子式的泼妇。那种文章写得是没理、没据、没有论证,就是文笔较好的攻击谩骂。有文化的泼妇在用文人笔法骂街。哈哈!此文不值一驳,只有我这样的普通百姓才最适合与他斗嘴,揭了他这个被灌输死教育强行训练出来的书呆子笔杆子。

附文:

南周北孔何以不谋而合  

□石兆  

最近有两个公众人物以更为另类的姿态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一个是北大的教授孔庆东先生,一个是上海海派清口的周立波先生。两者的相似之处倒不是说都算作演员,而是因为他们都是以在野之身而心怀天下,为庙堂之上的人操心。孔庆东先生在倾慕朝鲜之余,为重庆公安局长王立军要对媒体“双起(双双起诉)”辩护,并鼓动“全国人民”都去起诉“南方报系”;而周立波先生则对于目前代表民意主流的网民表示不屑,完全不顾其清口段子经常剽窃网络段子之现实,而且他请求领导们不要关注网民的意见,与他的这种抄袭行为倒是有相映成趣的效果。  

对于这两位的话,没有再剖析的必要,否则我等的智商就未免太不值钱了。这已经不是一个学术的问题,而是一个常识的问题,连常识问题都不知道的人,估计也是晨钟暮鼓无法警醒的。而这件事本身所带来的现象,倒是值得说上两句。  

前几天有鉴于目前很多知识分子与公众人物的种种丑态,曾写了一个顺口溜嘲讽之。文辞颇为不雅,欲知详情可以在网上百度。其中人物倒可在此罗列一下:余秋雨、王兆山、司马南、李敖父子、阮次山,另外两位就是孔庆东与周立波。总感觉上述这些人都是文化界中的名人与表演类人士,具有公众声望的同时,似乎缺了点什么。  

应该说中国自古以来还是有知识分子传统的,同时,哪怕是演艺人员也有颇有风骨者。我的朋友十年砍柴曾经说过一个故事:清朝末年的名丑角刘赶三曾经献艺御前,那次他演的是皇帝,开场白他是这么说的:我演皇帝倒有座位,真皇帝连个座位都没有啊。其时戊戌变法被镇压,正是光绪皇帝很倒霉的日子,只能站着陪老佛爷看戏,有这一讽谏,光绪皇帝算是以后有了个座位。而“强项令”的事迹恐怕就更是史不绝书,想必是连举例说明都是不用的。  

比之今日今时,似乎古代的情况还算好一点。要知道,古代知识分子们颂圣的热情虽然高涨,那毕竟是当官以后才有的事儿,在民间并无这个传统。民间的传统是所谓“清议”,臧否人物、论时政得失。民间艺人有时候比知识分子具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在唱那些圣主明君、帝王将相之间,还是对是非很清楚的,毕竟戏文就是那么唱的嘛。我们在历朝历代都很少见到在野的这些人主动出来歌颂什么,这也不是他们的社会角色与职责。  

原本的社会是一种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实际上处于皇权不下县的状态。在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掌握在了政府手中,没有它的分配,估计这些人都会饿死。一旦这种状态形成,原本的气节也就被摧折殆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形势多样化之余,算是把这口将要断的气给接续了起来。  

但也就是在这些年里,资源与资源的分配又开始集中,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想要获得更大利益或者权力的某些人看清了某种趋势,开始主动向权力靠拢。这么说吧,这就跟公务员考试火爆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想依附于最有利益可得的一方。这也是为什么猛然之间,北大的教授与上海的演员不谋而合走到了一起的缘故。  

这种状态之所以不好,是因为这就等于上至学术的象牙塔、下至民间草根台,都没有了以言论制衡权力的意识,倒是主动或者无意识地靠拢权力。这种为权力背书的行为,当然是知识界之耻,甚至是以草根票房养活的那些艺人之耻了。  

  

标签:泼妇   权力   皇帝   没有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