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看毛泽东与人民同甘共苦

2025-02-23 文摘 评论 阅读
曾经有一段时期,我们普通老百姓生活离不开票证,最常用的有粮票、布票、粮油供应证等等。当时,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庭”的毛主席家是不是也要用这些票证呢?答案是肯定的,毛主席一家和全国人民一样使用各种票证生活。现存韶山毛主席纪念馆珍藏的毛主席遗物中,就有毛主席个人购货证两个,一个是1964 年“北京市个人购货证”,发证时期“1964 年1 月1 日”,上面盖着红色圆形“北京市西城区百货管理处票证专用章”;再一个“北京市个人购货证”,是1965年的。当时,毛主席家也和普通百姓家一样,曾为买点东西缺少票证而东拼西凑。据毛主席生活秘书吴连登回忆,有一次江青想买蚊帐,但是数来数去布票尺寸却不够,还是临时找他凑一些够尺寸了,这才去到商店买回蚊帐。尽管有时会发生票证不够的窘况,但是毛主席去世时却又留下了一些未用完的粮票、布票等,这又是为什么?
毛主席凡事主张节俭,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生活要求很简单。他有一件建国以后春秋两季一直穿的睡衣,已经补了67 个补丁,领子全换过,袖子也面目全非。1962 年时工作人员劝他换件新的,他说:“我们国家还很穷,发的布票很少,你不也穿着补丁衣服吗?我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作新的,破了再补嘛。”这件睡衣太破旧了,洗衣店没法子洗,只好请工作人员来洗,在泡好洗衣粉的水里抖一抖,漂一漂,不敢用手拧,一拧就碎了。对自己如此,他对江青也同样要求节约,要求江青生活上简朴些,江青所穿衣服,通过染、整、改等方法,如将长袖改成短袖,将中山装改成西服,将白的染成灰的,毛主席家庭生活帐上记有1964年12月4日江青染裤子用去0.9元,1963年12月3日修改衣服用去22元,1965年2月9日染头巾用去1.6元,以此来变换衣服的式样和颜色,图个新鲜好看。江青是不白吃白喝国家的,也还必须同当时北京城市户口人一样使用票证,交各种生活费用。她从1976年8月份独立收支起就开始增加了几项支出,如汽油费每月交10元,所住中南海201房租每月12. 43元,其它还有水费(每月0.27 元)、洗澡费(0.50 元)、电费(4.20 元)、家具费(2.33 元)、暖气费(每月5.15 元,每年收4 个月)等。
毛主席在日常生活上对子女也很严格,让人感受不到生活在“第一家庭”有什么优越。女儿李讷考上北大读书,毛主席反复叮嘱她不要将自己特殊化,要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学生。李讷与一般同学一样,吃、住在学校,只有周末才回家,而且路上要花一个小时,因此在校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知道她是一位“公主”。有一次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私下派车去接李讷,毛主席知道后大发雷霆说:“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从此,再也没人敢去接李讷了。三年困难时期,李讷主动申请每月只要27斤口粮,虽然要饿肚子,但是毛主席却不许她从家里带东西吃。李讷曾带去一包奶粉,毛主席很不高兴;卫士有一次去看李讷,顺带了一包饼干,毛主席更是发了火说:“别人可以送。我的孩子一块饼干也不许送!谁叫她是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在学校吃不饱,每到周末回家吃饭时,犹如风卷残云般狼吞虎咽,有时连涮盘子的茶水也不放过。看到女儿这么个吃相,毛主席心里也很难过,曾自言自语说:“谁叫她是毛主席的女儿呢……”
女儿不能搞特殊,妻子不能搞特殊,自己更不搞特殊,这就是新中国“第一家庭”的平常人家生活。在那个还未解决温饱的年代里,我们普通老百姓生活困难,毛主席一家,也难啊。

对比毛主席同人民同甘共苦的崇高精神,现在政府官员在劳动人民月工资在1000元-1500元,而下岗工人、农民月收入才几百元[这还是东部发达地区]的情况下,你们的年薪却拿到[明的]几十万、几百万,动则豪车、住则豪宅、吃叫山珍海宝,你们的所作所为还是毛主席亲自带领下为人民脱离反动派统治下的苦难生活而奋斗的共产党吗???

有关资料来源:《毛泽东遗物事典》,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红旗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
标签:毛主席   生活   票证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