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丁咚先生有权站上道德高地?

2025-02-23 文摘 评论 阅读


先学丁咚先生的语言说几句: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说的是,在过去的十余年里,鄙人一直是博客写手兼“公共知识分子”丁咚先生的“忠实读者”,几乎每文必看。众所周知,在中国近几年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执政的共产党竟然把媒体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右派们,右派们几乎垄断了中国所有的网络媒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也正在加紧被垄断——除了阅读它们,你无法获得关于世界的有效资讯”。当然右派们仍然认为这还不够自由,大概他们是觉得他们现在还只能做到动员国内各大媒体围剿一个他们憎恨的“五毛”教授,却还不能自由地在这些为他们仇恨的人身上“踏上一万只脚”彻底整死,这对他们而言显然实在是太不自由了!

丁咚先生以写国际问题见长。平心而论,他分析问题的水平,比混迹于网上的许多民主斗士要明显高出一大截,在许多情况下观点也相对中平一些,至少他是个有知识的人,所以尽管我对他文章的观点在许多情形下是不赞成的,但我还是觉得读一读不无益处。“当然,我也得承认,经过岁月的淘洗,我越来越发现这位先生始终具有浓厚的偏见和意识形态色彩,独缺中立和公正的立场”,“我相信,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受”。比如,他在他最近的一篇博文中就一口断言,中国现在“在亚洲陷入彻底孤立”!对此我不能不感到愕然,如果是某老师一类不学无术的网络民主红卫兵们这么说尚可理解,而丁先生显然是长期研究国际问题的,何出此言?就因为日本和东盟峰会上那点事儿,那么大个中国就“在亚洲彻底孤立”了?

不过这不是今天我要谈的,我要谈的是另外一件事。丁先生今天又发一文,对《环球时报》大加抨击。本来这没什么,中国如今是多元化社会(当然丁先生不认可这一点,尽管自从有了丁先生之后,咱中国至少就有了《环球时报》之外的“第二元”),你在媒体上喊出任何一个观点,虽然不能保证肯定有人支持你,但绝对不愁没人反对和批驳,所以,《环球时报》提出他们的看法,以丁咚先生的立场提出反驳并且指责是理所当然。

但问题在于,丁咚先生“企图站在道德高地上,把自己装扮成道德君子对一个道德败坏者进行说教”。他指责说,“《环球时报》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意识形态划界,主动放弃一个媒体的社会担当,放弃人类良心,自觉充当利益集团的打手和帮凶的角色”!互这里我就不能不问一声:这世界上有“自诞生之日起”就不“以意识形态划界”的媒体么?《纽约时报》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产经新闻》不以意识形态划界?南方报系不以意识形态划界?南方报系前些日子对孔庆东之类“五毛”慷慨激昂大加围剿,但当他们自己的编辑以极其不要脸的语言说什么“抗日”的时候,他们“人类良心”放哪儿去了?《环球时报》没得说自然是“自觉充当利益集团的打手和帮凶的角色”,可中国的某些右派文人不也是自觉充当另一些利益集团的打手和帮凶吗?洪博培不是才夸奖过中国的某些民主文人功劳吗?相较之下,《环球时报》起码是给中国的“利益集团”当打手,总比中国的某些报系和某些中国人给洋人“TAKE CHINA DOWN”当帮凶要强点吧?

丁先生在文中承认:“客观来说,艾未未在自己的微博上公开一些人的手机号码,的确有欠考虑”——丁先生能承认这一点,证明与那些混不讲理的民主红卫兵比,他确实还是要高上一筹的,不过他又接着说,“艾未未的行为虽然在人类法则面前,是不道德的,但在中国某些特殊环境下,却是道德的”——这里面的逻辑就有点儿绕有点乱有点让人听不懂了:不是说“普世价值”放之四海而皆准吗,民主同志们何以在这儿又强调起“中国特色”了呢?以丁先生的这种逻辑可不可以接下去说,如果艾某人及其同情者提上菜刀到环球时报编辑部去砍杀一番,“虽然在人类法则面前,是不道德的,但在中国某些特殊环境下,却是道德的”?
丁先生义正辞严地断言:环球时报“把自己放在公众良心的对立面”!看起来,在中国动不动喜欢“代表”人民或“公众”的不光是政府的官员,民主同志们亦是如此。请问丁先生,谁是“公众”,谁又是“公众良心”?《环球时报》把自己放在了丁先生及其同志的“良心”的对立面,这一点是无疑的,但这是否就意味着《环球时报》“把自己放在公众良心的对立面”?丁先生及其同志们是否有权宣布自己代表“公众”及“公众良心”?以我之见,丁先生及其同志们算“公众”的一部分并“代表”残缺的公众“良心”(也就是说“部分”公众“良心”)也许还是可以的,但代表全体“公众”及“公众良心”恐怕有点儿牵强。别的不说,丁先生的“良心”肯定代表不了我这个“公众”,我相信还会有许多朋友也不愿意让他代表。当然,话说回来,民主同志们肯定会说,一切敢与丁先生及其代表的“民主”唱反调的人不能算做“公众”,这些人是“公众”的敌人,在“民主”之后,这些人是一定要被“公众”踏上一万只脚打倒在地坚决镇压的!

丁先生在最后做出了结论:《环球时报》“罔顾中国多元化社会、多元化思想不仅尚未形成、而且受到限制的事实,罔顾自由言论频受打压的事实,过度强调互联网世界的“失控”,鼓动利益集团将多元因素遏制在萌芽状态,不仅是虚伪的,不道德的,而且简直是居心险恶,以至濒于犯罪的边缘了”——看看丁先生说话的口气,怎这哪儿像个受打压、受迫害的民主文人,现在党的宣传部长怕是也不敢这么气粗!

标签:先生   公众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